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密门”案件警醒中国汽车企业反泄密(2)
2010年07月26日 11:34ZDNet安全频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二、揭秘韩国汽车企业泄密事件的背后真相

三大汽车企业爆发的“泄密门”案件经过媒体披露之后,韩国民众纷纷被调动了“爱国情绪”,对中国相关汽车企业表达不满,并且排斥甚至是仇视中国汽车企业。中国国内民众也一片哗然,各种质疑声音纷至沓来。

起亚汽车“泄密”真相质疑

——新车型市场公关说。有人认为,韩国起亚“泄密门”是为了2008年韩国起亚向中国推出的三款新车型,新车型包括“霸锐[综述 图片 论坛]”(BORREGO)、普兰托2.5L柴油版SUV,以及名为“PROCEED”的起亚双门轿跑车。这种说法认为,韩国起亚大肆渲染“泄密门”,其背后实质是市场炒作。

——宣扬技术优势说。随着起亚“泄密门”,起亚自己声称核心技术并未被出售。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在媒体上大炒热炒韩国的焊接技术如何的领先,其在前沿技术上塌塌实实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品质领先,及其各款车型的优良品质和性能。这种说法认为韩国起亚采用的是“悲情公关手段”。

双龙汽车“泄密”真相质疑

——危言耸听说。韩国检方“突袭”之后,双龙汽车在2008年7月5日发布关于“技术流出”的声明。该声明指出,双龙汽车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从未有过技术流出;该声明还表示,2006年韩国检方就已针对双龙汽车是否涉嫌向上海汽车“输出”核心技术展开调查,但最后法院方面做出了“无技术流出嫌疑”的判定结论。双龙汽车表示,目前该公司混合动力技术只处于初期研发阶段,离批量生产还有很大距离,因此,不可能发生所谓“技术流出”。作为混合动力的核心技术,在目前双龙所开发的混合动力系统中,锂电池、电机、控制器等都是由供应商开发,双龙汽车只不过进行了组装和生产。双龙汽车甚至还“承认”,目前,上海汽车混合动力技术已达一定水准,双龙汽车正考虑使用上汽研发的新能源技术方案(包括汽油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技术等)。双龙汽车为了应对韩国检察机关的调查,不得不承认其并非泄密,只是程序不合法。该案件被韩国媒体和民众过于夸大,导致面目全非。

三、中国汽车威胁论疑是“泄密门”案件的真实原因

有专家评论指出,中国威胁论才是韩国汽车企业“泄密门”的真实原因。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汽车也越来越向世界靠拢,继美国、日本出现“中国汽车威胁论”之后,韩国也有人开始对中国汽车制造业强劲的发展势头紧张不安,认为中国汽车将成为韩国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一位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专家介绍说,韩国汽车之所以能在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尤其是美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靠的就是技术优势。目前韩国汽车公司已经摆脱低档产品的形象,现代、起亚汽车在世界各主要市场上销售,对于自身技术发展和保持技术优势都十分在意。汽车工业在韩国制造业中占据的比重非常大,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对韩国汽车业造成的冲击也会越来越大。最近几年,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日益扩大,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和IT产业,更有向中国市场战略转移的趋势,韩国包括三星、现代、LG等知名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额已经远远大于本国市场。早些时候,就有一些韩国媒体发表文章说,韩国几乎将一半的海外投资扔到了中国市场,其中制造业的投资更是占到了90%以上。曾有业内人士透露,韩国政府先后多次告诫现代、三星等高新技术企业,建议后者在华投资步伐“可以适当减缓”,涉及关键技术的合作,则尤其要保持谨慎。

汽车方面,随着韩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投资的加大,中韩双方在技术领域合作的增强,特别是当中国上汽集团并购韩国第四大汽车公司双龙汽车之后,引起了韩国人的高度警觉。他们担心韩国汽车的核心技术会因此转移到中国。确实,关于模仿与被模仿,从奇瑞吉利时代人们就为此争得喋喋不休,谁是谁非也各有各的观点,而涉嫌向中国企业非法出售技术,也就隐指国内有企业以“不光彩”的手段获取竞争对手的机密材料,尽管不是我们主动,但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汽车企业不应动辄成为所谓“抄袭热”、“模仿秀”、“间谍案”的替罪羊。

相关报道:

奇瑞汽车就通用泄密门事件发表官方声明

奇瑞卷入“泄密门”通用中国回应拟将调查

双龙:上汽曾窃部分技术 本次泄密案不属实

韩检方起诉双龙员工泄密 97#国Ⅲ油价破7

泄密门风波再起 双龙员工被诉向上汽泄密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韦一 编辑: wangqin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