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评:观致的未来,还将由奇瑞主导
作者:周丽君
核心提示:高高在上的观致,或许需要接点地气,奇瑞虽然有点寒酸,但必定在成本控制、国内渠道等诸多方面,有不可多得的优势。观致的未来,或许还得依托奇瑞。
点评一:观致的未来,或许还将由奇瑞主导
新闻背景: 2013年2月27日,瑞士日内瓦地方法院作出裁决,驳回此前奥迪汽车(奥迪)向该法院申请的禁止观致汽车有限公司(观致)使用“GQ3”商标的临时禁令,同时裁定奥迪向观致支付15, 000瑞士法郎(约10万人民币)的赔偿。此前,奥迪汽车就观致汽车GQ3车型名称在德国提出申诉,德国某地方法院临时裁决观致汽车有限公司暂停在德国使用GQ3车型名称”
评论:
观致对奇瑞具有战略意义,但在观致内部,并不想与奇瑞相提并论,其总想与国际接轨。在产品运作初期,这一思维值得肯定,通过接轨国际,有利于美化观致的品牌形象。观致对自身在国际社会的得失,也是特别重视。近半年,观致在欧洲竭尽全力维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如GQ3的命名。目前,与强劲对手奥迪的交锋,互有胜负,对英菲尼迪则是完胜。
车型尚未上市,维权已大规律展开,充分展示了观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英雄气概。在国际社会也是名利双收。维护自身利益时,也大幅提升了观致的知名度。英雄气概让人肃然起敬,但不少人士英雄气短。
笔者从观致内部获知,观致GQ3对标菲翔、速腾,但其初期的每辆成本价在16万辆,大众的售价奥迪的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固然是好事,但对观致自身却是致命的缺陷。观致内部的人事变动也是从来没有停歇过,市场、公关等核心部门的人事,从初期到现在,都已经轮换了三四次。
高高在上的观致,或许需要接点地气,奇瑞虽然有点寒酸,但必定在成本控制、国内渠道等诸多方面,有不可多得的优势。观致的未来,或许还得由奇瑞来主导。
点评二:中国特色并不符合豪华车的愿景
新闻背景: 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沃尔沃汽车集团即日起宣布任命拉尔斯•邓(Lars Danielson)为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全球经管会成员,全面负责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日常管理与运营;沈晖先生继续担任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区董事长,不再管理企业的日常运营,向沃尔沃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汇报工作。
评论:
从2012年底至2013年初,豪华车企在中国上演了一轮轮收权大潮。从奥迪、奔驰、宝马,到现在的沃尔沃。这些豪车的中国管理,就像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摇身一变成了上海直辖市。这是对它们在中国市场表现的肯定,也是对中国豪华车市面临一系列问题所采取的果断措施。
近五年,中国豪华车市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豪华车市,如中国已成奥迪、宝马、奔驰三大巨大的最大单一市场。也成了国际豪华车企的核心利润来源,如大众超过70%的利润来源于奥迪,奥迪超过70%的利润来源于中国。
中国市场地位一年比一年提升,豪华车企有中国特色的运作也是一年比一年强化,逐步形成了车型加长、服务跟不上、渠道压榨、经销商唯利是图等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运作现象,甚至形成了中国模式。
有中国特色的运作有好处,也有坏处,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负面效益,将远大于正面效益,会使豪华车企的国际化战略,在中国的推进,变得越来越举步维艰。如在中国车市,豪华车型的轻量化、小排量化的推进力度,远不如豪华车企在国际市场的推进力度,但轻量化、小排量化等,却却决定了豪华车企的未来命运。
迫使越来越多的豪华车企,不得不在有中国特色的运作与豪华车企的未来之间做选择,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为了确保豪华车企的未来,确保国际战略的在中国这个举足轻重市场的认真贯彻,必然得对中国特色有所打压,如维护有中国特色的领导人被调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随着豪华车企纷纷收权中国市场后,未来几年,众多有中国特色的豪华品牌运作,将纷纷向有国际特色的豪华品牌运作转变。李书福等也不宜将中国视为沃尔沃的全球特区。但五六年后,或许又会有一个新的来回,原因还是中国市场太重要了。就像当年的美国,雷克萨斯、讴歌、英菲尼迪等小型豪华品牌只有被彻底美化的命运。
点评三:除CVT、DSG外,应给消费者更多选择
新闻背景:文/郭垚 CVT变速箱真的能够做到节能减排么?我想未必。奥迪、奔驰、菲亚特等企业纷纷放弃了在中大型轿车上使用CVT变速箱,就连固执的德国人都为CVT产品下了判决书,甚至连吉利这样的自主品牌也放弃了使用CVT。东风日产并没有借新天籁上市的契机,将其更换成6速或者8速液力耦合自动变速箱,依然使用被业内诟病为补丁中的补丁,也是日本称为次世代Xtronic CVT的第二代变速箱。全世界都认同,CVT只适合小排量车型,只有东风日产会为了掩盖技术欠缺的本质。
评论:
如果所有车型都搭载CVT或DSG,由于规模优势,对厂家非常有利,能最大限度控制成本。这也是中国市场之所以成为大众、日产等全球最挣钱市场的核心原因。对消费者却非常不利。
无论CVT、还是DSG,甚至6AT等变速箱,都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人无完人,总有些遐思。各自的优势也是相对的,如CVT更适合小批量车型,DSG更适合大排量车型。问题是,当所有车型,包括小批量和大排量,只能搭载CVT或DSG时,问题就来了,如大众在华众多1.4T等小批量车型,在搭载DSG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抖动现象。日产2.0L、2.5L等车型搭载CVT变速箱后,问题远比1.3L、1.6L等小排量车型多。
在美国,诸如大众速腾所提供的变速箱绝非DSG而已,还有6AT,以及手动等。远比国内丰富,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甚至定制,发动机也是如此。在中国,为什么众多车企不推出类似服务呢?
在消费者与厂家的博弈中,质检总局就有了自身价值。
12 |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每日热点评论:红旗轿车仅是张政治牌
2013-03-31 10:43
一周观察:应降门槛鼓励非车企资本进入
2013-03-31 10:34
热评:新能源补贴迟早还得落进丰田嘴里
2013-03-28 19:22
热评:国企发展自主品牌几乎是死路一条
2013-03-27 20:33
热评:廉价车来袭 政府需提升技术门槛
2013-03-26 14:30
强推问题DSG产品 大众应判“消费欺诈”
2013-03-26 09:21
今日热评:大众向美国妥协却向中国示强
2013-03-25 15:32
一周观察:牛拉奔驰 中国陷非制度性维权
2013-03-24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