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商业化:自主品牌应“低速”起步?(2)
2010年11月09日 07:27每日经济新闻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链接

企业蜂拥而上 电动车淘金或过热

每经记者 蔡木子 陈中 发自深圳

虽然中国能否实现“弯道超车”还有待时间考验,但电动车引起的投资热却不能不引起关注。

“电动车懂不懂的都在说,干不干的都在讲,已经炒过头了。”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的这一席话,在热火朝天的电动车大会上,发人深省。

2009年9月,以照明起家的佛山照明宣布涉足新能源领域,有意打造从锂矿、锂电池到电动车的产业链。而在本次深圳电动车大会上,记者看到,频频吆喝的大都是一些不知名的企业,多生产电池、电极管、元件等周边产品。

事实上,自2007年纯电动汽车正式被列入国家发改委 《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后,民企“电动”淘金的欲望被激发。虽然受到政策制约,但是这些“山寨“电动车企业仍广泛存在。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在山东和江苏等地,生产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及配件的企业多达数千家。甚至有些企业,不等中央政府批准,在获得当地主管部门默许后,已经开卖山寨版电动车。

一些专家早已开始警示电动汽车投资热、制造热、研发冷的情况。更有一些业内人士直指,中国电动车产业化落后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发展模式有缺陷。

在一封给工信部与科技部的公开信中,科尼尔管理顾问公司亚太区汽车核心组总经理孙建直言:“目前多头管理、遍地开花、广种薄收、自由发展的模式无法使中国在电动车领域实现领先,建议采取集中管理、统一规划、合作共享、创新机制的新发展模式,统筹我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规划与实施。”12 上一页 下一页

<< 前一页12后一页 >>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陈喆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