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吉利汽车李书福:从“草莽”到业界翘楚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余建良
2013年07月14日 11:46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余建良

作者:余建良

核心提示:如果要梳理中国汽车的历史脉络,民营资本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地位是无法一笔带过的。在相对封闭沉闷的汽车业,正是因为民营资本的进入才让我国汽车工业焕发生机。这其中,“汽车疯子”李书福则给汽车工业史留下浓厚的一笔。

如果要梳理中国汽车的历史脉络,民营资本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地位是无法一笔带过的。在相对封闭沉闷的汽车业,正是因为民营资本的进入才让我国汽车工业焕发生机。这其中,“汽车疯子”李书福则给汽车工业史留下浓厚的一笔。

常年从事公司研究的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回忆第一次看到李书福要造车的新闻时很吃惊,据他对江浙一带知名企业的了解,其中最有可能做成汽车的,是二十多年来一直在汽配领域中蓄力的万向集团,因为其董事局主席鲁冠球一直以来最大的梦想就是造汽车(鲁冠球最近接受采访时还在喊“我不造汽车,我儿子也要造。”)。

如今,鲁冠球联手前通用汽车副董事长鲍勃•卢茨(旗下VL汽车公司)收购陷入破产危机的美国菲斯科电动车又没了下文,而李书福则已经开始在全球顶尖的《财富》全球论坛上推销起沃尔沃汽车。除了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这个头衔外,沃尔沃汽车集团董事长的称谓也许更衬李书福这三个字。此时,沃尔沃成都工厂的国产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

三年前,吉利以100%股权的收购全盘吃下沃尔沃汽车,国内外舆论皆一片哗然,业界不相信只具备低端市场竞争力的吉利汽车,和身上多少还带有一丝草莽英雄气息的李书福能对沃尔沃的技术和品牌,特别是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成功实现转化与融合。三年后,出现在《财富》全球论坛《对话》栏目专场的李书福已经可以用赞助商(沃尔沃是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的赞助商)的身份轻松调侃:“沃尔沃的车内空气清洁技术,让你关上车门是北欧,打开车门是北京。”

吉利对沃尔沃的整合并没有出现业界预想的那般惨烈。今年上半年,由于欧美市场需求波动,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同比下降5.5%,但中国市场销售大幅上升,涨幅达34%,至28,702辆。这是李书福愿意看到的结果。因为,沃尔沃只有在中国得到巩固,才有可能向着豪华车第一阵营挺进。

虽然在吉利之前,中国汽车已经以CKD的方式成批销往海外,同时也有早前上汽南汽这样的国有资本收购英国罗孚(被收购时罗孚已经资不抵债,没有起死回生的可能),但在全球市场名不见经传的中国民营车企吉利,以蛇吞象之势吃掉了整个在世界范围内尚具备较强影响力的豪华品牌沃尔沃汽车,这种赤裸裸的进军全球市场的方式,让很多对手震惊之余也不得不佩服李书福的胆略。

应该说,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民营车企乃至整个中国汽车工业一个具备里程碑意义的节点,同时也是体现李书福个人决断力和胆略的一个高点。不过如果对李书福近16年的汽车生涯进行一次追溯,那么我认为“舒服哥”还有两大举措对汽车行业或多或少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以破釜沉舟的心态闯入这个在当时几乎处在准垄断阶段的行业,不计后果最终以四两拨千斤,带头用民营资本搅活了整个行业。1997年之前由于政府的过度干预使得国内汽车产业竞争结构发生了严重扭曲。大众、通用等汽车巨头对中国车市近乎形成了半垄断,而几大国有汽车集团则安心坐享分成,不思发展旗下自主业务。在吉利汽车成立一年后,即1998年,长城汽车的前身--长城工业公司才被改制为国有股份制企业,而不是以民营资本的面貌出现,并且只生产作为生产资料的皮卡。就是在几乎被视作没有任何市场缝隙可钻的背景下,李书福决心造车。

1999年,李书福彼时为了敲开汽车业的大门,对工信部及一位主管工业的副总理说的那句“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至今犹言在耳。事实上,在吉利涉足汽车的那一年,以地方国有资本注册成立的奇瑞正在遭到主管部门的排斥(最后向上汽无偿让出20%股权才拿到了准生证),这些李书福应该都看在眼里,就是这样恶劣的投资环境下,没有政策支持,亦无任何技术储备和市场优势,在李书福的不断争取下,吉利终于在2001年拿到了准生证(2001年前,汽车产业是目录准入制,国家不允许私营企业生产轿车,没有目录就不能生产销售汽车,生产了也不能上牌,比亚迪也是在后来的2003年才涉足汽车领域)。

也许我们还不能说,因为吉利的进入改写了中国汽车格局,但李书福抛出的这块敲门砖,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主管部门对放开民营资本进入汽车业的决策。如今,以吉利、比亚迪为代表的本土品牌改变了外资品牌一统江山的局面,用30多万元买一辆在国外已经被淘汰的桑塔纳时代因为民营资本的进入而加快瓦解。

此外,对教育的投入和高瞻远见,则是李书福军功章里另一大块组成部分。

据现在已经颇具规模的吉利大学官网的介绍,学校成立于2000年,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由吉利集团创办,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北京中关村昌平科技园区内,坐落在钟灵毓秀的北京西山山麓北侧,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学校占地面积1600余亩,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教职工2000余人,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

这所大学之所以诞生,是因为当时中国汽车工业开始逐渐起飞,与汽车相关的人才成了紧俏商品,而成立不久的吉利汽车无论在各方面都竞争不过合资企业,要想招聘到适合的人才自然就成了一大难题。不甘心于此的李书福生气了,于是决意自己“制造”人才完成对企业的自我输血。在此之前,本土汽车企业虽有建立一些员工的培训体系,但还没有上升到李书福这样组建大学的战略高度。

成立吉利大学,不仅解决了吉利对一线技工的需求缺口问题,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产学研一条龙,同时也为其他本土企业进行了很好的示范。一直以来,外资企业都与我国各大高校有着紧密的教学和研发领域的合作,这导致很多优秀学生一毕业就都流向了合资企业,无论是从眼前还是从长远来看,这对我国发展本土汽车工业都极为不利。李书福的吉利大学,虽然从目前看对高端人才的培养还有所欠缺,但假以时日,吉利大学不排除会成为国内高端汽车人才的摇篮,只是这一切需要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现在,吉利大学已确定“10年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民办大学”的中期发展目标,“20年成为中国高等教育100强,成为最受尊敬的民办大学”的长远目标。假以时日,一切可待。

现在,吉利凭借旗下帝豪正在向中高端市场缓慢推进,沃尔沃也还在豪华汽车的二三梯队挣扎,李书福的汽车人生到现在只能说过半,潇洒走了前半程,只愿他这位中国本土品牌的旗帜性人物接下来还能走的更精彩。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标签: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信奉朴实的新闻理想,视批评为媒体的基本义务,并固执地试图将这种批评转为成企业进步的驱动力。作为资深财经媒体人,余建良以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剖析解读中国车市。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