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奔驰“怒斥”经销商再说汽车厂商关系(2)
作者:易新
核心提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厂商关系再和谐都会出现矛盾,但如何巧妙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保证良好的合作,对厂商、对经销商都是个考验,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厂家和经销商双方博奕的结果都是两败俱伤,和则共赢,斗则两伤,对于厂商关系而言是个不破的真理。
恶劣的厂商关系使比亚迪原本高调宣布的2010年80万辆的销量目标(修订前的)成为空谈,比亚迪2010全年汽车销售51.9806万辆,仅达8月份修订后目标60万辆的86.6%,亦只能达到上月底销售预期52-55万辆的下限。而之后,比亚迪汽车销量更是持续下滑,从2011年的43.7万辆再到2012年的42万辆,呈直线下降趋势,应该说都是2010年的经销商集体逼宫事件的后遗症。
总结:经销商退网和新的进入本是很正常的,比亚迪退网之所以引发媒体强烈关注,主要是一些经销商采取的退网的方式过于激烈,这也从侧面说明比亚迪的营销方式给经销商的压力相对比较大,厂商关系没有处理好,才导致经销商集体逼宫。
四、执行偏差型
对于经销商来说,严格执行厂家要求、规范是厂家对其的基本要求。但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的案例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基本上每天都在上演,大到厂家的价格政策的执行,小到店面的设计布置,厂商之间总会因为站的角度不同,而会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进行不同的解读。但一般情况下,厂商都会动用考核管理办法对经销商小加惩罚,经销商也会见好就收。为执行偏差闹上公堂的并不多见,奔驰算是开了个先例。
2008年,梅塞德斯启动了一项叫做“星徽理念”的工程,对经销店的外观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不遵守要求的经销商的经销地域将被边缘化。据了解,这项活动会导致经销商产生1000万美元以上的支出,作为经销商的索尼克汽车出于成本考虑,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达到奔驰的要求。
索尼克汽车声称,梅赛德斯由于对其9家经销店中的4家执行“星徽理念”力度的不满,便阻挠其与另外一家经销商之间的交易。在大部分的州,强行限制经销授权是违法的。因此,索尼克便和奔驰上演了一场持续四年的官司大战。
总结:厂商严格要求是正常的,经销商执行偏差也是正常的,毕竟站的立场不一样,但为管理上的问题闹上公堂就实在不划算了,从这个事件也能看出,奔驰在处理经销商关系上非常不“老到”,沟通协调工作没做到位,
五、口水官司型
厂家和经销商总是有打不完的口水仗,经销商指责厂家产品没有竞争力商务政策不到位,管的太
多;厂家指责经销商销售不力,管理不规范等等。但大多以口水仗为主,最不济的就是彻底闹掰,解除合约,不再合作。
最典型的就是长安长安福特与其经销商新宝鼎的纠纷,新宝鼎不仅单方面宣布解除合约,而且把厂家的高层告上了法庭。
2006年,长安福特马自达的山西经销商新宝鼎公司公开指责长安福特马自达商务
政策滞后,导致新宝鼎长安福特店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宣布与长安福特汽车公司解除合作协议,建议福特汽车罢免长安福特销售公司总经理汤德为。
与此同时,新宝鼎还表示要起诉汤德为,起诉的理由是,“2006年12月15日,汤德为在北京希尔顿饭店、上海等地公开宣称:‘这家经销商(指新宝鼎)没有达到长安福特马自达公司规定的服务标准,他们的经营业绩在所有经销商中是最差的。’被告汤德为完全不负责任地公开对原告名誉权进行诋毁,经媒体引用在全国几百家新闻媒体上报道、转载,对原告名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这个官司看起来有些小题大做,实际上,双方的矛盾还是因为利益之争,而不是名誉之争。因为销量不佳,新宝鼎对长安福特的商务政策不满,长安福特又想逼迫新宝鼎退网,但当时的《反垄断法》尚未出台,新宝鼎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反击长安福特,采取了上诉长安福特总经理的做法。
事情的经果是新宝鼎败诉,新宝鼎和长安福特是结束了合作,而长安福特的高层也换了人。此次官司的结局仍然是两败俱伤,新宝鼎此前为经营福特品牌的前期投入打了水漂(据其称是300余万元),而此事经媒体报道也对福特的品牌形象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不过,当时新宝鼎败诉是因为缺乏证据支撑,汤德为不承认自己说过新宝鼎最差之类的评语,此次奔驰批评经销商有书面邮件为证,奔驰经销商如果据此集体起诉奔驰,是不是一告一个准?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厂商关系再和谐都会出现矛盾,但如何巧妙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保证良好的合作,对厂商、对经销商都是个考验,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厂家和经销商双方博奕的结果都是两败俱伤,和则共赢,斗则两伤,对于厂商关系而言是个不破的真理。无论是强势的汽车厂商,还是强势的经销商,两者要是想掰手腕,PK下胜负,肯定都是两败俱伤。
所以,无论是汽车厂商还是经销商都应该做出改变,厂商不要想着通过伤害渠道经销商的利益来提升自己的利益,经销商也不能凭借自己在当地市场的强势地位来要挟汽车厂家,双方是合作互利的关系,而不是互相制约的关系。
12 |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易新: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落空的背后
2013-10-31 10:35
易新:放开“合资股比”自主品牌不会死
2013-10-23 09:48
易新:出租车新国标又会成为一纸空文
2013-10-16 09:46
易新:中国车企为何会刮“浮夸风”?
2013-09-27 08:59
易新:新能源车仍然难以进入寻常百姓家
2013-09-24 12:27
易新:沃尔沃在中国市场能否厚积薄发?
2013-08-26 08:32
奇瑞艾瑞泽7的营销兵法:借势网络传播
2013-07-30 08:13
易新:为什么是特斯拉领跑新能源车企?
2013-06-03 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