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栏

好马良将史登科:“中国通”的华丽告别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李安定
2012年12月07日 17:38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李安定

作者:李安定

核心提示:宝马中国总裁史登科博士,德国人,中国通,自报1954年生人,属马,今年58。朋友相处时,他不乏幽默。昨天聊起8年前第一次见媒体,大家说当时在座的有陆逸、马静华,他转向我:马姐又有新故事?

凤凰汽车评论 宝马中国总裁史登科博士,德国人,中国通,自报1954年生人,属马,今年58。朋友相处时,他不乏幽默。昨天聊起8年前第一次见媒体,大家说当时在座的有陆逸、马静华,他转向我:马姐又有新故事?

1980年,他来中国,在北大学中文,此后的职业生涯大都和汽车、和中国有关。他说,新中国64年,我刚好经历了一半。没有赶上毛泽东,但是两次见过邓小平。

史博士昨天说,从2004年9月,他离开奔驰进入宝马中国,整整100个月。当时年销1.5万辆,而到今年宝马加MINI卖到32万辆,华晨宝马一天的产量相当8年前一个月的产量。有人说,史登科让宝马公司成为中国市场的一匹“黑马”但是他对销量的激增并不太在意。他更自豪的是“文化的飞跃”。

“读懂中国”,是跨国公司,尤其是豪华品牌的一门必修课。他对我说,德国文化,是一种工程师文化,精于研发、制造,甚至企业对企业的沟通都很顺畅,但是面对消费市场无数用户,融入其它文化,美国人、日本人比我们在行。我说,我体会很深:德国人脑袋是方的。

当时我们都回避的一个词,是傲慢。德国汽车、尤其是乍富般地成功的作出了一批豪华品牌的德国汽车,傲慢是个通病。然而和侯宝林长得有几分神似的史登科,却能始终放下身段与媒体沟通:他曾经用一个下午,听我讲述仰融的传奇,讲宝马当年为何选中了华晨作伙伴;当加长版的5系、3系登场前,他都主动邀我这个执拗的“二郎腿系数”反对者进行沟通。

在宝马中国今年重头戏“BMW奥运之悦嘉年华”晚会,当宝马全系列系数登场,史登科博士骑着当年“自行车王国”的集体记忆——28老式自行车最后登上鸟巢舞台,引爆全场沸腾。这哥们,真行。

宝马品牌,摘掉“暴发户用车”的帽子,成为无数中国年青人奋斗的追求。这中间,有多难,只有史登科和他的团队心里清楚。这个团队里,大都是中国人、年轻人。他说,无论从慕尼黑来多少德国人,也不可能创造销量提升30倍的奇迹。本土化,学会尊重用户、尊重合作伙伴、尊重媒体,这些才是我们成功的根本。

为了给宝马的广告语“Sheer Driving Pleasure”找到一个在中国叫得响,具有亲和力的口号,这位中国通,用了两年时间,和部下切磋,向专家请教,与用户沟通,问了又问,改了又改,最后“宝马之悦”脱颖而出,他说感觉对了,又专门找了我们一批不同年龄段的媒体朋友评估。大家都说好,这才放心推出。“宝马之悦”如今成为最响亮,最具文化底蕴的汽车广告语。

几年前,史博士曾经告诉我,每天早晨醒来,他都要在床上定一定神,不知道会有什么无法预知的事情发生。当今天功成名就,即将离开的时候,他留下的一句话,对他的后任,或者对手都是至理名言:中国市场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简单按照常识判断,作出的往往会是错误的决定。

8年来,有史登科这样领军的好马良将,在中国,宝马飞奔起来,越跑越快。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资深汽车专栏作家,原新华社高级记者、国内部编委、经济新闻采访室主任,现任独立汽车观察家、新华网首席顾问。80年代初起,李安定亲历并报道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汽车产业发展全过程。早在1989年,成为公开撰文呼吁轿车进入百姓消费的第一人。30年来,对中国汽车业重大事件的独立见解和系统研究,在决策层和国内外汽车产业拥有广泛影响。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