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网站地图 实用信息
 
北京第三轮治堵 仍只能“治标”?(5)
2010年12月21日 07:22《新世纪》-财新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需要什么样的城市?

“北京的地界上有很多国家部委、军队,这些利益都很难协调。很多方案没法实现”

首都变成 “首堵”并非中国特色。

据王军介绍,“二战”快结束时,伦敦市中心拥堵着1000多万人口,大城市的诸多弊病都出现了。当时的伦敦市政府推行了一个“大伦敦计划”,用了半个世纪时间,把市中心区的人减少将近一半,在距离中心区大概五六十公里的郊区规划了十多个新城。但这些新城没有变成望京、回龙观这样仅仅是睡觉的地方。“市中心区的就业场所也搬了过去,CBD搬过去了,不像北京,用东方广场把人都轰出去。”王军说。

另一个被王军津津乐道的成功案例,是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故事。1998年至2001年,波哥大的前任市长恩里克•佩那罗舍将这个800万人口的城市从无望的交通拥堵中解救出来。

在恩里克的领导下,波哥大建设了一个快速公交系统(BRT)、拉丁美洲规模最大的自行车道路网络(全长250公里)、世界最长的步行街(全长17公里)、通往城市最贫穷地区的数百公里长的人行道、1000多个新建或改建的公园。每年有两个工作日,禁止私家车进入全市3.5万公顷的范围。

王军在所著《采访本上的城市》一书中,记下了市长恩里克在2006年曼哈顿交通政策会议上的一次演讲:“在波哥大,我们选择建设一个为人民的城市,而不是为汽车的城市。为汽车而造的城市必将因拥堵和不安全的街道而承载痛苦,并提供可怜的就业机会。我们取而代之的,是给我们的市民可享受的公共空间和空前的出行条件。”

“今天,我们不是在谈论交通问题。我们真正在谈论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我们必须作一个集体的决定来回答我们要怎样组织我们的生活。交通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它是一个政治问题。”在王军看来,北京完全可以从波哥大的经验中汲取经验,“比如,长安街有十条车道,将六条都分配给公共交通,这并不太难。”

杨保军称波哥大的做法为“置之死地而后生”。“波哥大的做法是人民投票选择的结果。在这个政策实施之初经历了‘阵痛’,因为留给小汽车的车道变少了。一开始,道路变得更加拥堵,而不是改善。但是渐渐的,政策引导人们作出了选择,逐渐实现了平衡。”

但在他看来,这个办法在北京很难实现,原因在于,“北京的事情,并不是北京市说了算。北京的地界上有很多国家部委、军队,这些利益都很难协调。很多方案没法实现。”他说。

潘家华也指出,中国的集权思想和行政权力导致资源高度垄断。比如,各大部委机关均在长安街附近,中国最好的医院如协和医院等都在东城区,中国最好的高校如北大、清华都集中在海淀区中关村……对这些机构的协调都超出了北京市的能力范围。

“居然将国家大剧院建在天安门附近,这个庞然大物每天有几千、几万人进出,不堵车才怪!”潘家华对本刊记者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本刊记者表示,对于北京治堵,中央一直没有表态过,但“这次表了态,也是因为问题实在太严重,再不管就瘫痪了” 。

很多人注意到,此次《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不过,对于用车数量更为庞大的国家部委,这个意见未作规定。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相关报道:

治堵:过半读者期待政府温柔出招

公车改革先行 治堵才有定心丸

北京治堵:有关部门称不便回应公车数量

北京治堵方案征集民意结束 将重启公务车改革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sunjc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