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机厂和供应商”互动讨论:论辩中国零部件国际化(2)
2010年09月17日 16:55凤凰网汽车 】 【打印共有评论0

Jack Perkowski:John Weber刚才你们一直讨论到了这一点,我们现在汽车行业发展得这么快,讲到我们公司未来发展来说,你自己的想法是什么?你的立场是什么?是不是跟我们客户具体交流,他们的信息?

John Weber:讲到商用车来说,也是可行的,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方法。讲到汽车,我们要在商用车做混合动力也是可行的,但是如果要给轻卡、重卡做混合动力有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好好地用程序,随时起动,随时停止,等等这些应用程序我们首先需要。当你看到公车或者巴士,现在形式还是非常需要的,我们看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是非常难做。我对我们公司的技术是很自信的,但是我对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很自信,我不知道这个市场的规模会不会很大还是很小,这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这个市场的规模。比如说投资,比如说大家会衡量汽油的价格,汽油的价格也会影响到我们对混合动力车使用的热情,大家对价格其实还是非常敏感的。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我会有一些困惑,对我的工作。在中国,经常有过多人把重点放在混合动力车方面,我觉得在短期内我会迷失方向,但是在长期阶段中,我们会有明确的计划和规划,对发展我们混合动力车技术方面,或者清洁能源车,组建方面我们还是有比较明确的规划的。

Jack Perkowski:你刚才讲到我们有很多新的电动车公司和新能源车公司加盟。

Stefan Schumacher:对,我觉得大众乘用车市场,实际上它可能会给我们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提供出一个新的市场,或者一个比较独特的市场,我现在看到的情况就是说,有一种可能性,要开发一种新兴市场或者独特的市场。比如说通过使用一些混合动力车特别的功能,从而能够把混合动用车使用范围不断进一步拓广。从一些比较专门的市场逐渐推广开来,从而比较大规模使用这个混合动力车。

首先大家知道,我们使用混合动力车我们需要一些基础设施的条件,充电站的建设,还有其他电池的性价比的提高,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宣传混合动力车的因素。

Jay Kunkel:我觉得中国有很重要的一点,政策层面是很重要的,因为政府他们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而且我觉得中国今后会成为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的世界领袖,所以说政府它的决心是非常强大的,他要做一些战略上的部署和计划。为这个混合动力车做基础设施的人,他们要行动起来的话,比北美其他的地方发展得要快很多,我觉得中国政府下定决心的话,行动是很快的。说到混合动力车充电的情况,我不知道美国是什么情况,但是德国实际上现在已经发展得很快了,在中国的话,我们方法可能会更多有所不一样,但是我们投入了超过大量的钱做这个工作。比如说在德国,他们在做充电站投资,超过了100亿欧元,也就是说1000亿人民币。我觉得在中国这方面还有很多事要做。在我们混合动力车有一个超大规模市场之前,我们还是得依赖于汽油车和柴油车。

John Weber:我还是有点困惑,我们看一下混合动力车的市场,这个市场肯定是绿色的,环保的市场。之前有人会说,我们在选择汽车之前,如果你想长途旅行的话,这个混合动力车可能还是不行,所以不管多么节能,多么环保,多么好的技术,但是它可能不会满足我们长途旅行的需求。

Stefan Schumacher:我们对这个市场进行了调研,这个技术发展是非常快的,尤其对一些新兴国家,比如说俄罗斯、墨西哥,他们想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俄罗斯和墨西哥本身石油是很充分的,他们并没有考虑到混合动力车的发展,相反他们会想如何将近现有的汽油车和柴油车,而在欧洲和中国,我们知道欧洲和中国的情况还是有些不一样,因为欧洲市场它的管制没有像中国这么强,所以他们政策方面也会有些不同的情况。

Jack Perkowski:你刚才说的确实是真实的情况。下面请提问。

提问:我想问一下两个问题,一个有关中国汽车零部件国际化的问题,根据我的观察,我们中国汽车整车,包括零部件,迈向国际化,特别是欧美市场这一块市场,特别是政府包括企业,对中国企业并不是太友好,这个事情反映于去年轮胎,美国对中国轮胎进行反倾销事件。我不知道目前中国零部件到底怎么才能走出去?

第二个问题是,讲到不友好态度也反应在目前,我想知道目前欧美对中国市场现在怎么看?因为之前轮胎价格比较低,对于本土的企业造成冲击,造成他们产能下降,劳动力就业减少。目前欧美经济未复苏,也是导致中国市场兴起,也是导致产能向中国转移,也间接地造成了本地就业减少,对经济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他们是不是还是把中国当成对手或者有威胁论这种感觉?谢谢。

Jay Kunkel:我觉得这是一个特例,当然是美国政府的问题。我是德国的,我只是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新闻。我觉得今天在上午环节中我也说到这个问题了,我觉得,在最好的情况下,可能会减少你们的难度,在进入美国市场的难度,但是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觉得中国的一些企业他们已经开始收购美国的公司,同时他们也进入欧洲了,我觉得中国的供应商会变成全球化的供应商,而且我觉得轮胎事件是一个特例,是一个贸易事件,主要是基于价格的贸易事件,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我们也看到一系列中国供应商在海外已经有业务了,包括美国和欧洲,我觉得如果政府敌对的话,你们还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相关专题:

2010首届全球汽车论坛

欢迎访问凤凰网汽车2010成都车展全球汽车论坛专题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wangqin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