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评:中国政府不应当随便补贴车企(2)
作者:周丽君
核心提示:“补贴”这词,就不适合出现在坚持市场经济改革的中国车市,我建议改名“借钱”,正所谓有借有还,下借不难。而借钱,自然涉及到银行、债券、保险等抵押市场,政府如真正关心中国车企的长远、健康发展,工作重心就不是年年发补贴,而是为建设一个健康的银行、债券、保险等金融市场而努力。
中国政府不应当随随便便补贴车企
新闻背景:《底特律新闻》报道称,美国财政部已经开始在公开市场着手抛售所持的19%左右通用汽车股权。2013年1月18日,美国财政部列出贸易规划方案。预计2014年3月之前彻底抛售这3.001亿股通用汽车股票。财政部表示:“计划将所持股票在公开市场以有序的方式抛售,并在未来12至15个月内彻底脱手所有的通用汽车股权,这取决于市场状况。”通用汽车2009年重组后,美国政府提供援助并持有该公司5亿股,所占股比达到26.5%;2012年年初,通用汽车向美国财政部官员提交计划草案,回购其中2亿股。该规划当时即指出,美财政部将通过公开募股的方式抛售剩余的3亿股。
点评:
中国各地政府,对车企的补贴,就像家常便饭,几乎每年都有对各家车企的各类补贴。从技术到新能源,名目繁多、花样翻新。但对于一个高度竞争的汽车产业的随随便便补贴,这不仅损害了纳税人的利益,而且严重践踏了市场自由竞争的内在规律,完全背离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衷。如2012年长春对购买一汽自主乘用车补贴好几千,扶持苟延残喘的车企,任意践踏市场自由竞争的原则,这是对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一次亵渎。
改革三十多年了,中国车企理应树立牢固的市场竞争意识,不仅不能随随便便拿政府补贴,更要对这种无耻行为说不。即便拿了补贴,也得向通用学习,在复苏之后,及时归还政府之前的援助。如一汽集团,四五十年来,向中国拿了多少补贴,归还了多少。
“补贴”这词,就不适合出现在坚持市场经济改革的中国车市,我建议改名“借钱”,正所谓有借有还,下借不难。而借钱,自然涉及到银行、债券、保险等抵押市场,政府如真正关心中国车企的长远、健康发展,工作重心就不是年年发补贴,而是为建设一个健康的银行、债券、保险等金融市场而努力。
李书福老抱怨国有车企没良心,不借钱。为什么会这样呢?在香港上市的吉利汽车年年挣钱,2012年又挣了十几个亿。为什么大型国有银行还是不乐意借钱,解其燃眉之急呢?如果我们的金融体系,还是停留在与姓资姓社的判断标准,怎么配得上为做大做强我国汽车产业的伟大梦想保驾护航呢?
李书福的“大吉利”,迫使沃尔沃献身
新闻背景:有消息称,李书福正在筹划“大吉利”董事会。按照李书福的规划,未来吉利汽车和沃尔沃的高层都将有人选进入“大吉利”董事会,从而实现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真正意义上的协同与融合。在李书福看来,沃尔沃与吉利的理想关系就像奥迪之于大众一样,大众集团之下有大众汽车和奥迪汽车两个独立的汽车品牌,却能在共享动力总成、车型平台等多项技术,利用模块化概念将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却能各品牌保持独立运作,也就是李书福一直在提的“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从“沃尔沃-吉利对话与合作委员会”,到研发的顶层机构“吉利欧洲研发中心”,再到股东层面的“大吉利”董事会,吉利和沃尔沃的整合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快速变化,就像当年奥迪归到大众旗下后的演变一般。
点评:
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双方各怀鬼胎。沃尔沃希望吉利的资本,输入越多越好,并尽量保全自己,尤其是避免技术、人才等外流。而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技术、要人才,并用最少的资本实现。所以,吉利和沃尔沃虽然有互补的优势,一个有资本优势,一个有技术优势。但正因为如此,也有根深蒂固的排斥现象,吉利想少花钱,沃尔沃想保留技术。最终就看李书福的能耐了,反正东拼西凑,花了20多亿,从福特手中,娶回了沃尔沃。也别谈“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了,没什么好害羞的,拜堂成亲后那就是一家。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做大这个家,如何实现“大吉利”的愿景。
好的品质已经引进了,现在就是如何配种,如何繁衍后代了。相信李书福也是这么想得,必定他都这么干了。从“合作委员会”,到“吉利欧洲研发中心”,再到股东层面的“大吉利”董事会,逐步推进吉利和沃尔沃的大整合。
当然,也别关顾着配种,最后也得提醒下李书福,浙江等不少四五十岁的老男人,从外省花个几万买个媳妇回来后,第一天拜堂,第二天就跑了,有些是生完孩子的第二年跑了。另外,吉利和沃尔沃虽然拜堂,但还没有领证,尤其是资本证,如何把沃尔沃汽车资产打包上市,缓解吉利的资金压力,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大吉利”的建设,对李书福是考验,对沃尔沃也是挑战。面对李书福殷勤,沃尔沃到底随还是不随?是乘自己风韵犹存时讨好李书福,还是人老珠黄之后?
就沃尔沃目前的市场表现,相信李书福和沃尔沃,都不好意思再“矜持”了。
中国车企高管的薪酬应公开透明
新闻背景:2013年2月25日,戴姆勒公布了2012年财报,CEO蔡澈2012年薪酬为815万欧元,大约折合1,090万美元。蔡澈去年总收入中,包括固定薪资200万欧元,与2011年相同;短期奖金143万欧元;中期奖金143万欧元,该部分取决于戴姆勒股价表现,将在明年支付;长期可变薪酬,包括股票期权。2011年,蔡澈薪酬865万欧元,去年同比下跌5.8%左右。戴姆勒管理委员会8名成员去年短期年度奖金总和为465万欧元,同比缩水28%左右。各高管中,奔驰乘用车和商用车业务新负责人任施乐(Renschler)去年薪酬下滑3.2%,为329万欧元;戴姆勒卡车业务新负责人伯恩哈德去年薪酬下降4.6%,为305万欧元;CFO Bodo Uebber去年薪酬为354万欧元,同比下跌3.8%。
点评:
大众的文德恩、日产的卡洛斯、戴姆勒的蔡澈、通用的艾克森、福特的穆拉利等国际车企高端的一年薪酬多少,一目了然。但上汽的胡茂元、一汽的徐建一、北汽的徐和谊、东风的朱福寿、长安的徐留平等一年薪酬多少,似乎是个迷。虽然部分车企也有公布,大体在20万至150万之间的水平。但至少笔者是高度怀疑这个数据的准确性。如果数据确凿,那真得来次集体大提薪。
大型国有车企高管的薪酬如何做到公开透明,其实这是个机制的问题。而机制决定车企的竞争力。与不公开不透明对应的是潜规则,当我们的车企不敢公开透明,那我们只能应付潜规则,只能侵蚀车企的竞争力。
12 |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每日热点评论:红旗轿车仅是张政治牌
2013-03-31 10:43
一周观察:应降门槛鼓励非车企资本进入
2013-03-31 10:34
热评:新能源补贴迟早还得落进丰田嘴里
2013-03-28 19:22
热评:国企发展自主品牌几乎是死路一条
2013-03-27 20:33
热评:廉价车来袭 政府需提升技术门槛
2013-03-26 14:30
强推问题DSG产品 大众应判“消费欺诈”
2013-03-26 09:21
今日热评:大众向美国妥协却向中国示强
2013-03-25 15:32
一周观察:牛拉奔驰 中国陷非制度性维权
2013-03-24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