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交通矛盾怪罪到私家车头上,那不仅难以纾解困局,还可能因此错过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设施、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的机遇。请政府相关部门着力反思。北京请了几位国务院参事为该市交通未来出谋划策,其中控制汽车消费、禁向私车免费提供车位以及高峰期进城收拥堵费等建议,引起了强烈反响。
所谓“智囊”,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此难免会出些馊点子,决策层应当不会照单全收。就现状而言,国内大中城市普遍出现拥堵状况,严重些的城市高峰期车辆寸步难行,比蜗牛还慢。个中关键乃城市交通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怎能全怪到私家车头上。明白这点,就知道那些针对私车而制定的交通管理措施,大多纯属隔靴搔痒。
譬如控制汽车消费一事,不说政府舍不得——汽车消费已成许多城市一大产业,就是想控制也很难做到,因为个中需求实在强过人意。北京现在都五环六环了,不开车让大伙怎么上班?何况北京不让上牌,并不影响人们跑周边城市上牌再回北京兜圈。这事情在上海就发生了。由于上海搞车牌拍卖,许多当地人都跑杭州、苏州、南通上牌,然后开着外地车在本市工作、生活。
还有禁向私车免费提供车位、收取拥堵费等设想,无非是通过抬高出行成本,降低车辆使用和出行频率,达到交通疏堵目的。言下之意,现在车辆出行成本太低,大幅提高后一方面可提高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让私车躺车库里别乱出门,可谓一箭双雕。前两年我测算过,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一辆私车的出行成本至少占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半以上(不包括过路费),根本不是太低而是太高了。如此一来,提高收费不仅毫无根据,而且未必收效,最终政策必将沦为部门利益的工具。
这并不是说不能打私车的主意,而是认为,在现行交通管理手段尚未用足的情况下,一味拿私车开刀完全是舍本逐末,更有转移矛盾焦点之嫌。仅举一例,北京目前机动车总量为400多万辆,预计2015年将达到700万辆左右,但纽约、东京等国际大城市的车辆保有量早就超过了800万辆,可人家的交通状况明显没有国内大城市这么拥堵。特别是东京,因为“设计周全的公共交通系统”还入选“世界宜居城市”。由此可见,北京在交通发展和管理上依然大有可为之处。
没错,国外也有收取拥堵费的情形,但这样做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那就是在发展和完善交通设施、加强交通管理的基础上,辅之以针对性措施。具体讲,一是大力建设地铁、公交、公共自行车等公共交通设施;二是健全完善交通规划,在市中心和环线附近设置大型换乘中心,为有车一族换乘公交、地铁提供便利;三是加强交通管理,精耕细作,借现有资源“开道”。试问,国内大中城市在这些方面都做到位了吗?倘若做得不够好,舍此前提妄谈征收拥堵费,那就毫无道理可言。
交通拥堵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但这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进行解决。在未来几年,国内城市仍将面临车辆激增的现实,照此情形,如果把交通矛盾怪罪到私家车头上,那不仅难以纾解困局,还可能因此错过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设施、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的机遇。不得不说,请政府相关部门着力反思。
本报特约评论员魏英杰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京华网(www.jinghua.cn)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