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民们的哥本哈根会议 假如2012真来了
2009年12月07日 07:52大洋网-广州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我觉得,每个车主也要对地球说道歉”

12月1日,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正式开幕之前,图瓦卢居民Mitiana Trevor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觉得,地球上60亿人都应该向我们说抱歉。”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全球舆论界的强烈反响。

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正在加剧,Mitiana Trevor站在日渐消失的家园里有足够的理由要求全球居民向他的祖国致歉,那么我们也可以引申开来,作为在这个蔚蓝色星球共同生存的公民,“我觉得,我们每个车主也要对地球说道歉”。

以化石能源为燃料的传统汽车对地球环境的破坏可谓有目共睹。美国环保署的一份报告显示,包括汽车在内的交通工具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人类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17%左右,如此高的比例,既说明了汽车排放对地球环境破坏的巨大作用力,也意味着我们每个车主肩上的责任。2010年,全球的汽车保有量将突破10亿辆,到2015年,这个数据还将上升到12亿辆之多,如果我们不能切实有效地降低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我们每位车主在自己的日常用车过程中不对环境心存歉意,那么2012年将不仅仅只是玛雅人的一个神秘预言,也不会再仅仅只是一部卖座的好莱坞大片,它将可能是我们肆无忌惮的汽车油门下,一个即将到来的现实。

遗憾的是,我们,不说大多数,至少也有很大一部分车主,对自己对环境的破坏并不以为意,对占用了他人的公共资源(道路、能源)也不以为意,甚至还有一些车主,以拥有一辆汽车而对行人产生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在广州,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汽车在斑马线上与行人争道的现象,汽车在通过行人交叉路口不主动停车还要加大油门、对行人闪大灯的情景,这些车主,即使不从“车主对环境的责任感”这样的大道理出发,就是从文明开车的角度出发,都应该大加谴责,他们,应该对每一个被他们闪大灯的行人,每一位被他们逼得在斑马线上畏畏缩缩的人道歉。

在这里,我们在寄希望2012只是一个神秘的传说的同时,我们也同样寄希望我们每位车主在开车时对环境、对行人都多一份歉意。 (贺江华)

假如2012真来了

《2012》恐怕是目前全球最为火爆的一部电影。某日我去观影,下午去买票就只能买到晚上9点以后的,还是需要仰头观赏的第一排,盛况堪比当年的《泰坦尼克号》。看来,心理学家真没说错,恐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绪,而人类最原始的恐惧又来源于未知和死亡。

影片讲述了一个环境问题。2012年,地球将面临一次天翻地覆式的洗礼,喜马拉雅山将变成汪洋,非洲大陆将崛起,而更恐怖的是,所有的城市将被摧毁,无一幸免。片中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解释是行星排成一行所造成的“轰动效果”,但令全球人民都喋喋不休的生态失衡、全球变暖等是导致这次毁灭性灾难的罪魁祸首。而我们作为业内记者,又很容易联想到汽车给环境带来的灾难。

6.0L、V12缸……温室效应的数据越来越恐怖,但人们对大马力大排量的追求却似乎毫无止境。是预见不到地球透支的一天吗?还是无法想象温室效应的严重性?灾难不是迫在眼前,人们就无法感受到恐惧,只有像《2012》这样将活生生的地震、海啸、山崩地裂摆在眼前,我们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会悔不当初。

其实,这或许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新能源车型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唱了好多年,实际能跑上路的车却寥寥无几,大部分的车依然是传统的汽油发动机,消耗着日益见底的石油资源。因为我们并没有确切地计算出石油在哪一天会消耗殆尽,我们也没有计算出来大气层在哪一天会彻底穿孔,我们更无法预计究竟是哪一天,才是如影片中所描述的世界末日。因此,我们只会对10月飘雪的北京感到意外,或是对连年的旱灾露出个无所谓的表情——然后,继续开着喝石油、吐废气的大家伙上路。这些景象,还远远无法激发人类最原始的恐惧情绪,它只是像幻灯片一样,播放的时候清晰无比,关了机就漆黑一片。

说起来,全世界最勇敢最无所畏惧的恐怕还是中国人,所以我们才敢于花大价钱买油老虎悍马,美国人想扔它进垃圾桶,我们却千方百计要捞它出来。哦,不对不对,美国人也挺勇敢的,要不然为什么讲述环境问题的《2012》,最扎眼的车还是加长林肯和声控宾利呢?这俩可绝对不是省油的东西。

(陈鑫欣)

知易行难

广州车展前,曾有一位非常大牌的明星开着劳斯莱斯来到会场,大言不惭地向媒体宣传环保理念[综述 图片 论坛],笔者当时暗暗嘀咕:“你要是真要环保,那就不开车了,最起码不是大排量的劳斯莱斯!”

笔者不是针对劳斯莱斯这个品牌,但汽车和环保似乎就是一对矛盾体,在全球变暖的环保问题上不能不提到汽车行业,因为汽车尾气排放已经被公认为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也是目前环保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政府刚刚对外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瞩目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将在今天召开,作为排放量第二大(仅次于建筑业)的产业,汽车业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说,汽车就是不环保的产物,估计也会赢得不少人的赞同,欧洲的部分城市为减排,甚至在开始弃用汽车,自行车正在回归,汽车从原来的“人见人爱”到“爱恨交加”,也就在近几年的事情。

自诞生100多年来,汽车基本上是用汽油或柴油[综述 图片 论坛]作为能源,在传统能源方式上减排是巨大的挑战,每百公里二氧化碳减少1克都是技术上的大考验。当然,有人说,将来采用了零排放的电动车或氢动力车等新能源车就没有污染了?但没有污染是不可能的!车辆行驶本身似乎是没有污染了,但生产电池组和氢气也需要其他能源,生产的过程中也是有污染的,而废旧电池组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更是不容忽视。

既然,开车给环境带来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有尽可能地减少污染,比如说上下班尽量不开车,乘坐公共汽车或地铁,但这需要政府投入巨资建设公共交通系统,建设过程又必然会产生污染。目前看来,骑自行车是最环保的方式,又能锻炼身体,一举多得。不过,这算不算一种消极抵抗呢?

(王灿彬)

汽车环保也是理财路

对于我们来说,一旦有了汽车,环保问题就如影随形。这几年的车展,不少参展汽车厂家都将环保车型作为重头的展示内容之一。的确,逐渐恶化的地球环境在“催促”我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的生活环境,在汽车社会我们迫切需要减少汽车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当然,如果我们都能用上绿色环保车,那么就无须再谈什么环保。而“绿色环保车”的定义应该是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的移 动交通工具,从设计、制造、燃料、使用到报废回收整个过程,都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甚至做到“零污染”。但这样的划时代产品什么时候可实现?目前谁都无法回答。

在“绿色环保车”成为现实的漫长等待中,作为普通消费者,想爱护地球倒不如先让我们的汽车消费生活“环保”起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知道在使用汽车空调时,欧美车和日系车分别都有自己“最省油”的空调温度吗?没听过?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对环保用车的方法多留一个心眼,有空多向维修厂老师傅们请教如何保养车子。在买车时,我们可以将面子问题能放一边就放一边,买一辆小排量以及油耗更低的车——毕竟它只是一个出行代步工具。小排量车能为你节省更多的油钱和维修费。在日常用车时,减少在拥堵地区开车的频率,去市中心多利用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您环保,就省钱!”这句话同样可以套用在使用车辆上,更环保地用车,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也是一条“理财路”。

(邓莉)

谈环保,别只盯着汽车

但凡能讲“环保”的汽车,都是有实力的汽车,车企也是有实力的车企。如果没实力,连外形都要“山寨”,还会有钱来讲环保?在国外,经过大浪淘沙,剩下的车企都是“精英”,有钱也有闲,所以能在环保上“烧钱”。国内就不同了,大部分本土车企都是白手起家,好不容易存了一点钱,现在就让它将这些钱投到环保上,你说它愿意还是不愿意?

当然,不是说环保不重要,这里想说的是,谈环保不能“一刀切”,不能以合资车企的标准来要求本土车企,而应该对本土车企另眼看待,给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宽容度。不过,对合资车企却应该从严要求,与国际同步,国外怎样,国内也必须怎样,因为它们做得到。

或许会有人说,这样做不公平。是的,确实有点不公平。但世上哪有绝对公平的事情?对一方公平,意味着对另外一方存在不公平,再完美的结局也会有人心存不满。中国要崛起,必须得拥有自己的汽车产业,事实也证明,汽车对拉动内需和推动GDP增长能起到重要作用。而本土汽车在这么多年汽车井喷当中扮演了“降价急先锋”的角色。可以说,如果不是本土汽车存在,很可能合资汽车在中国仍卖天价,不降价,不谈环保,更不会引进更多新车。所以,在当前阶段,应该给本土汽车更多的支持,而不应该对其发展多加掣肘。

再者,谈环保,不应该将目光仅仅放在汽车上,而应要求所有人做一个“低碳人”。“低碳人”标准其实很简单:能走路、骑车,就绝不坐公交;能坐公交车,就绝不自己开车;离开房间,顺手关灯、关电脑;不浪费纸张,不浪费水资源;能做到正确垃圾分类;不会铺张浪费地购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每年至少种三棵树,吸收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都是生活的琐琐碎碎。

也许,有人会抱怨,现在每天睁开眼,就有一连串数字蹦出:房贷四千,吃穿用两千五,小孩上幼儿园一千五……生活压力逼得人都喘不过气,还有心思做“低碳人”?其实,压力大并不妨碍你做“低碳人”。假如你让环保渗透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你会发现,环保其实就是在帮你省钱。

(周伟力)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贺江华 陈鑫欣等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