中国企业家:菲亚特三战中国市场能否成功(4)
2009年08月04日 13:02中国企业家 】 【打印已有评论0

全球经验

看得出来,菲亚特在全球市场的扩张成为很多人判断其在中国发展前景的重要参数。相形之下,菲亚特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简直要被马尔乔内贴上“后进生”的标签。

在巴西,菲亚特的年销量领先德国大众,直逼70万辆。在土耳其的表现稍差一些,年销量也超过了40万辆。而在中国,即使是在南京菲亚特辉煌[综述 图片 论坛]时期,年销量也仅为三万余辆。在2008年完全倚重进口车业务之后,为2010年定下的年销量目标也由南京菲亚特时期的30万辆骤降为5万辆。除了依托合资项目减少车型成本、降低价格之外,菲亚特需要为中国市场做更多的改变。

“菲亚特在土耳其、巴西、欧洲等市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这些市场,有哪些经验和模式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中国企业家》问。

“菲亚特在土耳其研发中心的实力非常强劲。在巴西市场,同样如此。现在,在俄罗斯、印度菲亚特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同样希望在中国市场也能复制这样的经验。”菲亚特集团汽车负责国际业务的首席运营官邦菲里奥尼说。

为菲亚特承担这一使命的,是沈晖及其带领的菲亚特动力科技(菲亚特集团旗下专营动力总成的子公司,简称FPT)中国团队。除了围绕造型和内饰的应用性开发之外,对动力总成的研发也将成为菲亚特动力科技的主要业务之一。

“在中国有一些政策,1升以内有优惠,其他国家没有这个政策。我们就从意大利拿技术过来,做适应性的研发。”沈晖说。

这是一个利弊共存的发展方向。在沈晖看来,这是菲亚特有别于通用汽车发展思路的一种模式。换言之,通用在中国的本土化研发多是围绕造型和内饰,很少对动力总成做改动,而后者恰恰是菲亚特的优势所在。

但真正付诸行动,沈晖才发现这个想法还有点天真。“一开始我们找工程师的时候,招很多有经验的,从通用大众研发中心过来,但后来发现真正做过动力总成的研发的很少”。无奈之下,他们开始调整方向,将招聘的重点放在了高校。刚毕业的硕士博士没有工作经验,就让他们一边培训一边做项目。除了研发的本土化之外,管理团队的本土化经验也被菲亚特视为在中国市场重新立足的护身符。

在菲亚特与广汽的合资谈判团队中,包括阿尔贝里诺在内,共有沈晖、菲亚特中国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孟菲璇、CEO道格拉斯·申克四名核心成员。除了沈晖是中国人之外,其他三位都是外国人。但在沈晖的眼中,这些人已经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通。

道格拉斯·申克不仅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还娶了一位中国太太。而孟菲璇更是因其流利的中文常常被人比作说相声的外国人“大山”。“菲亚特这个团队是非常善于创造奇迹的,在中国合资项目的签订,就能说明这一点。”邦菲里奥尼对阿尔贝里诺团队的工作成绩表示了认可。

此时,站在旁边的阿尔贝里诺谦虚地笑了笑,并有些许得意之色。在采访的最后,我们问阿尔贝里诺:经过这么多合作谈判,菲亚特是否已经完全了解中国?

“我必须得说,我们肯定是在慢慢地了解中国,要不是这样的话,也说明我们的工作太失败了。我们的网络开发负责人是中国人,我们的销售总监是中国人,我们的市场营销是中国人,我们其他的财务总监、人事总监等等,统统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都是来源于汽车行业的背景,你能够说他们都不懂中国吗?”阿尔贝里诺反问道。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