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布自主品牌“启辰”的同时,东风日产已开始筹划为该品牌新建一个“总部”。据知情人士透露,东风日产将在紧挨花都厂区办公大楼的空地上盖新楼,初步计划今后把自主品牌的市场销售总部、售后服务部等部门从总部大楼里搬至“新巢”。
第一轮渠道招募已完成
“另辟新盘和招兵买马都是为自主品牌团队的后续扩容铺路。”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上周,东风日产发布其自主品牌“启辰”,翻开了“双品牌”元年的第一页。这是继广本、上汽通用五菱之后,第三个在合资框架下打造自主品牌的中国合资车企。目前,“启辰”未来几年的产品规划、核心团队的搭建以及首轮渠道招商工作均已完成。按照规划,“启辰”品牌下,今年年底将有概念车亮相,首款量产车型将于2012年上市。“今后‘启辰’每款车型的总投入至少是10亿”,东风日产副总任勇透露。
据经销商介绍,全国第一轮渠道招募也已在一个月前完成。东风日产此前召集了全国拥有3家店以上的优质经销商召开内部代号为“G20”的会议,希望从合资品牌经销商中优先招募一批商家加盟自主渠道。
中方主导的自主整合
任勇表示,目前中国整个汽车时代已经到来,但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得不到品质保障,高品质的产品也不具备强的价格优势,东风日产是根据这个新的市场机会去打造这么一个自主品牌。
这两年二三线市场消费潜力呈井喷状,而中国自主品牌的车型则利用价格优势迅速占据了市场份额,合资品牌必须推出具备价格优势、能蚕食二三线市场中奇瑞等自主品牌份额的产品。
任勇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解答了新合资模式下启辰品牌的发展路径———先从自主整合来过渡,在自主品牌发展的初期,自主的是“品牌”,而不强调自主“研发”。
对此,任勇告诉记者,相关部门很欣赏这种做法,“他们认为用别人的品牌做自主开发,所有开发标准、开发的技术路线等还必须跟着别人走。从造型开始就必须满足这个品牌对造型模式的要求。在整体风格上不能违反品牌特征,更何况技术上的标准。”他举例说,车门的一个铰链是什么,都要按照别人品牌的要求。
如果挂自主品牌的话,标准和体系均可以自由灵活主导,目前“启辰”品牌即为在借助日方技术和平台的基础上,由中方主导进行自主整合的结果。
据任勇介绍,“启辰”品牌将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零部件采购,只要符合品牌的品质和价格标准的日产、东风甚至全球其他地区的供应商都会考虑,“再比如说,伟世通生产座椅内饰有技术优势,那么我们也可能考虑跟它合作生产座椅内饰,知识产权部分归属零部件供应商。”
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日产电动车Leaf上的锂电池也是由日产跟日本电气等三个公司合资的AESC公司所制造,日产也并不拥有全部的知识产权。
- 长镜头
“启辰”借共享资源起航
在初期,“启辰”将与合资品牌共享团队、市场经费等资源。任勇表示,“那么短的时间内做成一个全新的自主品牌,如果说不借用日产体系的任何东西是不现实的,品牌建设初期更多的是需要共享。”
目前,东风日产的产销规模已达到了200万辆,今后自主品牌将可借助东风日产的生产体系,获取一定的生产成本优势。此外,一位日产经销商表示,规模效应不仅体现在生产成本,日产完善的物流体系也是一方面。
除规模效应外,“启辰”品牌在初期阶段,将与合资品牌共享市场营销等团队资源。在筹划自主品牌期间,东风日产内部建立了新事业部,来推进自主品牌项目。新事业部的总负责人为有着丰富经验的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党委书记周先鹏。同时,自主核心团队均由合资品牌系派生,目前东风日产市场部副部长颜宏斌也将同时担任自主品牌市场营销负责人的角色。
相比东风系的另一个自主品牌风神零招商起点而言,“启辰”则能够很方便地借助东风日产现成的经销商资源。
一位从风神时代到现在的资深日产经销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截至6月中旬的统计,东风日产全国有419家经销商,到2012年“启辰”推出首款产品的时候,日产至少有接近600家网点,只要有100家加盟到自主的网络,它的渠道迅速就铺开了。
更重要的一点,一位熟悉东风日产的人士告诉记者,日产的渠道不仅多,关键在于精。据东风日产北京大区负责人介绍,随着惠通陆华加盟,日产目前在京的20家网点里有15家都有着集团背景,“把握住优质商家资源很关键”。
有现成的技术和平台资源也是“启辰”的一大资本。随着明年骐达[综述 图片 论坛]的换代和未来新阳光的导入,现款tiida和轩逸[综述 图片 论坛]的平台或将被下移到自主品牌加以“循环再用”。
- 记者观察
日产的“开放”
“启辰”能与合资品牌共享资源的原因在于日产的全球化企业背景。
在前不久的底特律经济论坛上,日产汽车的掌舵者卡洛斯·戈恩在演讲中谈到一个观点:最终世界汽车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之一将从中国的自主品牌中脱颖而出。
东风日产能促成“自主”,可以看到日方是以一种更开放的姿态、全球化的目光去理解和扮演好今后在中国汽车市场的角色。
上周三,“启辰”品牌在京发布的当天,日产全球的官网上同步披露了该信息。任勇表示,“日产是一个更全球化的企业,管理层有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它是在全球化的目光下去运作事业。在日产中国的办公室中,日方人员之间,以及与中国员工之间的交流语言多半用英语而不是日语,这在一个日系企业里并不多见。
相关报道: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梁静晶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