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直播:2010年北京车展中国汽车峰会(8)
2010年04月22日 10:25凤凰网汽车 】 【打印共有评论0

论坛(二)  大国道路 全球视野

姜声扬:第二场分论坛——大国道路全球视野。有请通用中国副总裁陈实先生;东风雪铁龙副总魏文清先生以及广汽丰田规划营销部部长吴保军先生。

杨舒:请出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本场分论坛的主持人海兰

主持人:再次欢迎大家来到2010年中国汽车峰会的现场。今天分论坛的主题是“大国道路全球视野”。提到全球视野,放眼全球的经济,非常欣喜的看到自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全球经济正在迅速复苏。这一点在整个汽车业也是有所体现的,包括在美国,可以看到所有厂商的销量在一季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这一点通用中国副总裁陈实先生是最有发言权的,请您介绍一下。

陈实: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一起探讨“大国道路全球视野”的话题。汽车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汽车工业产业链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增强,也是经济发展的引擎。随之而来的对汽车工业发展的挑战也摆在眼前。

众所周知,中国去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因此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尤为重要。

首先我想谈的是能源问题。据有关方面预测,如果中国汽车行业保持目前的发展趋势,到2050年中国汽车所需的石油资源将达到6亿吨,这意味着即使中国的石油全部用于汽车,我们仍会有2/3的石油需要进口。对于这样的能源问题,确实面临着能源安全的挑战。气候变化成为了国际的重要议题,中国已经是二氧化碳最大的排放国,交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增加。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这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了大的发展空间,也带来了能源、环境等方面的挑战。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是汽车行业的当务之急。在此机会跟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我们应对这些挑战的措施和看法。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开发技术,特别是对传统的技术。因为现在90%以上的汽车还是用的传统发动机系统,我们要广泛探索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技术和新能源产品的推广,我们需要开展广泛的合作,包括政府、汽车行业、能源行业以及学术界应该携手合作。另外,我们需要积极促成良好的汽车产业环境,共同推进汽车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通用汽车秉承合作共赢互利互信的原则,我们在给合作伙伴带来技术经验和全球视野的同时,也很注重根据中国市场的条件再创造、再发展,和中国的伙伴一起应对挑战。

我们把通用汽车的先进技术全面介绍给中国,并且根据中国市场的情况改进传统的内燃机以及变速箱,我们还积极研发电动车,包括插入式混合电力以及蒸汽式电力车开发和应用。除了与合资企业生产全球领先的传统汽车,还将和中国一起合作,目前大家已经看到了世博上面市的电动车。

在中国我们成立了国家科研机构,包括泛亚技术中心以及中国通用科学院,进行前瞻性的研究。除了汽车技术方面的研发,我们还与上汽、清华成立了中国车用能源中心,针对中国的国情,包括资源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研究适合中国并且可持续的能源,与汽车技术共同发展。希望这个合作领域的项目能够为国家的车用能源战略提供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和支撑。

我们认为这些挑战仅靠一个公司、一个行业的努力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跨行业的合作。新能源车的推广应用离不开新能源技术的支持,离不开清洁燃料,例如电力、氢燃料的应用,我们需要全球的合作。去年11月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对于中美能源合作的声明是很好的例子,通用汽车也在努力参与,积极推进,这种合作是多样的多种的,联合技术转移、技术开发,示范标准法规等方面,我们期待这种合作是开放的,不希望看到是一种有限的自主创新,应该集大家之力。

最后我想借此提几点建议。希望行业协会以及各方面为政府和企业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比如组织行业内共同编制关心的问题,例如标准法规,推进业内和跨业内之间的合作,例如汽车和石油行业、汽车和电力行业的合作,促进国家之间的合作,创造国内和国际氢能源事项。

面对日新月异的汽车行业,通用汽车将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探索不断创新,寻求新的有措施,积极应对挑战,携手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主持人:我一直觉得站着比坐着要难很多,我们预祝中国的汽车工业有一天能够站起来。今天的话题是关于全球视野,刚刚陈总也提到全球视野有一个关键点,自从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一直在倡导低碳。东风雪铁龙在这方面其实做了很多的工作,请魏总介绍一下。

魏文清:东风雪铁龙在中国合资品牌里面是最早的企业。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谈一下低碳。刚才陈老师所说我感触很深,大学一毕业我就在汽车行业工作了27年,我是看着轿车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思维的转变。东风雪铁龙从国家的定位来讲是紧盯着国际上的潮流发展的,引进了最先进的车,但后来的发展速度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在哪儿?你的任何发展必须跟你的消费环境相吻合。

低碳经济现在非常的火热,什么道路能够达到低碳经济?全球的思想可能是比较纷杂的。中国要讲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做好内功,稳健的发展,不要打着低碳经济的牌来做。能源确实是有限的资源,但从新能源发展的角度来讲确实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有个配套的过程。

所以从低碳角度来讲,当前最可靠的路线,也是我们正在做的就是混合动力北京车展的时候,我们一共展了4款不同混合动力车。动力技术的改造是解决低碳问题的最好途径,当前会以传统的能源改造为主。

吴保军:4月12号我们的混合动力下线,专门在北京搞了上市发布。刚才很多领导和嘉宾讲了宏观的内容,全球汽车消费市场的变化,

全球各大汽车巨头、各大汽车公司份额的变化,包括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些变化。对于我们来说,导入新能源汽车,导入混合动力汽车,我们是站在这个角度来看的。

汽车行业的发展有两个立足点,一是技术上的先进性,二是低碳话题下的责任心。以我们的产品为例,凯美瑞[综述 图片 论坛]从2.0的发动机变成2.3到2.4,除了配备装备电子产品高科技的导入之外,对于发动机的技术努力改进的还是发动机的效率。效率在提高,功率在不断扩大。

作为混合动力技术来说,我们推出的强混技术核心也是沿着这个方向来走的,我们是先进的新技术,并且沿着汽车动力源增加的技术。

这个技术给凯美瑞汽车带来的第一个优点是功率的增加,由原来汽油机仅仅在110千瓦的功率达到了140千瓦,相当于3.0到3.5发动机的动力。

低油耗、低排放等因素都是相互制约的,本身就是矛盾体,混合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个矛盾,使轿车安全性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所以技术的革新、技术的先进性是第一步的。

责任心也很重要,我们锁定的目标群也是对社会有责任感、有责任心,对低碳有所共的群体。用一个简单的指标来形容,凯美瑞混合动力车一辆车一年相当于80棵树为社会带来的减排的数量。我们公司也专门开辟了一片地,每一个买凯美瑞混合动力的车主公司会替他植一棵树,这棵树以他的名字命名。我们希望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让全社会都能走向环保的方向下做出努力。

饶达:现在关于新能源有个争议,驱动汽车可行的就两种,一种是通过燃料和发动机,发动机把热能变成机械能。另外一种是通过电池储存的电力。现在大家主要用的是通过燃料,燃料说新实际都不新,所以真正的新能源汽车应该是电动车。在电动车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电池还没有全部过关,因为是靠电化学,所以储存的能量有限。节能包括混合动力,包括小排量车,包括柴油车,包括改善燃烧,包括提高效率,包括油品质量提高,这些工作都要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发展电动车还迫切。

中国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混合动力车让用户用金钱投票难度比较大,城市乘用车一般一天跑60公里,只要跑100公里就要马上充电。这是美国、欧洲重点发展的,现在中国都想超越,做的都是很贵的东西。这是中国发展新能源车的偏差,我看了很多报道,所谓的新能源就是内陆城市电动车,这种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很实用的车,人家都在做这样车,我们中国却没有哪个厂家在做,希望引起厂家的重视。

主持人:饶老是力挺电动车派,魏总是力挺混合电动车。

魏文清:当前解决实际问题的比较可好的有节能有环保的混合动力,并且还要政策来驱动。我们这次展出的混合动力电力优先的车子就是电动车,是电动车加上燃料进行辅助。不应该分成两块,当前解决问题的还是混合动力车。

陈实:应对能源挑战是多元化的。内燃机的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对能源的使用是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目前我们国家的市场要考虑到老百姓的发展,三足鼎立第一足是如何把传统的内燃机的技术提高。混合动力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顾名思义有两套系统,怎么样通过使用过程中的节油来弥补第一次购买的差价,这也是很现实的问题,很多国家开始用一些政策来推动发展。像饶总说的一样,电池是受到物理和化学限制的,一次能充电多少,还有充电的次数。电动车的耐久性、技术等等都是挑战。

一般的城市使用每天60到80公里左右,充一次电走60到80公里是很可靠的,但超了怎么办。以前通用推出的电动车为什么没有成功,就是超过100公里怎么办?我们始终认为用氢虽然是二级能源,但是它的能源利用效率都是有优势的,这也是我们关注的未来的方向。

主持人:混合动力车、燃油、电动车三足鼎立,将来有可能成为泛意义上新能源车的全貌。不知道这个观点能不能得到认同。

吴保军:刚才两位老总讲的都是非常有道理的。国际上几个巨头的汽车企业在各个领域都有尝试,本身电池技术也是混合动力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础,根本的技术核心应该有类同感。目前比较成熟的可以量产的新能源的技术就是混合动力。电动车是大家研究的方向,不管这个方向走向哪个趋势,作为消费者作为用户来说他们追求的不是这个车是新能源了,它的就可以效率低一点。

我刚才强调无论是不是新能源,首先都应该走向新的先进技术的革新。新的技术革新给汽车带来的首先就是工作效率的提高,比如电池技术插电的问题、续航历程之外,经济效益也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所以目前的电池技术还是应用在小型车上。汽车作为机械技术的产品或者机械电子技术先进的交通工具,我认为首先还是效率问题。

相关报道:

新华信总裁林雷2010年中国汽车峰会致辞

2010中国汽车峰会流程

2010年北京车展中国汽车峰会启动

共同探索 代燃料和新能源汽车峰会将举行

2010中国绿色交通国际峰会即将召开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蝴蝶”会惊动汽车?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quanmin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