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难起色 浙江零部件业何去何从
2010年10月26日 11:26人民网-《中国汽车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20世纪60年代中期,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位于江浙一带玉环县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出现生存危机。当时的玉环人敏锐地察觉到汽车发动机领域可能有商机,于是,他们把渔船上的发动机拆开,把一个个零件分给原来搞渔船修理的作坊式工厂仿制。

浙江省还有很多类似的通过拆解汽车整车搞仿制起家的企业。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们组建的民营企业,在一间间简陋的厂房里开始了浙江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初期的发展。

现在,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成为浙江省的标志性产业。最近几年,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组织零部件企业参加大大小小的零部件展会,引发了人们对“浙江现象”的热议。

记者将通过剖析这一现象向大家展示内忧外患中的浙江省零部件产业。

数量多规模小

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成为浙江省一张光鲜的名片。据了解,浙江省有7000余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企业数量、产值规模和就业人数方面都居全国领先水平。在国内林林总总的汽车零部件相关展会上,总是有众多的参展企业来自浙江。

9月25日,步入2010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现场,展览会最醒目的1号馆,贴着标有“温州·瑞安”、“温岭”、“玉环”字样的巨幅广告。走进1号馆,迎面就能看到“浙江省”三个大字。

“低、小、散”、“村村冒烟”曾经是浙江省台州市汽车工业园真实写照。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台州市整车生产开始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台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品格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珠港镇坎门,占地面积为311.63万平方米的玉环汽摩工业园里,集聚着大大小小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和加工企业,数量多达1000家。

“中国汽摩配之都”瑞安市,从早期的“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发展至今,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实力、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目前,全市共有汽摩配生产企业总数约1500家。其他诸如绍兴、嘉兴、宁波等地也都集聚着为数众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虽然数目多,总体规模大,但仍然沿袭数量扩张、粗放增长的发展模式。就单个企业来讲,上规模的并不多。据记者了解,分散在浙江省的7000余家企业中,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只有1670家,更多的企业规模小、投资分散、集中度低。在玉环,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仅61家,占比不到6.1%。超亿元企业仅28家,占比2.8%。即使在浙江省汽配业规模较大的瑞安市,规模以上企业有342家,仅占总数的22.8%。

记者在博览会1号馆里与几家零部件企业交谈时发现,除了万向集团、亚太股份等企业规模较大外,大多数企业总资产在1亿~5亿元之间,还有一大批零部件企业资产没有突破亿元。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相关报道:

浙江汽车零部件企业多方式延伸产业链

浙江德众 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零部件品牌(组图)

上半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上市企业净利高于整车

意奔玛集团打造汽车零部件优秀分销商体系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leiqq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