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人才最关键。而在目前形势下,随着众多“海归”在北汽、吉利等企业开始成为研发的主导力量,中国汽车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的突围,或许正在接近希望。
有汽车的地方,就有海归的身影。2010年的中国汽车产业,自主、收购、新能源等仍然是焦点,“四大四小”和吉利、奇瑞等企业都在尽一切努力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而支撑这一目标的根本就是人才,尤其是那些身经百战的“海归”。
海归生力军
国内汽车企业实现自主突破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在全球市场的收购重组;二是通过自我为主的核心技术研究。而在这两个道路上,到处都有着海归人才的身影。
北汽集团2亿美元收购萨博汽车知识产权,被称为国内汽车收购领域的经典案例。而参与北汽收购谈判的技术谈判核心组成员先后共有10人,他们全部具有在国际汽车公司10年以上工作经验。其中包括在通用汽车工作22年的北汽集团总经理汪大总,在福特汽车工作十多年的北汽研究总院院长顾镭,从通用汽车离职后直接加入谈判小组的发动机专家张建军,负责整车规划的叶子青,负责整车技术的高家伟,负责制造与设备规划的王鲁男等等。这些具有国际化运作经验和丰富的人脉关系,成为这次成功收购的重要保证。
无独有偶,在著名的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中,围绕在李书福身边的,仍然是一个典型的海归团队——曾供职于福特汽车的赵福全,出身于菲亚特集团的沈晖,以及出自英国BP的张芃。
当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意欲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时,这些有着丰富海外工作经历的海归便成了其中的重要桥梁。海归在国外的生活、工作经历使他们了解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能适应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风格。大大增加了跨国并购的成功率。
不仅在海外并购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在各自企业的技术开发中,海归们同样是主角。除了北汽、吉利外,奇瑞、长城、华晨、长安等众多国内车企的研究机构中,海归人才都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
业内人士指出,国外汽车人才的大规模回归主要有两个高潮,一是随着2003年国内汽车业的爆发式增长,出现了第一轮海归的回国潮。代表人物是现任上海某高校汽车工程学院院长的许敏,以及北汽研究总院院长顾镭。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汽车业又掀起了第二波海归潮。伴随着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跌入破产重组的深渊,中国汽车市场却借力国内刺激政策销量再度井喷,跃居全球第一。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企业借此吸引了众多海外人才。
海归,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公司技术研究和管理领域的支柱。据悉,立志成为国际性汽车集团的北汽,已经成为吸引海归的大户,仅2009年北汽集团就招募了29名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的海归员工,集团700多名研究人员当中有100多位海归。
融入自主潮
留心一下不断扩大的海归队伍,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大多栖身于北汽、奇瑞、吉利、长城等国内汽车企业,而且都是处于快速上升的企业,工作职责也大多致力于自主技术的研发管理。
“‘海归’也愿意选择这样的企业,去合资企业工作,和在国外没什么区别。”奇瑞技术研究院辛军副院长曾经表示。
黄勇,北汽汽车研究总院乘用车工程院总工程师,一位持有美国护照,夫人、孩子都定居在美国的华人。黄勇说:是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好,国内的政策越来越好,中国汽车工业越来越有朝气,更重要的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大发展吸引他们回国创业。
黄勇说,1998年,他就随国务院侨办外事局专程回国考察,考察的汽车企业包括上海大众、神龙等合资企业,但那时候合资企业的技术是引进的,工程师是国外合作企业派来的,并不需要我们。真正让黄勇看到希望的,是自主品牌的大发展,使中国汽车业真正有了对海外人才的渴望。2006年,黄勇在福特的同事、也是现在的同事叶子青回国,先在北汽福田供职,后转入北汽研究总院被委以重任。2007年,再次回国考察的黄勇听说北汽要组建汽车研究总院,要开发自主品牌汽车,他当即决定离职回国加入北汽集团。
现任北汽研究总院乘用车工程院院长叶子青在国外汽车行业从事产品设计和研发十多年,已经拥有成功的事业。他说,在国外很多时候一个研发人员只能负责一个系统的设计,缺乏整车研发的经验,英雄也怕无用武之地。“归国后我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在国外学习的经验、管理模式和理念可以带回中国,以得到更多发挥的空间。”坦言“技术人员都有整车情结”的叶子青,毅然选择了中国这个能给予人才更广阔空间的舞台。
很多“海归”都不约而同地表示,搞自主研发,是他们选择国内企业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促使他们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的根本原因。一方面能满足报效祖国的心愿,一方面有足够大的舞台。
正如黄勇、叶子青等人期望的那样,在他们回国不久后,就遇到了难得的锻炼和挑战。
2009年底,北汽集团成功收购了萨博的部分知识产权,不到一个月后,北汽集团启动了萨博项目的准备工作,除了消化吸收目前的萨博技术,坚持自主研发外,还组建了一个国际协作团队,决心在2011年年中推出基于萨博技术和平台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根本性转变。
在北汽集团总经理汪大总、北汽研究总院院长顾镭的带领下,100多名海归有了用武之地。
“北汽要想站到汽车技术的最前沿,或者让未来的自主品牌汽车更有竞争力,除了消化吸收目前的萨博技术坚持自主研发外,还需要一个国际协作团队与国际知名的动力系统公司、底盘、悬架供应商合作,获取萨博技术中缺失的手自一体变速器、四轮驱动等中高级汽车必备的核心技术。”汪大总心里很明白,今后的挑战更大。
决战核心技术
回顾近年来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海归们的贡献功不可没:许敏为奇瑞建立了一个庞大而又相对强大的研究院,并顺利自主开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赵福全为华晨建立规范的汽车产品研发流程和体系,其在华晨打造的骏捷[综述 图片 论坛],现在仍然是华晨的支柱产品,在吉利对DSI和沃尔沃的收购上,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价值判断;汪大总曾帮助上汽集团建立起中、英、韩三地联动的研发体系,主持完成了上汽自主品牌荣威的开发……
“中国自主汽车工业要快速发展,就要大胆起用熟知发达国家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的专家、学者来搭建企业的管理架构;其次,引进专业人才建立产品的质量标准,严格按流程操作,减少‘老板工程’。”曾有专家建议。
北汽研究总院乘用车工程院平台总监高家伟说,目前,我国汽车研发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不小差距,其中之一就是不了解整个研发流程,即使在进行跨国并购时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别人能给什么,基本上是对方给什么就要什么。如果有一批熟知汽车研发流程的海归,就能买到许多好东西,从而实现自主技术的跨越发展。
如今,在顾镭的带领下,北汽研究总院正“以收购的萨博技术为平台,打造完全符合萨博原厂品质的北京汽车,并依据萨博的技术研发体系,建立具有国际标准的北京汽车研发体系。
顾镭指出,中外汽车企业的差距,“关键还在技术和过程控制方面有缺失”,而海归们在国外大公司工作多年、了解掌握技术和整个开发流程的海归,正好可以弥补国内企业这方面的缺失。
因此在海归主导下,将国内企业的研发引入到规范化的流程中来,从而帮助国内企业沿着国外成熟汽车公司的开发路子,沿着正向开发轨道,开发自己的汽车产品。如此,或许将是海归们的真正贡献所在。
不可忽视的是,海归们熟悉国际一流公司的技术和管理,能带动企业走向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同时,他们对于营造企业良好的创新氛围、形成新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样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研究表明,韩国汽车工业的崛起,与其大量从美国归来的韩裔工程师密切相关。如今的中国正在重演这一幕,2004年到2008年,随着第一批海归回国,并成为国内企业的技术管理者,许多国内企业的研发体系逐步建立了起来。通过规范工艺管理,建立研发流程,使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明显提升,产品质量整体提高,一些非核心技术的研发也有了明显进步,甚至开发出了自主的发动机和变速器。因此,这个时期也被称为是国内汽车自主技术研发的品质提升时期。
而到了2009年以后,随着大批具有国外产业背景的技术派海归回国并进入研发岗位,中国汽车自主研发也迎来了技术突破的关键时期。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sunjc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