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延安:发展新能源千万不能搞成大跃进
- 王朝云:每一款江淮汽车都有它的特性
- 戴茂方:对江淮产品竞争力的看法
- 尹同跃:没有同江淮就兼并重组正面沟通
- 尹同跃:奇瑞不反对与江淮联姻
- 江淮汽车澄清传闻:没有与奇瑞汽车重组计划
|
8月3日,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正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项目合资合作意向书》,双方有意按照50%:50%的股权比例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总成等产品方面开展合资合作。[详细] |
江淮合资合作方 |
---|
天津正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合作方式 |
---|
双方持股50%:50% |
投资金额与技术细节 |
---|
首期投资不少于20亿元 资金和技术细节还不明朗 |
技术研发 |
---|
江淮汽车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后进入者 |
选址合肥 |
---|
正道欲得安徽省政府支持 |
分析:江淮汽车进军新能源项目 |
---|
合肥是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 |
|
|
8月3日,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正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项目合资合作意向书》,双方有意按照50%:50%的股权比例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总成等产品方面开展合资合作。这使得仰融的造车计划在国内终于迈出实质性一步,但是一系列重要迷底仍然未揭。[详细] |
合资目的 |
---|
|
造车目标 |
---|
江淮8年后300万辆能否实现? 在新能源领域有多大作为? |
仰融中国再造车计划解读 |
---|
1、选择合资而非收购
此前传闻仰融用于中国造车项目融资而收购的首个A股公司计划获得当地国资委批准。从江淮汽车的这则公告看,融资国内造车并没有选择收购,而是与国内公司进行合资。爱建证券研究员褚艳辉表示,以合资的形式做新能源汽车应该是为了减少审批过程中碰到的麻烦。[详细]
2、为什么选择江淮?
江淮汽车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中是后进入者,综合实力处于中下游水平,合资公司的成立将有助于推动江淮汽车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中信证券研究员认为,仰融选定江淮汽车因为上海汽车、一汽轿车等公司可以自己做新能源汽车,江淮汽车则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详细]
3、继承仰融商业血脉
仰融控制的香港上市公司远东金源(1188.HK)曾公告,公司透过其全资附属公司正道汽车在中国成立天津正道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分析人士认为,后来更名为正道集团的这家上市公司是仰融离开华晨后保住的唯一商业血脉,与正道汽车一起成为仰融二次造车的重要筹码。[详细]
4、技术水平仍难评价
中信证券研究员认为,资金和技术的细节还不明朗,包括天津正道和江淮汽车各自以什么形式出资、合资公司的技术来源等。汽车分析师钟师表示,正道汽车在美国的工厂还未完全建好,其技术水平到底如何目前难以评价,需要看最终造出来的车。[详细]
2010年9月12日,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对凤凰网表示,发展新能源产业千万不能搞成“大跃进”。左延安认为现在的力度它有一个过程,你不可以希望国家一下子就拿出很大的力度来支持新能源。[详细] |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 |
---|
群众:对新能源认识不足 |
采取的措施 |
---|
利用有限资源 集中突入 |
未来的方向 |
---|
客车要朝纯电动方向发展 |
在政策方面的观点 |
---|
国家政策引导 激励措施 评价体系或标准出台为时尚早 |
发展模式 |
---|
用Volt模式 取中间范畴 |
分析:江淮的新能源机遇 |
---|
|
昔日的亿万富翁、华晨汽车的创始人仰融正酝酿重出江湖。仰融是资本运作领域的顶尖高手,他曾经依靠“金融-汽车”相结合的模式缔造出了一个资产规模达300亿元、旗下掌控六家上市公司的华晨帝国;现在,这位饱受争议的资本大鳄筹划带着一个更加庞大的计划回归———投入400亿元-450亿元回归发展新能源汽车。[详细] |
美国项目 |
---|
|
中国布局 |
---|
“831111”计划 携手江淮开发新能源汽车 |
非汽车项目投资 |
---|
|
|
|
江淮汽车股票信息 |
---|
正道集团股票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