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潮流已无法阻挡(2)
2010年06月22日 14:44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与智能电网“联姻”

《21世纪》:有人提出质疑,电动汽车的电力如果来源于火电,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吗?

陈清泉:我们要讲节能或者环保,一定要从宏观、生命周期上来看,看能源是从哪里来的。

以中国为例,目前约70%的电力来源还是火电,30%靠的是水力、核电和新能源,我们研究认为,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电动汽车还是可以节能20%-30%,减少排放量也在20%左右。

《21世纪》:电动汽车在中国形成气候并被市场普遍所接受,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陈清泉:没人能做精确的预测,但是不能说预测很困难就不做预测,因为没有预测就没有计划。我想在中国,特别是随着20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的推出,5年后电动汽车也许能够进入家庭。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潮流已经无法阻挡。”6月9日,“亚洲电动车之父”陈清泉在第二届新能源汽车及燃料电池技术国际论坛上预测,2020年全球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的销量,有可能占全年汽车销量的7%-12%。而中国将超出这个比例,达到15%。

在新能源汽车热潮中,中国产业发展空间多大?核心技术层面该如何突破?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动力三条发展路径,哪个是中国的最优选择?电动车发展模式将会跨越传统汽车发展路径?

作为现代电动车学奠基者、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就新能源汽车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三种核心技术亟待产业化

《21世纪》:在目前的世界格局当中,中国的电动车生产处于什么水平?

陈清泉:美国是从1969年立法支持电动汽车的,在美国能源部的组织下,其国家实验室专门开发了很多电动汽车的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对此美国花了近三千亿美元。但是美国的产业化做得不好,到现在纯电动汽车在全美不到1万辆。

混合动力方面,产业化最成功的是日本。他们产业化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有核心的技术及形成产业联盟,特别是汽车厂和电池厂的联盟。

中国是进步最快的,但是中国积累不够。尽管我们和外国的距离在逐渐缩短,但还是有距离,这个距离首先表现在核心技术的产业化。

《21世纪》:在核心技术产业化上,中国应侧重哪些方面的自主创新?

陈清泉:现在国内企业自主创新的力度很大、进步也很快,但在电机、电力电子、电池技术上还要加强。

目前,我国在电机的理论、设计技术跟外国是一样的,但是在材料、工艺上还是有差距的;对电力电子来说,最大的差距是开关器件,国外已生产了电动汽车专用的电力电子开关器件IGBT, 考虑了电动汽车的热循环;第三个是动力电池,我们现在还小批量生产,如果是大批量生产,就要从化学材料、工艺装备、结构、电池智能管理等方面下功夫。要高起点,不要低级重复、恶性竞争。汽车用的电池要经过几万公里的测试,但是我国整个测试手段,测试规范各个方面也跟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真正产业化方面中国差距比较大。

《21世纪》:电动汽车在中国形成气候并被市场普遍所接受,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陈清泉:没人能做精确的预测,但是不能说预测很困难就不做预测,因为没有预测就没有计划。我想在中国,特别是随着20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的推出,5年后电动汽车也许能够进入家庭。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为新能源汽车补贴“算细账”

相关报道:

深圳启动新能源车补贴试点 大幅追加补贴

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条件已具备 各方将加快推动

节能汽车推广 产业政策力助中国新能源车

新能源汽车:梦想何时照进现实?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