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开始,调整轻、中、重型载货汽车(商用车)产品结构比例,发展微型汽车生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实施老产品换型,引进产品和制造技术,扩大和建设新的生产能力,主要有:南汽引进依维柯S系列轻型汽车(乘用车和商用车)设计制造技术的项目建设;北京、沈阳和天津轻型载货汽车引进国外驾驶室产品技术和冲压模具转产新车型;国家批准以技贸结合方式引进日本五十铃N系列轻型汽车产品动态技术(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为主要生产的引进技术合同执行单位,用于老产品换型,并组建合资企业——北京轻型汽车有限公司);西南三省(川、滇、黔)一市(重庆)以专业化协作方式、分工组织项目建设和安排生产,分享引进日本五十铃汽车制造技术,贵州华航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和云南蓝箭汽车厂曾一度生产,重庆汽车制造厂坚持生产,并先同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合作生产,后又进一步合资组建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西南轻型汽车生产基地;江西汽车制造厂实施一期、二期技术改造,也引进日本五十铃汽车制造技术,进口关键工艺装备和整车检测设备,以及大中型冲压模具,生产国产化的五十铃NKR系列产品,进而与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伊藤忠商事(株)合资组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还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合作开发"全顺[综述 图片 论坛]"轻型客车和组建合资公司;一汽发展轻型汽车生产(长春、吉林),二汽发展轻型汽车生产(郑州)。 70年代末,日本生产的微型汽车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因其具有小巧、实用、价廉、省油的特色受到用户青睐,一些厂家着手研制、试生产微型汽车;1983年4月,国家计委在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分析微型汽车市场需求、组织专项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审核、研究,发出了《关于微型汽车规划定点的通知》,确定天津为大批量生产基地,柳州、哈尔滨为生产点,吉林为改装点,到1985年形成天津、柳州(柳微)、哈尔滨(哈飞)、吉林、重庆(长安)、江西(昌河)和陕西(汉江)共7个微型汽车生产厂,有微型货车、微型客车和微型厢式车3个主要车型,适应了市场需求,汽车产品结构调整表明提高了轻型汽车(含微型汽车)的生产比例。
1983年10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董事长饶斌在上报《关于汽车行业实行技贸结合试点的报告》中提到:"据统计,1950—1982年我国进口汽车49.4万辆,其中近10年进口27.2万辆,平均每年进口2万辆,进口金额112亿元人民币(不含进口汽车配件金额),相当于第一汽车制造厂累计投资的12倍".还提到:"批量进口汽车必须贯彻技贸结合、进出口结合,走引进技术、合作设计、合作生产的道路,……建议对当前进口汽车的审批工作和有关进口业务进行适当调整".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这个报告的批示指出:应把技贸结合、进出结合作为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考虑以冶金、汽车行业作为突破口,先行试点,探索经验,逐步推广。之后,国务院领导同志召集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方案安排实施。80年代中期,国务院决策咨询协调小组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建议中提出"尽快审定汽车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确定轿车工厂建设项目",国家科委轿车发展研究论证组在"发展轿车工业,促进经济振兴"的论述中,"对发展轿车工业基本方针的设想"列举了"把轿车作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国家给予重点扶植"等应遵循的九条原则。1987年8月,国务院北戴河会议明确建设一汽、二汽、上海这3个轿车生产点;之后,进一步认定轿车生产应按"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原则,重点抓好零部件生产及相关工业,加速提高国产化率。在此之前,经国家批准,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北汽与美国AMC汽车公司合资)于1984年1月开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汽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于1985年3月成立,这两家中外合资公司的组建,标志着引进国外技术和资金、生产国产轿车、建设轿车工业的新起点;随后,一汽一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天津夏利[综述 图片 论坛]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1985年成立广州标致汽车有限公司,1998年2月法方等4家股东退出;1998年5月"广本"合资签约后组建)、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和贵航云雀汽车有限公司相继建立(当时称:"三大三小两微"轿车项目)。之后,国家批准"陕西秦川"、"江南机器"和"江北机械"这三个军工企业的民品生产列为"奥拓[综述 图片 论坛]"微型轿车组装生产厂。1989年3月,国家发布《产业政策要点》,已经批准的轿车项目列为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国产轿车起始于1958年,历经二十多年,建立轿车工业,轿车生产逐步发展。1992年全国汽车生产跨越100万辆(106.2万辆),其中轿车16.3万辆,占当年全国汽车生产总量的15.3%.
从6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中国汽车工业通过商用车产品结构调整,发展轻型汽车和重型汽车,建设轿车工业,结束了"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的生产格局。在这期间,军工企业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组织民品生产;70年代中后期以来,贯彻实施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 的十六字方针,进一步发展生产客车和摩托车;到90年代发展汽车零部件、合资生产和组装生产轿车,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改革管理体制,理顺生产关系,加强行业管理
中国汽车工业创建以来,从5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这40年期间,管理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行业管理的模式从政府职能管理(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管理局)到改革试办托拉斯(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再从恢复政府职能的行业管理(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总局)到政府职能行业管理、经济实体、民间服务职能"三合一"的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几经变革,都是致力于理顺生产关系,加强行业管理。
6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汽车工业的管理体制是单一计划经济的按国民经济产业分工建立起来的政府职能管理——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管理局(曾用名: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六局),对国家投资、地方投资的汽车和汽车轴承两大类制造企业进行直属管理(涵盖供、产、销、人、财、物的六个业务范围),1964年全国生产汽车2.8万辆。在这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同志深思熟虑、高瞻远瞩地指出:中国汽车工业还处于儿童团时代,要改造"儿童团".1964年9月,在国家副主席刘少奇和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等老一代革命前辈的亲自过问下,国家经委批复一机部《关于试办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托拉斯)》实施方案,即中共中央批转国家经委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报告》中,提出在全国试办12个托拉斯公司,一机部以汽车工业为托拉斯试点,于同年10月成立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先后接收地方汽车企业38家,加上中央直属企业共75家组成,公司下设长春、北京、重庆、南京等4个汽车分公司,1个轴承制造专业公司,济南和武汉2个汽车制造总厂,以及西安、兰州2个直属汽车配件厂,还有科研、工厂设计、供应和销售公司;实施跨地区、跨部门界限,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协作配套网,以及促进汽车工业发展的改革举措。与此同时,国家经委批准,成立中国汽车工业配件公司,将汽车配件生产安排和分配供应业务全部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原来属于交通部归口管理的全国各地汽车配件(贸易)公司改名为分公司和下属网点(157个),实行人、财、物全国统一集中管理。试办《托拉斯》的管理体制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受阻,70年代国家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大部分企业下放给地方管理,汽车工业企业只保留了少数几家大型骨干企业仍归中央直属管理。1969年,国家决定将中国汽车工业配件公司下属的各地分公司及其下属网点全部下放回归地方管理,分别隶属机械、交通、物资部门。
80年代前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人倾注精力研究汽车工业发展和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为汽车工业长远发展确立了战略方针。1980年2月,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成立汽车工业小组(后改名:汽车行业调整规划协调小组),任命饶斌为组长,调研制定了《全国汽车工业调整改组方案(试行)》,同年6月以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名义颁发,同时颁发《1981至1990年全国汽车车型发展规划纲要(试行)》。之后,分别批准成立以工业城市、工业基地为依托,以生产同类车型骨干企业为基础的东风、南京、重型、解放、京津冀和上海六个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以及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联营公司,同时相继组建成立中国汽车工业销售、进出口、物资和投资公司。1982年5月,在中国汽车工业公司首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上,董事长饶斌讲话提出六项改革的历史任务之一是:改革管理体制,把公司办成企业性的经济实体,结束单纯用行政办法管理企业的历史,其他五项改革是:改革企业结构,改革不利于产品发展的制度,改革生产组织形式,改革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和改革汽车产品结构。
1984年7月,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座谈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时表示:不要搞全国性高度集中的经济实体,要给一汽、二汽等骨干企业很大的自主权,放手让他们发展,要在国家计委单独立户;同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实行政企职责分开。
1985年5月,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体政委、机械工业部"三委一部"联合发出"关于汽车工业发展规划和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指出下一步汽车工业体制着重三个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将中汽公司逐步办成企业性的联合开发服务公司,加强行业管理,有效地促进汽车工业大发展;同年11月,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同志在中国汽车工业公司首届五次、二届一次董事会上讲话提出:要进一步抓好改革,进一步放权,把大企业搞活,要强调打破条条块块的界限,按照经济发展规律,联合起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专业化生产,走"联合、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道路。
1987年,国家确定东风、解放和重型3个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在理顺产权关系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向规范化、集团化发展;同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同时撤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中汽联肩负着政府授权行业管理、企业经济实体和社会中介民间社团性质的三个职能。
1990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组建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同年2月11日在北京成立。中汽总公司是管理汽车工业直属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实体,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政府授权对全国汽车(含摩托车)工业行使行业管理职能;中汽联是汽车工业行业协会,作为试点继续保留和不再承担行业管理职能,将社会中介民间社团的职能同中汽总公司的职能分离(政社分开),同年7月报请民政部批准,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成为汽车行业的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承担具有独立社团法人的民事责任。
二、改革发展,快速成长,历经8年,年产量跨越200万辆
1、汽车制造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颁布实施
早在1985年9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到:"根据加快交通运输建设的要求,要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争取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同时发展机车、船舶、飞机制造业".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中提到:"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按照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和联合发展的原则,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形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济南重型汽车制造厂以及军工部门等汽车制造基地,同时改建扩建一批技术比较先进的汽车零部件专业化生产企业".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bu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