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两个巨人:一个叫鲁冠球,一个叫王传福
2010年09月27日 14:56理财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这两个新能源汽车巨头,一个在零部件全链条布局,一个把汽车作为电动电池的下游出口

当黑色尾气刺穿了头顶天空,当轰鸣声音麻痹了你的耳朵,反省从另一种技术的角度姗姗来迟。

新能源汽车的概念让人耳目一新,好像这个机器也能变得亲近起来。

当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混合动力、电动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和电动车是目前各大厂家攻关的重点,而燃料电池汽车掣肘于氢动力燃料电池,虽然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目标,却难以实现。

这依然是一块鲜美的蛋糕。

2008年科技部部长万钢曾在一个新能源汽车论坛上编织过这样一个市场美梦,到2012年,国内汽车市场上10%的新车为新能源汽车,即100万辆。

今年年初,国务院公布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将这个数字确定为50万辆,即5%的新车。

市场的曙光终于照进,你才蓦然发现那些先知先觉的企业家早已在十年前就打下了产业布局。鲁冠球正是这样低调的先行者。

商海里半生戎马,66岁的他仿佛不曾老去。皱纹出现在脸上,他依然能够爽朗而笑,向你讲述他的雄心未竟。

四十年,鲁冠球称自己为农民企业家,他是一个时代的财富标本。万向系已然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在汽车配件行业坐拥龙头地位,又在资本市场暗筑城邦。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年代早已过去。时光迟迟,曾经连展览会大门都进不去的鲁冠球始终不肯淡漠造车的梦想,而这个梦正在电动车上一瓣瓣绽开。

吴晓波与鲁冠球甚为相熟,他曾经概括那个年代的鲁冠球、柳传志等都是乌龟型企业家,他们都有一张坚硬的外壳,屡经敲打,无数的企业在敲打中碎裂了,而有一些,每一年身上都张一层茧,直到再也踩不烂。

电动车布局

鲁冠球操劳了近大半辈子的事业,一直是在给汽车提供零部件设备,他在公共场合从来都未曾掩饰过他对造整车的强烈渴望。这种渴望就像他始终未能改掉的萧山口音,如影随形。

当外界开始风传万向在造电动车的时候,鲁冠球笑容满面地告诉记者,今年我们的电动车已经可以下线了。那一年是2004年,他在电动车埋首耕耘了快五年。

1999年,东南亚各国还在金融危机的漩涡里艰难逃生,俄罗斯爆发金融危机,而中国,经济却如雨后春笋般生机勃勃。彼时,比亚迪成立不过四年,距离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现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就此杀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还要4年。

这一年,鲁冠球不动声色地成立了万向电动汽车项目组。

2002年,鲁伟鼎31岁。他在21岁的时候进入父亲的万向集团,任总经理助理。他进入公司十年后,万向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鲁伟鼎出任董事长。

时间再回到2004年,鲁冠球春风满面。他习惯性地竖起大拇指,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实力,最重要的就是实力。他语气飞扬,眼睛里光彩灼人。如此底气十足自有其事实依据。西湖边,万向研制出的电动客车成功试运行。而这一年,比亚迪还是刚刚进入汽车领域的新人。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相关报道:

张小虞直言:发展新能源车不能牺牲消费者利益

一汽集团: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商品化

新能源车现存问题:车型杂电池贵充电站少

发展新能源汽车 差的不是金钱是观念

国际资本大鳄纷纷看上中国新能源车发展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欧阳梦雪 编辑: wangqin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