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栏

郎永强:谈中国式车市的“抗日战争”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郎永强
2012年11月16日 06:34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郎永强

作者:郎永强

核心提示:无论是国产汽车还是什么美系、日系、韩系、德系,他们在国内激烈竞争,得实惠最多的还是我们普通百姓,因为竞争力是商场唯一的动力。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起步很早进步很晚,前路维艰,依然不容乐观,现在笔者就告诉大家中国车坛抗日的终极胜利是什么?那就是在日本的大街小巷停满中国人造的汽车。

凤凰汽车评论 汽车作为现代人必不可缺少的出行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的舒适和便捷,而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发展百年、各自不同的车企,也会形成独到的汽车设计语言,不同地区不同喜好的人们也会形成各自不同的用车习惯,比如在欧洲狭小的街道上基本都是两厢的小车,而地广人稀公路发达的美国,十几米长的豪华房车随处可见,这就是不同的地域带来的不同的汽车文明,各种眼花缭乱的汽车型式正是汽车业繁荣的表现,当人们在享受汽车带来的愉悦生活的同时也会津津乐道的谈论不同汽车各自的优缺点,这就形成了汽车文化。

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其实才是世界汽车业飞速发展的黄金年代,在那个时代没有石油危机,没有疲软的现代金融经济,全球汽车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全盛时期,许许多多的汽车品牌都起源于那个年代,并飞快发展和壮大,成为经典。亚洲的日系品牌汽车和韩国汽车工业,也正是分享到了那个年代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才能发展到如今畅销全球的高度。进入21世纪后,我们享受到了汽车与电子设备相结合的所谓自动化,但其实更多的经典汽车品牌却因为各种经济或能源的因素被迫离我们远去,比如红极一时的悍马越野汽车。

在今天如果中国的公路上有一台8缸的6.7L福特F650从我们的身边经过时,我们不是感叹这款车的大气豪华,而是惊讶于这种大油耗的汽车开在路上是不是对能源的浪费?当今的汽车设计师和汽车工程师们注重的只是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燃油经济性。能源的危机其实是汽车业萎缩的开端,当能源耗尽的时候将来的车也许就不再叫汽车了或许会叫电车、太阳能车、风车。

说实话,中国人根本没有赶上也没有接触到那个世界汽车工业日新月异发展的激情岁月,当我们可以接触世界汽车工业的时候,就已经是当今汽车业基本定格的时代了,早已没有了激情和活力。我们眼里可以分辨的基本就是什么美系车、德系车、日系车或韩系车,其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各大车企合资、技术平台共享以及零部件共同采购的大背景下,这种简单的分辨或许也会越来越模糊。

中国车坛抗日运动的出现

谈到日系车,很多中国人的感情会很复杂。这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二战时期,日本人曾经侵我中华、犯我疆土、盗我资源、杀我同胞,提起这段国恨家仇,人人咬牙切齿,对日本人没好感;第二,从二战结束到八十年代早期,汽车业在我们中国人的头脑中基本就是空白,在那个年代,谁知道什么叫跨界车?什么叫自动挡?什么叫倒车雷达?大部分人知道的就是骑着自行车出门实在是太快了,当年村里有人买得一辆自行车比现在人新购小轿车还要轰动还要时髦。但是当国门突然打开,映入我们眼帘的居然是日系车畅销全球的现状,豪华的高端品牌、省油的家用小车、什么商务车、什么越野车,眼花缭乱的接踵而至,这种不可思议的变故,会让我们的内心感到那么的突然而惊讶,也许还会有少许的无奈和伤悲。因为我们发现人家日本人有的我们居然基本都没有。

可以说,1998年本田广汽的合资才真正是日系车被中国人广泛认知的转折点,因为在这之前进口到国内的什么皇冠、凌志、公爵王之类的车,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知道的,甚至连摸一下的机会都没有。本田入华定居后,随后跟进的丰田日产马自达等日系车,在国内构筑了强大的日系阵营,据统计,至2008年日系在华的国产车销量为168.99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30.2%,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能有这样的成绩是十分惊人的。

当日系车开始在国内走俏的时候,一股暗流便开始在国内车坛涌动,这股暗流就是:“中国车市的抗日运动”。对于抵制日系车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日本人侵略过我们,我们就不能再去购买日本人的东西。但让人们感到诧异的的是,中国车坛的抗日浪潮基本来自民间,官方对此显然没有丝毫兴趣,如果不信就到政府衙门里去看看,几乎停满了凯美瑞雅阁天籁帕杰罗等日系车,而其人民的公仆——公务员,选购私家汽车时很多也会选择日系、美系、韩系等品牌,对于国产品牌基本是嗤之以鼻,他们之间流传着一句话:“国产车就是杂牌子”。官方没兴趣,民间争得面红耳赤,是不是也是中国式的呢?

而且其实在全球其他地区,基本没有这样的汽车派系的纷争运动,比如德国大众汽车是希特勒一手创办的,而希特勒又曾下令杀死了几十万犹太人,那么现代的犹太人或以斯列的人是不是看到大众车就砸?但十几年来,在中国抵制日系车的风波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也算中国车坛的一大特色了。

今年抵制日系车的风波是否取得了胜利?

我们看到,今年以来,钓鱼岛事件发生后,国家首次允许人群游行抗议,就在这期间发生了打砸烧日系车的闹剧,国人看着无辜的汽车被掀翻被砸烂,甚至销售日系车的4S店都被烧毁,享受多年和平日子的中国人见了这混乱而惨烈的场面,无不惊心,也吓退了部分人继续购买日系车的热情。从钓鱼岛事件发生至今的几个月里,日系车的销售额已经跌到了冰点,从最新的数据来看,丰田汽车10月在华新车销量同比减少44.1%,已连续两个月下滑超过四成;本田方面,10月份其在华新车销量同比大幅下挫53.5%,降幅高于9月份的40.5%;而日产10月在华新车销量同比下滑40.7%,降幅较9月继续扩大。而且天津一汽丰田、东风日产、广汽本田等日系车企都宣布了工厂停产清理库存的消息,对于流水线式生产的车企,停产跟破产一样可怕。

有许多人认为,日系车销售额的大幅锐减正是中国“抗日运动”的胜利,我们真的胜利了吗?有人提出中国车坛抗日运动的真正胜利必须出现两个特征:第一,所有的国人不买日系车转而购买国货,支持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壮大,这是爱国热情的表现;第二,把日系车赶出中国,日本的经济垮掉。如果出现了这两个结果,我们的抗日运动才算胜利,我们同胞的日系车才算没被白砸。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中国车坛的抗日运动是否真的取得了胜利?

第一,人们不敢购买日系车了,那么国产车发展起来了吗?先来看两个最新的数据:在刚刚过去的10月,大众新速腾销售22401,新朗逸销售30637辆,该两辆单车10月共计销售53038辆,已经超过了国内最有潜力的自主品牌吉利汽车旗下全部车型在10月的销售总额,因为吉利10月仅销售44200辆,吉利还算在自主品牌销售中最好的了。看到这样的结果,我们应该喜还是痛?从抵制日系运动开始,德系、美系、韩系的车销售量均大增25%以上,特别是大众汽车,现在全国14个工厂全部超负荷运转,而旗下车型依然供不应求。中国人真的是出于爱国的热情在抵制日系车吗?那么日系换标车启辰,居然在今年10月实现了销售额100%的翻倍式增长,难道这就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吗?难道让同胞们无辜承受被砸日系车的痛苦,换来的就是让外资车企们享受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快感吗?有人反驳说,是国产车质量不行,所以我们不选购,那么你都不给国产自主品牌一个发展的机会,这些品牌还能发展还能进步吗?

第二,中国人都不购买日系车了,日系车会垮掉吗?也有人会认为,只要我们中国人都不购买日系车,日系车就会退出中国车市,那么日本的经济就会彻底垮掉,事实真是这样吗?还是来看一组最新的数据吧,丰田今年10月初通报了其财政报表,今年第三季度丰田全球共销售汽车243万辆,而中国仅销售20.37万辆,在华销售量占其总销量的10%;丰田今年第三季度共实现盈利42.7亿美元,中国业务占21%。也就是说,就算丰田在中国一辆车也卖不出去,其全球销售量依然能进入前三甲,其净利润也依然远远超越通用。还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到的,日本汽车工业萌芽于二战时期,壮大于全球经济高速大发展的黄金年代,发展至今早已树大根深、枝繁叶茂,进入中国车市只是其业绩的一小部分而已,所谓失去中国市场日系车就玩完的说法基本就是夜郎自大的痴人说梦。

中国车坛“抗日运动”的终极胜利是什么?

虽然日系车在中国销售,日本人确实赚走了不小的利润,但是中国也得到了不少的实惠,比如目前依然有不在少数的国产自主品牌在使用日系的发动机,还有不少的国产自主品牌一直在仿造丰田的8A发动机,但是丰田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回应,当然还有在就业、GDP增长等等方面,日系车企均有贡献。而德国人来到中国近三十年,赚走的钱更是不下百亿,他们给过我们什么技术了?前段时间一汽仿造了一款大众的发动机,大众立即变脸毫不客气的声称要追查到底,一辆桑塔纳一卖三十年,是我们赚到了便宜吗?在这里笔者不是说日系德系的好与坏,笔者真正想说的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任何国家和地区排斥世界主流都是在开历史的倒车。日系车不只是车型在国内销售,其下生产的零部件、组装生产线、焊接机器人,很多很多都是来自日系,我们还能抗到底吗?

就算日系车真的被迫退出了中国车市,那么将来德系很可能在国内一家独大,无论我们如何争论车的优劣,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否定一个事实:那就是车是商品,是车企用来赚取利润的货物之一,作为商家利润是其最大的追求,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能得到的全部实惠均在市场上的竞争,任何一家独大或垄断的的结果,就是消费者吃亏,毫不客气的说中国人在这些方面吃亏最多,不信你就回忆一下铁老大、电老虎、石化双雄以及移动电信,这些企业有一个把消费者放在眼里的吗?无论是国产汽车还是什么美系、日系、韩系、德系,他们在国内激烈竞争,得实惠最多的还是我们普通百姓,因为竞争力是商场唯一的动力。

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起步很早进步很晚,前路维艰,依然不容乐观,现在笔者就告诉大家中国车坛抗日的终极胜利是什么?那就是在日本的大街小巷停满中国人造的汽车。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汽车评论员,山东潍坊人,毕业于汽车电气专业,曾在多家汽车企业从事销售工作,对汽车市场、企业一线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冷静剖析车市动态,深刻点评车坛热点话题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