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廉价车来袭 政府需提升技术门槛
作者:周丽君
核心提示:对消费者而言,售价、安全等同等重要,但消费者对安全的鉴别能力,远没有对售价的敏感;对商家而言,确保安全,远没有对提升销量和利润强烈,基于偷工减料的廉价车,不仅能给商家带来销量,还能确保利润;对政府而言,更关注公共利益,更在乎汽车的安全、排放等。
廉价车来袭,政府急需提升技术门槛
新闻背景 大众、丰田、日产、福特等汽车大佬针对中国市场纷纷推出了“廉价小车”计划。廉价小车的出现,将直接冲击自主品牌的核心区域。
点评:
买车是对价格、安全、节能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权衡,太便宜的车,不见得是最安全的车。消费者可能会因为廉价车,在购车上得到不少实惠,但损失的可能是部分安全,自身的生命得不到更好保障。
对消费者而言,售价、安全等同等重要,但消费者对安全的鉴别能力,远没有对售价的敏感;对商家而言,确保安全,远没有对提升销量和利润强烈,基于偷工减料的廉价车,不仅能给商家带来销量,还能确保利润;对政府而言,更关注公共利益,更在乎汽车的安全、欧诺取
在一个健康的车市消费环境,消费者的决策必然受制于车企和政府。努力权衡者车企的价格诱惑与政府公布的各类安全、节能等数据。
在国际车企即将在我国大规模推进廉价车之际,如我国政府在对廉价车的安全、环保等鉴定方面,是缺失的,或不科学的,必然给我们广大车市消费者带来重大的潜在危机。就目前而言,中国政府在安全、节能方面的标准过低,急需补课。
一个奇瑞战略,拿什么取悦经销商?
新闻背景 据奇瑞汽车内部可靠消息,奇瑞将在2013年4月16日发布新品牌战略。“届时奇瑞会将品牌重新定位、品牌价值重新梳理,包括换标。”奇瑞内部人士如此表示;凤凰汽车 日前我们获悉,奇瑞将在2013上海国际车展正式拉开帷幕之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全新品牌战略。奇瑞汽车在经历了大约两年左右的战略转型后,品牌战略调整也将展开。奇瑞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表示,奇瑞将主打一个品牌、两个系列的全新产品线布局。
点评:
多个奇瑞战略,已让不少经销商栽了跟头,近一两年,随威麟事业部取消等不利因素影响,奇瑞经销商退网不断,如2011年9月,奇瑞广州最大经销商广州禾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退网等。再加2012年奇瑞仅销售了56.33万辆,同比2011年64.3万辆的销量下滑了12.4%。销量的下滑,客观上加速了经销商的退网。
战略失误、市场销量下滑等多重因素,正给奇瑞的渠道建设带来严峻挑战。奇瑞即将于2013年4月推出的一个战略,与其说是战略性调整,不如说是战术性收缩。产品层面集中于A、E两系列,渠道层面,势必又将涉及经销商的调整,部分经销商或主动或被动退出,估计是不可避免。至于留下的经销商,奇瑞又该拿什么去取悦?
经销商要的是利润,如一个奇瑞不能被认真贯彻,新车型依旧卖点不明显的话。倒反会因为奇瑞一个战略的推出,加速经销商退网。
破釜沉舟,一个奇瑞战略,最终考验的还是奇瑞的执行力。能真正取悦经销商的,还是奇瑞的态度。
学习俄罗斯,给大众收购一汽的机会
新闻背景 当前大众汽车持有曼恩75.03%的表决股权(Voting Stake),2013年3月21日又再度报价每股80.89欧元,欲从其他股东手中收购剩余股权。大众未透露是否有意收购所有剩余的曼恩股权,但《金融时报》指出,大众需要达到95%的持股比例才能满足“强制挤出”(Squeeze Out,即买断合并)的要求,但目前尚不清楚大众的计划;君临车市 雷诺日产正式签约俄罗斯伏尔加汽车厂,至2014年中,将斥资7.42亿美元增持伏尔加67.13%股权,总持股达74.5%。持有32.87%股权。雷诺日产CEO戈恩表示,将提供新技术振兴拉达,到2016年,合资厂在俄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30%提升到40%。2020年俄罗斯汽车年销量有望达400万辆。
点评:
五五股权制,不仅降低了企业效率,延缓了技术、设备等更新效率,而且导致企业行为越来越短期化。如大众在华,为了短期利润最大化,不仅偷工减料,而且正加速推进廉价车。这对广大消费者都是巨大的潜在危机。虽然政府可以通过惩罚等,提升对车企的威慑力。但治标不治本,从根本上来讲,政府得反思自身政策,得为车企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如允许大众收购一汽等效率低下的大型国有车企,充分调动大众在华的积极性和长期性。
如雷诺-日产逐步控股俄罗斯最大国有车企伏尔加汽车厂后,正加速工厂建设、新车引进,技术更新等,甚至制定了出口战略。不仅确保了俄罗斯工人的利益,也确保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
目前的一汽,除了合资业务外,自主业务几乎是全面亏损状态,根本性的还是体制问题。打破一汽的体制束缚,已是时不我待,何不考虑引入大众等战略合作伙伴呢?必定目前大众也在全球寻找战略扩张机会。相信对合作已久的一汽,也是情有独钟。
只要能确保员工和国家利益,什么东西都可以谈,哪怕被大众控股也无所谓。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每日热点评论:红旗轿车仅是张政治牌
2013-03-31 10:43
一周观察:应降门槛鼓励非车企资本进入
2013-03-31 10:34
热评:新能源补贴迟早还得落进丰田嘴里
2013-03-28 19:22
热评:国企发展自主品牌几乎是死路一条
2013-03-27 20:33
热评:廉价车来袭 政府需提升技术门槛
2013-03-26 14:30
强推问题DSG产品 大众应判“消费欺诈”
2013-03-26 09:21
今日热评:大众向美国妥协却向中国示强
2013-03-25 15:32
一周观察:牛拉奔驰 中国陷非制度性维权
2013-03-24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