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直播:2010年北京车展中国汽车峰会(6)
2010年04月22日 10:25凤凰网汽车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论坛(一)  大国道路 中华情怀

主持人: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这场分论坛题目叫做“大国道路-中国汽车中华情怀”。经常看凤凰网的节目,会发现凤凰网特别偏爱大国这个题目。

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嘉宾和领导的到来。中国汽车从2000年200万辆到2009年达到了1300万辆,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中国汽车的数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其他数字也可以帮助我们看这个问题。

作为汽车大国,想问一下各位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在您的心目中,中国成为汽车大国,还应该在哪些指标上达到什么程度。先有请王总。

王殿明:中国从去年进入千万级别的汽车产销大国,应该说这是毋庸置疑的,大家都非常关心,也非常高兴。谈到中国的大国道路必须讲中国的自主品牌

中国的自主品牌既幸运又坎坷。幸运是来自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资合作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拉动,也带动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

说到坎坷,在改革开放初期,产业政策上重点考虑合资品牌的国产化率,忽视了自主品牌队伍的建设。所以,我们的研发人员在合资企业只有图纸的观摩权或者是执行权,没有修改的权利。

可喜的是很多自主企业这些年已经有所改善。汽车市场换技术,市场给出去了,技术我们没有拿到多少,这就造成了自主企业坎坷艰难的道路。

令人兴奋的是这些年它已经走过来了,正在崛起,但我觉得中国要想成为一个从制造大国到创新大国,首先应该加强自主研发的队伍。

其次要考虑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发展,这是关键,也是制约自主发展的核心问题。

三是在品牌建设上。同样一款B级车,合资品牌和非合资品牌的价格差距在30%左右。所以,国人应该支持自主品牌的建设,尽管他们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我们在产销上应该是汽车大国,但是从中国汽车结构上来讲,自主品牌的份额虽然去年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多半是中小排量车。换句话说,都是靠牺牲利润换来市场份额。所以,不能说我们是真正的汽车大国,只有自主品牌占到主导市场的时候,我们才能是真正的汽车大国。

主持人:王总,在您心目中对中国成为汽车大国有什么样的想法?

王建钧中国一是个最大的市场,这是所有品牌都认同的,能不能成为汽车大国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构成汽车大国有很多因素,最基础的因素是对于汽车技术的掌握和专利技术的拥有。因为未来随着汽车市场的成熟,专利技术的保护对于中国汽车的成长将会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也许一些技术已经被国外的大公司所拥有了,我们再不对汽车专利技术加以保护,未来可能只会缴纳专利费。我们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和全球化市场竞争下,企业才会有立足之地,或者说企业才会有尊严的存活。

主持人:杨总,吉利去年的收购使吉利名扬全球,相信集团所走的方向也是希望推动中国汽车成为世界汽车大国。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杨学良:从绝对的销量上来讲,中国可以说是汽车大国,从市场潜力来看,未来的十几年甚至二十年,中国必定保持绝对数量第一的位置。

但在大国的发展过程当中,也要看到一些问题,我们的“大”就像练功夫一样,还没有练好扎马步,就开始练轻功了。

这里有政府的支持,比如去年对小排量车消费税的减免。另外消费者是比较宽容的,从技术、质量上,尤其是服务层面上,跟国际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消费者接受了自主品牌,有一些幸运因素在里面,但这种幸运因素会慢慢的减少,因为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的需求也在提高,这就迫使所有的汽车厂商,无论是合资的,还是自主品牌,都要去打基础、练内功。

既要着重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还要从长远的竞争力来看。比如刚才几位提到的自主研发、品牌建设,我还要加上汽车服务和金融,都能使消费者享受到一流的汽车大国应该具有的水准。日本1000人平均500辆,美国人1000人平均800辆,不要追求别人有多少车,而是要看汽车给人们带来的幸福。如果老百姓没有享受到汽车行业的附加值,我觉得这个“大”是虚的。

主持人:如刚才几位老总所谈,我们有明显的感受,对中国目前已经成为汽车大国的说法还存有疑虑。

从自主品牌来讲,并没有真正的达到预期的水准。在品牌、利润、专利、售后服务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滕老您是怎么看的?

滕伯乐我想补充的是,1000万辆是个数量级的概念,我们要从1000万辆的背后深层次的考虑一下大国问题。刚才老总们提到了自主品牌的问题,我想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关键是这1000万辆里面出口品种跟国外的1000万辆不一样,出口市场份额跟国外的不一样,生产厂家跟国外的不一样,我们还有很多不一样,还要继续努力。不能单纯的从数量级来看大国,当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从数量级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应该更好地看到在这1000万辆里面,特别是关键的核心技术中我们掌握了多少,开发能力掌握了多少。

我倒不是很担心中国的自主品牌,现在大家一谈汽车就讲轿车,一讲轿车就讲自主品牌。改革开放初期,1983年10月份,汽车界的创始人当时是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的董事长,他分析了一个数字,从1950年后的几年,进口约50万辆车,花了120亿元人民币,这样买下去我们永远是受制于人的。

当时国外看不起我们,不给我们任何技术,也不跟我们合作,就让我们买他们的车,买的越多越好,平均一年2万辆车,120亿人民币相当于一汽投资的10多倍。这时提出了技贸结合的政策,我跟你做贸易,你一定要给我技术。国务院领导批准了汽车、冶金、钢铁进行试点,有人说我们市场给了人家,技术却没有拿到,应该这么看,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决策,外国人才开始慢慢的技术转让,慢慢的合资合作。

相关报道:

新华信总裁林雷2010年中国汽车峰会致辞

2010中国汽车峰会流程

2010年北京车展中国汽车峰会启动

共同探索 代燃料和新能源汽车峰会将举行

2010中国绿色交通国际峰会即将召开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蝴蝶”会惊动汽车?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quanmin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