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中国汽车市场做强的时候到了
“年产销1000万辆,只是中国汽车一个阶段的总结,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虽然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有目共睹,但中国目前仍只是个汽车生产大国,而不是汽车生产强国。”业内人士苏晖认为,“1000万辆”增加了我们的自豪感,但同时也给中国汽车人带来了新的压力,现在到了中国要在“如何成为汽车强国”上做文章的时候了,而不再是简单地追求数量上的增长。
中国汽车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弱,自主研发能力比较低,海外市场占有率更是微乎其微。目前国内汽车市场中真正有品牌影响力的汽车企业,仍以合资产品为主,自主品牌刚刚站稳脚跟,在真正代表实力的中高端轿车领域依然缺少话语权,这是令人尴尬的现实。
苏晖告诉记者,“1000万辆”只是一个量级的概念,并不代表一个国家的汽车生产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1000万辆”这一级别。目前,我国汽车生产技术水平并没有与“1000万辆”这个数字同步,中国的汽车市场面对的难题还很多,还需要加倍努力。
对于如何做强,苏晖认为,下力气在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上进行调整。中国目前有130多家整车制造商,而美国、日本都只有三大家。
据了解,年初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同时,支持汽车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产品资源,开发新产品,鼓励汽车企业联合开发制造。提升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至40%以上,其中轿车达到30%,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占销量的比例约10%。
“中国汽车业以后追求的将不再是量的问题,而是质的问题。”贾新光认为,今后除了改善消费环境,汽车金融也是需要大力发展的一大方面。
贾新光认为,虽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发展以令人始料不及的速度实现了一定规模,但是自主品牌的软肋就是做大了汽车市场的“量”,却没有增强各自汽车产品的“质”。自主品牌的发展将是今后的重点之一。另外,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交通拥堵、停车难、能源消耗过快等问题。
意义
市场规模促自主崛起
从第一辆到“1000万辆”,作为中国汽车工业长子的中国一汽见证了我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53年来,以中国一汽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业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考验。
虽然中国汽车业的“市场换技术”之路饱受诟病,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回过头去看这条路线并没有错,如果没有暂时性的退让,中国汽车业不可能出现如今的繁荣景象。与此同时,更普遍的共识在于,解开市场没有换来技术的结,关键还需从自主入手。
事实上,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汽车业抵抗住了取消关税保护后的考验,在新一轮与跨国企业的合资合作中,企业产能不断攀升,规模效益逐渐显现,生产和开发等能力都得到提高,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高速前行。
据中国汽车业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产量规模从2003年世界排名第五,到2008年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而在2009年极为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
伴随销量不断创出新高,行业收益也水涨船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2009年1-8月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在汽车产销增速快速提升的带动下,行业内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结束下降,呈现增长,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均超过两位数,经济运行形势表现良好。1-8月,汽车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05.82亿元,同比增长10.27%,实现利润1223.29亿元,同比增长17.57%。
行业内19家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报送的主要经济指标统计也显示,1-8月,行业内重点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944.45亿元,同比增长10.99%,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0.04个百分点,占汽车全行业营业收入总额的47.31%。累计实现利润总额为661.06亿元,同比增长22.62%,增幅比上半年提高近24个百分点,占汽车全行业利润总额的54.04%。
“如果没有当年技术换市场的经历,中国汽车至今不会达到如此规模,而市场规模的扩大,也促使自主品牌有了成长的大环境,更有了与合资品牌同台竞技的本钱。”一位自主品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zhangya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