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零部件企业海外收购打破外资技术垄断(2)
2010年07月27日 15:28人民网-《中国汽车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拿来主义”是掌握核心技术的捷径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缺少技术积累,利用国外企业现有资源求得自身发展不失为一条捷径,把国外企业的技术拿来为我所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

我国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对“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国家将在今后三年出资100亿元作为汽车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提升的专项资金。在政策和市场需求推动下,一些国内零部件企业把海外收购视为得到核心技术的路径。

专家分析认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短期内难以形成全面的自主研发能力。技术升级需要完成技术、人才、经验及资本积累,在这几方面,绝大多数国内零部件企业还远没有完成。通过海外收购方式迅速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好方法。

华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辞美认为,通过收购,华翔集团不仅成功获得为捷豹路虎等欧洲豪华车配套生产内饰件的巨额订单,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确立了在该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跻身汽车真木饰件业的全球前三位。

北京太平洋世纪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收购美国通用汽车全球转向与传动业务后,加速实现了技术、人才和经验的积累,一跃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本土企业迅速崛起

近几年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快速上升,特别是2009年一度超过40%的市场份额。业界人士认为,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发展和市场份额增长,给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很大成长机会。

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众多细分领域迅速崛起,整体成长增速在许多领域超过外资公司。一权威机构对中外主机厂及零部件供应商的调查发现,在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细分市场,本土零部件企业的份额出现增长,在40%以上的细分市场,本土企业的份额超过50%。这种现象在商用车和二、三级零部件配套领域最为突出。

调查显示,近5年来,本土零部件供应商在汽车车轮、玻璃、滤清器、散热器等十多项汽车零部件市场占据了优势地位。在交流发电机、离合器、密封件等多个以前被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已占有一席之地,并有望与外资企业平分秋色。(陈建文)12 上一页 下一页

<< 前一页12后一页 >>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陈建文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