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中终止收购悍马:“驭马”失败说明了什么
2010年02月26日 08:08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腾中终止收购悍马:“驭马”失败说明了什么

纷纷攘攘近9个月的腾中购悍马“连续剧”,最终以交易夭折而落幕。

新华网成都2月25日电 题:“驭马”失败说明了什么——对四川腾中重工终止收购悍马的冷思考

新华社记者杨三军

25日,美国通用公司与四川腾中重工先后发表声明证实,后者收购前者旗下悍马品牌的交易失败。至此,自去年以来炒得沸沸扬扬的腾中重工“驭马”事件,终于尘埃落定。

冷观这一事件全过程,腾中重工“驭马”失败是偶然,还是必然?其中有太多问题值得总结和思考。

从“高调登台”到“黯然收场”

2009年6月初,正当美国百年企业通用汽车公司遭遇破产危机之时,地处中国西部四川一家名为腾中重工的民营企业宣布,已与通用公司达成了收购悍马的初步协议,并称此交易计划于当年第三季度末完成交割。

之前名不见经传的腾中重工,可谓高调登台,一鸣惊人。国内外大小媒体及网站的相关报道铺天盖地。接下来的时间里,尽管这一“驭马”收购饱受争议,但双方仍满怀热情地按部就班“加紧磋商”。

2009年10月9日,通用汽车与腾中重工宣布,双方就通用旗下悍马车业务的出售签署最终协议。交易的生效还有待常规交割条件的完成,以及中国和美国政府主管部门的审批或审查。一切都似乎朝着“交易成功”的方向在发展。

然而,2009年三季度过去了,四季度也过完了,交易双方毫无音讯。就在今年2月即将结束的24日,从大洋彼岸的通用公司透露出的消息:由于同中国腾中公司的交易没有达成,通用公司已经开始关闭悍马。

腾中终止收购悍马:“驭马”失败说明了什么

之前名不见经传的腾中重工,可谓高调登台,一鸣惊人。国内外大小媒体及网站的相关报道铺天盖地。接下来的时间里,尽管这一“驭马”收购饱受争议,但双方仍满怀热情地按部就班“加紧磋商”。

2月25日,腾中重工发布声明证实了这一消息,称:“经与通用磋商,今日宣布停止推进交易的相关行动,并终止签署的最终协议。”腾中重工同时表示“尊重这一结果”。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当日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商务部迄今为止未收到腾中重工提交的并购悍马正式申请方案。他表示,商务部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但需要按市场规律来办事,如果企业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交完整方案,可能会出现协议失败。

看似偶然 实属必然

从腾中重工意欲收购悍马之日起,这一事件就饱受争议。多数观察者对此次交易的结果并不看好,甚至很多人认为,收购悍马事件只不过是腾中重工和通用共同炒作的一幕“双簧戏”。

这也并不奇怪。从通用公司来说,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该企业当时刚刚申请了破产保护,急于出售悍马的举动不仅是权宜之计,更是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上,对以“高耗油”著称的悍马类车型的放弃,是“甩包袱”之举。媒体的炒作,也许会抬高悍马卖价。

再说腾中重工,这是一家以建筑机械、新能源、石化设备产业等为主业的企业。先不说它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仅从其所从事的主业来看,根本没有生产乘用车的经历和经验。因此,收购悍马很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通过炒作增加曝光率,提高企业知名度。

从技术层面上讲,腾中重工即使成功收购悍马,也极可能拿到一个“烫手山芋”。首先,作为一家从未涉足乘用车生产的企业,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后是否有能力完成产业链整合值得怀疑;其次,对收购完成后的复杂的劳资问题以及巨额运营成本有没有应对之策,这也是值得担心的。

另外,不管是从中国的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政策,还是从当今的国际潮流来看,各国都在鼓励发展并竞相研发推出低排放、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而高排放、高油耗的悍马车早已失去了市场价值。

中国首位研究汽车产业的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员乔梁表示,购买一个品牌无非三个目的:技术、管理经验、市场。很明显,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主流发展方向的悍马早已不具备这些要素了。

“驭马”失败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去海外“抄底”、并购,成了一些中国企业的选择。然而,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不断加快,失败的案例也在不断增加。2004年,作为国内汽车行业海外并购第一案,上汽与韩国双龙达成收购协议,但之后上汽就陷入了无休止的劳资纠纷当中,最终这场“联姻”走到了尽头。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对新华社记者说,任何海外并购都是有风险的,没有合适的就坚决不做。他认为悍马市场潜力不大,“而且与我们的战略发展方向不符合。”

不可否认,国际金融危机中,也蕴含着诸多机遇,但是不要忘了,“机遇从来都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这个“准备”既有观念和意识方面的“软件”条件,也有技术、实力等方面的“硬件”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成都一家汽车4S店的总经理杨成说:“对于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失败,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从某种角度讲并非不是一件好事。海外并购不仅需要大资金,更需大智慧。在节能减排成为国际产业发展潮流的今天,去收购国外淘汰的‘过气’产品品牌,不仅不合时宜,而且风险很大。”

经济学博士、资深并购研究专家马光远说,“中国汽车业的机会绝不在于去收购美国的落后产能,而在于在最新的领域,我们能不能抓住机会。当前,新能源汽车方面各国都刚刚起步,大家起点都差不多,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关专题:

通用8月底关闭悍马品牌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