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曾经因拿不到生产目录而彷徨的李书福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日渐主流的吉利汽车也许仍将不断带给我们惊喜。
李书福自进入汽车行业以来,一直就成为业内的“话题人物”。从最早的“汽车疯子”到最近渐渐不“疯”了,却依然带领吉利汽车常有惊人之举。
但就是这个当年号称“汽车就是两个沙发加四个轮子”的民营汽车企业第一人,如今却将旗下的吉利汽车治理得颇有国际化风范,2009年更是因为一个已经实现和另一个仍在传言的海外并购案再次成为公众的焦点。
最新的消息是,9月23日,吉利汽车与高盛签署协议,高盛将通过认购可转债以及认股权证投资吉利。吉利通过发行可转债获得18.97亿港元,这笔资金将用作公司的资本支出、潜在收购以及一般企业用途。
这几乎被外界一致地看做是吉利汽车在为收购沃尔沃所做的准备。但更高严格地说,这也是2009年3月吉利收购澳大利亚变速器公司DSI之后,其国际化道路上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似乎自1982年花120元买个相机开始“创业”起,李书福这个浙商的代表就一直与“大胆”这样的形容词密不可分。
在台州公园里“野照相”半年后,积攒了1000元的李书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史。最初是在垃圾里“淘金”,其实这个创意也来自他的照相生涯,在洗相的过程中发现,用一种药水浸泡,可以把废弃物中的金银分离出来。李书福开始把分离提取出来的金银背到杭州出售。后来干脆关了照相馆,专门做这个买卖。
为这个项目,李书福投资了1万元。虽然这些钱大部分来自生意不错的照相馆,但李书福还是义无返顾地把照相馆关了门。“这个到现在别人还做不了。”李书福至今对这个生财之道感觉良好,用他的话来说:“我选的工业项目都是别人做不了的。”
随后的1984年,也是李书福官方简历的开始,年仅21岁的李书福与人合伙开了一家作坊式的小厂,替一些大冰箱厂加工小配件。当时冰箱市场的供不应求带动了制冷元件产业的发展。这个小厂从小配件一直做到一些核心部件,最终生产北极花牌电冰箱。
当时冰箱市场的饥渴状态让北极花在许多地方脱销,也为李书福积累了原始资本。随后李书福开始南下,不仅在深圳找到了至今还是其家族生意支柱的装修材料项目,也有在海南赔了几千万几乎回不来的教训。
由此认定自己只能做实业的李书福,1993年进入摩托车制造行业,到1999年,吉利摩托车就实现产销43万辆,实现产值15亿元,吉利集团也因此赢得了“踏板摩托车王国”的美誉。
也正是在这期间,李书福进入轿车领域的想法愈发强烈起来,但却遭遇到比当初进入摩托车行业更大的反对声音。也是在这个时候,李书福开始被人叫做“疯子”,并且在无数次向政府部门的申请中,说出了“请给我个失败的机会”这句经典名言。
此后的故事似乎就开始为大众所熟知,通过收购四川濒临倒闭的一家小车企,成功拿到生产目录的吉利在1998年年底生产出第一辆“吉利豪情”轿车。这个当时售价4.79万元、当时最便宜的电喷车成为搅动中国车市的第一条“鲶鱼”。
2000年,李书福在宁波投资7亿多元,征地1000亩,建立吉利美日[综述 图片 论坛]工业园,加上此前建立的临海基地两大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年产2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
2001年11月9日,吉利集团生产的JL6360轻型客车在国家经贸委发布的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上终于榜上有名;2001年12月26日,国家经贸委发布了第7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吉利集团生产的轻型客车HQ6360、MR6370和三厢式轿车MR7130又名列其中,真正实现了从生产两厢轻型客车到生产三厢轿车的跨越。这标志着民营企业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正规军,李书福再次实现了当年的“不可能”。
也是在这一年,开始加入WTO组织的中国,汽车工业一度是政府最为担心的产业。但随着市场的爆发,无论地方国企还是民营企业等更多汽车“鲶鱼”进入市场,这个曾经最为担心的产业却越发显示出领军国民经济的势头。
已经渐渐摆脱“光脚”身份的李书福,不仅其产品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认可,2008年实现20万辆的销量和8.79亿元的利润,吉利汽车这个企业和李书福个人也开始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并被塑造成为自主品牌汽车的一个榜样。
事实上,无论外界宠辱如何,李书福一贯“癫狂”的背后是一条清晰而理性的企业发展路线。从创业之初,李书福提出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走低价路线,甚至不惜抛出“沙发轮子论”吸引眼球;到2006年开始战略转型后,李书福越来越强调科技、品质这些关键词,口号也成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民营汽车企业从突破限制到自我成长转型的艰难历程,或许对于吉利汽车而言,无论CVVT发动机还是BMBS防爆胎技术都只是发展路上一个个成绩,而李书福才是这家企业最离不开的“名片”。
已经宣布吉利实现成功转型的李书福依旧是媒体最喜欢的车企老总,这个在记者笑声中一脸严肃宣布吉利不再生产“4万元以下廉价车型”的民营企业家,在一次次“疯子”般的癫狂背后,或许正可作为中国汽车60年历程中一向不被重视的一支力量的代表。
即使在眼下的这场危机中,吉利汽车似乎也得益于早已开始的战略转型,加之国内市场的火爆,并未伤筋动骨。而帝豪品牌新品的问世,让吉利这个曾经因为“价低质次”而备受批评的品牌真正实现了产品层面的转变。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言:“从熊猫[综述 图片 论坛]车型开始,已经能明显感觉到跟以前的不同,吉利进步还是很明显的。”
这一切似乎应该归功于李书福,这个家族企业走出的民营老总,在进入汽车行业后不断引入专业人才,淡化家族成员在其中的作用。从财务到研发、从生产到营销,也许正是李书福放权给这些职业经理人,才换来了一个真正国际化的不断成长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郭博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