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长安进入徐留平时代 内部整合三大疑问(2)
2009年11月14日 09:24经济观察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内部整合三大疑问

共同的军工背景、同样的微车业务、政府的强力支持,这些是长安重组中航汽车业务的良好基础,但是规模更上一层楼的新长安也有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有待解决。

以铁腕重组闻名的雷诺-日产总裁卡洛斯·戈恩有句名言,“没有重组成功的企业,只有合作成功的企业。”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新长安。

首先是品牌调整问题。整合后的新长安拥有长安、昌河、哈飞、长安铃木昌河铃木等多个品牌,这些品牌是共存发展,还是强势品牌取代弱势品牌?

虽然长安、哈飞和昌河都聚焦在微型车市场,产品结构类似,但品牌不同,各有独立的采购与营销渠道。当初同为中航系的哈飞、昌河之间推动联合采购与销售尚困难重重,何况如今分属两个母公司的三家企业,整合过程必定不轻松。目前昌河的采购成本占70%左右,长安在60%左右,集中资源固然理想,但牵动的是三家企业的切身利益。

其次是人员调整问题。由于新长安重组后中航工业集团只参股不参与具体运营,昌河、哈飞、东安动力的管理层势必会有较大变动。

与上南合并、广汽长丰重组中的上汽、广汽强势不同,从新长安的两个股东身份来看,这并不是强弱联合,而是中国两大不同体系的重要央企组成的强强联合。而且从股比上来说,新中航23%的股权已经足够大,即使未来不参与经营,其发言权同样强大。

涉及更为广泛的问题还包括同样军工背景的大批工人的去留安置。由于企业多为国企军工转型而来,员工数量庞大且多数年龄偏大,要与合资企业等抗衡,需要注入年轻血液,如何实现有效的新陈代谢成为新长安必须直面的问题。

第三是财务问题。对于拥有多个上市公司且分配不均的新长安来说,“财务”方面涉及到的整合资金问题不会简单。整合势必需要大笔资金,仅以昌河汽车为例,作为亏损大户,其原有的上市公司平台已经失去,要想保留其品牌,实现稳定发展,注入整合资金不可避免,这笔资金从何而来?不同上市公司融来的钱如何分派?

对于上述种种问题,徐留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了 “十六字”方针,即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资源共享、合为一家。他没有透露更为具体的整合方案,仅表示“肯定要进行融合,但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这番融合之旅,徐留平似乎已经做出了充分的预估,他将重组的阵痛期定义为“几年时间”。

两家外方如何牵手

除了企业内部融合问题,还有合资外方如何继续牵手的问题。

之前标致雪铁龙(PSA)与哈飞曾进行了长达5年的恋爱长跑。如今哈飞的东家换成新长安,PSA的热情会更足,毕竟谈判对手换成了几乎可与东风媲美的大集团。

中航工业集团副总经理李方勇表示,中航与PSA的合作谈判大体框架已经敲定,只差一些具体细节。签约仪式前徐留平和PSA中国总裁华日进行了热烈讨论,从表情上看双方都很高兴,不过新长安和PSA的合作前景仍有待来日。

而要打动已经拥有长安福特长安铃木两家合资企业的长安集团,PSA恐怕需要许诺更多的车型与技术,而非之前跟哈飞所谈的“只在轻型商务车领域合作”。

如果PSA与长安的合作涉及轿车领域,则很难迈过东风集团这一关。作为PSA的现有合作伙伴,东风集团一直对PSA在中国另觅合作伙伴一事耿耿于怀。PSA有没有足够的能力与智慧在中国一手牵两家大集团,还存在很大的疑问。

除此之外,还牵涉到日本铃木的中国整合计划。

在新长安重组当天,铃木给本报发来声明称:“对于铃木公司来讲,长安铃木、昌河铃木这两家合资企业的股比没有变,原来的合作伙伴没有变,只是名义有所不同,此次合并,不会影响铃木公司在中国的方针。”

但有昌河内部人士透露,近期铃木在昌河的技术人员和高管已经相继回国,连日方一向注重的财务方面也都已放手不管。内部人士猜测,铃木正在逐步撤出昌河。

铃木近几年开始将合作重心转向长安铃木,并一直想推动昌河铃木、长安铃木与进口车三个销售网络的合并,无奈两家合资企业并不配合。

对于不满意昌河铃木发展、早有退出之意的铃木来说,昌河汽车并入长安汽车,其自然乐得顺水推舟,推动昌河铃木与长安铃木整合为一。这样铃木不仅能空出一个合资名额,而且单纯与新长安一家大集团合作,比之前协调两家大集团要容易些。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长安汽车重组新中航汽车业务

相关报道:

评:长安重组新中航汽车业务

重组中航 新长安促中国车业升级

重组中航 新长安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升级

昌河将整合入新长安 经销商担心安置问题

长安重组追踪:新长安与PSA即将“修成正果”

敬请关注【2009广州车展】专题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秋凤 耿慧丽 编辑: xiaoj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