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饶斌诞辰一百周年:“我愿化作一座桥”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李安定
2013年03月27日 17:43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李安定

作者:李安定

核心提示:从十堰参加轿车论证会回来不久,他听说,有人报告北京,上海大众的德方拿桑塔纳零部件质量问题刁难我们。饶斌,这位在汽车工业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老人,已不那么气盛。他说,生产桑塔纳,是中国建立现代轿车工业的入学考试。要先吃尽苦头抓质量,最后尝到的才是甜头。

编者按:3月28日,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创始人饶斌诞辰100周年。届时,中国新老几代汽车人将在北京隆重集会纪念中国汽车史上这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饶斌,做过一汽、二汽的第一任厂长,亲手造出了解放、红旗东风汽车。80年代,饶斌老骥伏枥,组建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并任董事长,推动了中国汽车业的全面改革开放与复兴,并为轿车工业的起步勾画了蓝图。

本文作者李安定,当时是一位年轻的新华社记者,采访制造业。从1981年到1987年,见证了中国汽车改革开放的推进中,饶斌运筹帷幄的一次次冲击与挫折,并与饶斌成为忘年之交。本文摘自李安定所著《车记——亲历轿车中国30年》。此书由三联书店出版。

老骥伏枥

80年代初,饶斌离开二汽,到北京担任了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我在新华社分工机械工业的采访。那时候,媒体不多,专门跑经济部门的记者更少,我每天泡在被采访单位的时间,远远比待在办公室的时间要多。与眼界开阔,观点犀利,又待人平和的饶斌部长成为“忘年交”。

1982年春节刚过,一个阴云漫天的下午。我如约来到一机部,在电梯里遇到饶斌部长。

“今天刚收到国务院发文,批准成立汽车工业总公司。我找了几位同志一块儿议一下,请你也来听一听。”走下电梯时,饶斌对我说,“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你们记者是不是这样说?”

后面这句话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也激发了我的一种使命感——用新闻之笔记下中国汽车的编年史。没想到,这种使命感整整伴随了我30年的新闻生涯。

在这个历史时刻,他穿了一双带补丁的布鞋,一身蓝灰色“的卡”中山装。尽管年近古稀,他依然身材魁伟,胸挺得很直,中分的灰白头发很有特色地向脑后梳去。不管装束如何俭朴,命运如何变幻,他总是风度翩翩。

1982年5月8日,饶斌转而担任新组建的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的董事长。在饶斌的领导下,处于调整中严重滞销的汽车市场在80年代终于获得积极开拓。引人注目的是,饶斌指挥全国汽车行业打了一场跃上世界水平,改变“缺重少轻”的大战役。

干了大半辈子卡车的饶斌对我说过,没有轿车的汽车工业,只能是一个跛足的产业。中汽公司起步之初,他就坚定地支持上海通过引进技术,改造老“上海”,建立现代轿车业。面对主管部门的重重阻力,饶斌想到把生产轿车的报告直接交到邓小平手上。并且提出了建立合资企业生产轿车的设想。

1982年6月,邓小平在中汽的报告上明确批示:“轿车可以合资”。拿到邓小平的批示那天,我正好去了饶斌在中汽公司三楼朝南的办公室,看到老人的脸上带着多日不见的笑容。

饶斌诞辰一百周年:“我愿化作一座桥”

图为1979年,为上海轿车项目,饶斌带队第一次考察德国大众

梦在轿车

在饶斌的奔走下,北京吉普上海大众两个合资企业得以建立。

80年代,中国市场的最大需求是官车。大众方面曾考虑提供奥迪100,但是力主选择桑塔纳的正是饶斌。他在各种场合呼吁,中国真正需要的车型,并非奔驰那样的豪华车,而是一款省油、廉价又安全的汽车。作为四门轿车,桑塔纳结构简单,大小适中,适合公务用车和出租车的多种选择。直到今天,我不认同引进车型一定要加长的“中国特色”,大概就是当年受了饶斌的影响。

德国大众当时的董事长哈恩博士后来谈到他的谈判对手饶斌时说:“他是一位天才的工程师、聪明的管理人和富有远见的战略家。尽管我们出身和经历相差悬殊,但是彼此很快就找到一种人性的联系。”

1987年夏天,轿车发展研讨会在十堰车城宾馆举行,饶斌与会。会上,众人对建立轿车工业的模式见解产生了分歧。我约请已经退居二线的饶斌作一次长谈,谈谈他的见解。而后因为我有事要提前回北京,抱歉地去改约。他笑着说,没关系,来日方长。轿车,这才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篇大文章。

没有想到,我们十堰一别竟成永诀。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资深汽车专栏作家,原新华社高级记者、国内部编委、经济新闻采访室主任,现任独立汽车观察家、新华网首席顾问。80年代初起,李安定亲历并报道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汽车产业发展全过程。早在1989年,成为公开撰文呼吁轿车进入百姓消费的第一人。30年来,对中国汽车业重大事件的独立见解和系统研究,在决策层和国内外汽车产业拥有广泛影响。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