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难起色 浙江零部件业何去何从(4)
2010年10月26日 11:26人民网-《中国汽车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产品开发能力弱主机配套能力差

由于规模小,浙江省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储备,发展到今天,很多零部件企业的产品研发还处在跟踪、模仿阶段,大多数企业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

上个世纪初,十几家民营企业的老总合伙买了一辆二手菲亚特,把车肢解后,每人分得一个零部件,从仿造阶段开始步入汽车零部件行业。

虽然对记者说的仿造,黄岩区一家零部件企业负责人认为“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但他也向记者承认,现在企业有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具备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但仅限于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像密封件,很多企业只能在产品表面颜色等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地方申请专利,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说出了一个事实。

拉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是配套市场、售后市场和出口市场。目前我国零部件出口产品80%以上还停留在售后维修市场,只有少数进入全球配套市场。浙江省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较少,专业化生产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整车和主机配套能力弱。从现有产品结构看,小而散的机械加工类零件多,技术含量低,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主要部件优质品牌不多,难以满足整车配套标准要求。(万慧)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相关报道:

浙江汽车零部件企业多方式延伸产业链

浙江德众 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零部件品牌(组图)

上半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上市企业净利高于整车

意奔玛集团打造汽车零部件优秀分销商体系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leiqq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