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获悉,继1月份的中国行之后,美国正道汽车公司产品设计部总监沈洪桦近期再度现身国内,除了参与处理收购浙江佳贝思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贝思)相关事务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于是,仰融“造车”绯闻又有了新的进展。
在此之前,仰融控制的港股上市公司正道集团发布公告称,以1.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佳贝思100%股权。分析人士指出,此举不仅为致力于混合动力汽车制造的正道汽车解决了电池这一核心技术问题,更是在为仰融国内的造车计划铺路。
“我目前非常忙,现在在国内处理很重要的事务,但很快还要出国,不方便接受任何采访。”沈洪桦在电话里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请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仰融旗下的远东金源 (后更名为正道集团)一年来动作频频,从与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签订谅解备忘录到公司更名,从在天津成立正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吸纳国内资金,到近期成功收购佳贝思一举突破电池技术瓶颈,仰融造车图景正在徐徐展开。业内人士认为,一旦资金和身份问题得以解决,仰融的造车梦想将不再只是梦想。
借收购国内探路
“看来仰融是动真格的了,正道收购佳贝思是一举三得的事情”,一名曾为多项跨国并购案担任法律顾问的律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佳贝思能为仰融造车项目提供梦寐以求的电池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作为仰融在国内的首个成功并购案例,这为将来仰融进一步收购其他公司积累了经验;更为重要的是,仰融此举也表达了他要回国造车的决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被正道收入“囊中”的佳贝思是一家开发及制造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组的专业公司,是国内外多家汽车和零部件生产厂家的授权供应商。
获得这样一家公司,对致力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的正道汽车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此外,正道成功收购佳贝思也是为仰融进一步的资本运作探路。
今年1月,《每日经济新闻》曾在报道中指出,法律人士认为,在仰融的身份问题解决之前,国内企业同仰融公司合作肯定会顾虑重重,而收购佳贝思的成功将为正道集团未来的潜在收购事项提供样本。
此前,正道集团与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签订了有关通过该开发区建立环保混合动力系统生产基地的备忘录。正道集团将引入100亿元人民币投资,在沈阳-欧盟开发区建立生产规模达100万台套的环保混合动力系统,条件是沈阳方面需协调及协助远东金源取得轿车生产资质。
5月18日,继收购佳贝思之后,正道集团正式委任清华大学教授宋健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巧合”的是,宋健身兼仰融一手打造的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此外,就在坊间把注意力放在仰融国内造车的进展时,他却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先行启动了美国造车项目。
据正道汽车公司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正道汽车美国项目落户阿拉巴马州,并将于2012年完成建设,“先进的多燃料混合动力系统”将是正道汽车依仗的核心技术,其目标是成为世界技术领先的混合动力汽车研发和生产企业,在2018年达到300万辆的年产能。
两大平台“吸金”
没有人能否认仰融是一位资本运作高手,而仰融的造车宏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也正是仰仗于他的资本运作能力。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仰融旗下的主要融资平台有二,分别是ACFI(AlabamaCenterforForeignInvestment,LLC)投资移民项目以及香港上市公司正道集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期在采访中了解到,正道集团的融资路径已经逐渐清晰。在经过了两度延迟之后,正道集团终于通过成立一家设在美国的名为HybridKineticMotorsProjectA,LP的项目公司发行的企业证券,以股份换现金的方式为其在美国和中国的造车项目筹措资金。而远东金源也更名为正道集团以增强该公司同美国正道造车项目的关联度。
此前,一度传出仰融收购A股上市公司获批的消息,而身为正道集团附属公司、经营范围为“信托投资管理及投资顾问”的天津正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则为收购提供平台并募集资金。
“天津正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实际上主要通过私募股权融资也就是PE来筹措资金”,美国万通投资银行执行董事孙飞博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至于信托业务则可能是以中介形式参与信托融资。
“仰融的投资移民项目将会吸引大量的中国投资者,而正道集团同样可以通过附属公司在国内‘吸金’,仰融实际上在用中国人的钱在美国和中国两地造车。”上述不愿具名的律师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多重难题待解
“别看仰融造车闹的动静挺大,但究竟进展如何还有待于观察”,某国内汽车企业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资金、仰融的身份限制,以及未来造车所需的人才、技术、基地、产品定位、政策限制等一系列问题依然是仰融造车需要跨过的几大门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自从传出回国造车的消息后,仰融一直位居幕后指挥,仅委派正道汽车的管理团队回国内操作,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正道在国内成立和收购的子公司将不会出现仰融的名字或股权,这对于仰融来说无疑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业内人士认为,汽车制造所需要的庞大资金不会像仰融想象得那样顺利解决。一位长期关注仰融的资深人士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仰融的投资移民项目规模庞大但收效缓慢,短期内资金规模并不能支撑造车的庞大需求,其通过成立项目公司以股权换现金的做法也取决于投资者对这一项目的信任度,同时仰融的身份问题得不到解决,国内造车项目就不会如构想般顺利。(陈喆)
相关专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