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堵越买 中国二三线城市驶入“拥堵时代”(5)
2010年12月03日 10:09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越堵越买 中国二三线城市驶入“拥堵时代”(5)

夜幕下的东京新宿街道。冮冶摄街上的车多了,日本人首先想到的是限制车的数量呢,还是拓展道路、完善交通设施呢,答案应该是后者。在日本常驻期间,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东京总在不停的扩建道路。特别是一到晚上10点以后,车流渐少,灯火通明的筑路工地随处可见。修路是不能影响通行的,那是驾乘者的权利,筑路公司总会在道路上设置临时中间线,专门有人引导往来的车辆顺利通过。

三次驻东京,每一次都感觉到东京的道路建设在进展,交通设施在完善。东京湾“彩虹大桥”的建成,消除了昔日只有通过海底隧道通往成田机场的交通堵塞;去年与“山手”大道并行的地下高速道路的全线通车,使其地面交通拥堵的压力大大缓解。

在东京,造成交通拥堵,不是车辆拥有者的责任,而是道路当局、交管部门更应该反思的问题。

“毛细血管说”

刚回国的时候,遇到一位在交通部门工作的朋友,他在谈起北京与东京交通状况时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见解:北京这些年道路建设很快,东西南北的主干道开通了不少,但一般道路环境整备跟不上,集中在主干道上的大量车辆分流不出去,造成主干道交通严重拥堵。而东京恰恰是每条道路设施都很完备,车辆易于分流,因而在东京通常情况下很难看到那条道路拥堵不堪或被堵死的现象。

我将他的这番见解概括为“毛细血管说”。

细想起来,一座城市的道路交通网恰如密布于人体的血管,无论动脉、静脉还是毛细血管,哪根血管堵塞都会影响到肌体的健康。就道路的状况而言,北京远胜于东京,在东京你很难找到一条正南正北的、横贯东西的主干道,而迷宫般的、比北京的胡同宽窄相差无几的小马路比比皆是。而恰恰这些“毛细血管”般的小马路条条通顺,只要在路口看不到“此路不通”的标识,即使仅可通过一辆车的双向通行的小马路,你就可大胆地往里开,绝不会因对向来车而卡在小路中“进进不去,出出不来”。

新华社东京分社车库门前有一条S弯的小马路,仅可通过一辆车,而且坡度很大。有车辆通行时连自行车都必须停下来靠边。可是,就是这样的一条小马路居然也是双向行驶!显然当初把它设定为双行线充分考虑了它日常的通行量。我驻东京的13年间,在这条可以说是全东京最复杂路况的S弯小马路上,从没有看到两车卡在中间造成交通堵死的现象。我想,如果真要有“卡死”的现象出现,日本人早就把它设定成单行线了。如此小马路况且如此,可想而知日本在道路设计与管理方面是何等的精细。

在东京,难觅一条没有置于交通管理之下的马路。

相关报道:

买车人增加 中国二三线城市交通越发拥堵

北京“十二五”规划欲治理交通拥堵

北京明年将大力治理交通拥堵及人口调控

治理交通拥堵 北京市将出台方案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蔡敏 李建敏 王丽 孟华 编辑: liujm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