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泰:插电式电动汽车更符合我国汽车产业方向(2)
2010年09月04日 10:33凤凰网汽车 】 【打印共有评论0

第二个问题我想讲一下把握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机遇。

第一点,插电式电动车更加符合我国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方向。面对多种汽车动力技术并存的时代,各个汽车生产商和汽车生产国的技术转型战略各有不同,我想这是根据他们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国家能源战略作出的选择。把插电式电动车作为产业化的主攻方向,更加符合我国发展新兴产业的国家战略,我想这主要是考虑:

第一,传统内燃机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排放的改进空间越来越小,边际成本越来越高,我国很少有优势。电动车有可能较大幅度提高能效的总体水平,实现汽车运行时的零排放,从根本上降低对国外石油的依赖,增强我国在温室气体排放中的话语权。

第二,汽车动力技术转型是我国以自主知识产权实现技术跨越的战略机遇,电动车全球刚刚起步,我国大体跟上了世界的步伐,把握得当,有可能以此为切入点,扭转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状况,逐渐进入世界汽车技术的领先行列。

第三,电动车它能带动动力电池,新型电机,电控系统,电动功能部件,智能软件,以及电网技术设施和汽车智能化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形成未来二十年至三十年的一个增长期,是一个理想的带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四,本土企业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大体跟上了国外水平。我国是电动车主要原材料锂和稀土资源的大国,有较强的稀土资源能力,依托自主知识产权有很强的低成本制造优势,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其中包括一个很大的第一次购车市场。在传统技术上,沉淀资产比较少,技术转换成本相对较低,转换阻力相对较小。我想凭借这五大优势,有可能促使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实现一次跨越。麦肯锡公司的一份咨询报告称,在传统汽车行业,中国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但在新能源汽车上,大家处于相同起跑线,中国有成本和市场优势,有潜力和可能在世界上形成领导地位。

第二,突破产业化的瓶颈,电动车产业化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电动车具有减少对国外石油依赖和减少排放等优势,但这些都属于外部性效益,近期对企业和消费者却明显的不经济,更使企业感到困惑的,是价格昂贵的电动汽车销路在哪里,技术设施能不能跟进,电源能否有保障,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缺乏应有预期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意贸然改变技术路线。第二个困难就是与近乎完美的燃油汽车相比,电动车产业化初期,始终存在技术的成熟度与市场规模,用户的普及程度与技术设施建设,产业规模与生产成本之间先有鸡和先有蛋的矛盾。此时国家应当从战略高度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以推进。

我想到的几个重要的政策应该有如下:

第一,就是要实施约束性和激励性并重的政策。所谓约束性政策,比如制定要求水平更高的平均燃油消耗量限制标准,制定开征燃油排放税的计划等等。所谓激励性政策,比如以政府资金支持竞争前的技术研发,政府主导完善相关基础设施,还包括政府采购和在一定期限的购车补贴。

第二,就是推进燃油税改革。燃油税与机能消费倾向有明显的相关性,是调节汽车消费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最有利的经济杠杆,美国的低油税政策,导致了美国的轿车普遍偏大,偏重,油耗偏高。欧洲的高油税政策促进了节能车的发展和小型车的普及。中国类似美国的低油税必然导向类美国车型的消费景象。与主要国家相比,我国燃油税有很大的上调空间,应该制定中期的燃油税改进计划,并向社会公布,引导社会的预期。

第三,低速电动车是打破产业化困境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美国早在1998年就在国家机动车安全法规中增加了零锂电动车标准,助推了低速电动车的发展,现在在山东、浙江等地的一些二三级城市和城乡交界处,悄然兴起了与美国零锂车非常相似的小型四轮低速电动车,这种车有人愿意消费,有人愿意生产,用铅酸电池不需要政府补贴,随着消费结构的多元化,选用锂电池的比例会上升。如果我们效仿美国的做法,制定相应的车辆标准准价条件限定行驶道路,正确引导和规范,就有可能像当年的摩托车,后来的电动自行车一样,迅速发展成一个大产业。有了较大的电动车技术,既可以造福群众,又可以较好地解决那些先有鸡先有蛋的产业化初期的矛盾,使电动车平稳较快地实现产业化,这是任何发展、发达国家都难以相比的一个优势。

第四,就是要实行技术标准从严。市场准入从宽的政策。原有产品的技术升级,行业内大企业有优势,但是在重大技术变革的时候,产业结构和企业竞争格局却面临着重新洗牌。面对技术的革命性替代,行业内企业由于对技术路径的依赖效应和转换成本高,往往本能地会犹豫和观望,他们希望延长成熟产品、成熟市场的寿命周期。而重大的技术突破,对于新进入者来说,却提供了机会。他们轻装上阵,没有后顾之忧,更愿意挑战难度更大,风险较高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成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有新进入者的参与,是缩短试错过程最活跃的力量,从中有可能出现一些黑马。在我国一哄而上,一上就乱的事例不胜枚举,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是极早就环保、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并严格执行,避免产生负外部效应。

最后一点,就是两种选择,两种结果。电动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很难成为近期盈利的亮点。但是,产业化孕育期是争夺未来产业领导地位最为重要的时期,在电动车产业化的前夜,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等国外产业化、市场化基本成熟,越过风险期,我们立即跟进模仿。这样做,投入较少,风险较少,但是永远也不能进入产业领先地位。

另一种选择是,在选定的方向,以更大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加快后续研发,完善知识产权体系,制定技术标准,探索符合国情的商业模式,以我为主,实现产业化。后一种做法需要较多投入,还要冒较大风险,也会遇到来自国际竞争对手的巨大压力,但是,一旦成功,则可能占据领先地位,获得先发效应。

现代产业的竞争,具有快者得先机,掌握技术者获效益的特点。新兴产业进入孕育期,是知识产权为代表的跑马圈地运动已经展开,专利、标准归置等都有先入为主和路径依赖的特征,一旦被他人抢先,大多数情况下,后来者只能亦步亦趋地去跟着,如果另辟蹊径,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低层次的是生产制造的竞争,高层次是专利标准的竞争。因此新兴产业孕育期的布局深刻影响着后期的竞争力。

现在的电动车,技术路线还有多种选择,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的壁垒尚未形成,国际标准尚待制定,商业模式还有待开发,规模化生产正在酝酿起步,竞争格局还不明朗。这一切为后发国家和企业提供了技术追赶的机会,是后期者进入最佳的时点。历史上,有不少成功的先例。

七十年代,在集成电路迅速发展为一个大产业的时候,台湾半导体产业由技术引进转向技术自立,聚集资源大力度投入,培育出了像台基电等著名厂商,形成了从设计、制成、封装、测试、材料以及设备的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链,一举成为世界集成电路最为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至今没有动摇。进入九十年代,在彩色显象管还在盛行的时候,液晶显示已经表现出了良好的前景,韩国和台湾地区立即持续大力度跟踪。15年后,它们与日本一起,成为世界三大液晶显示器的供应国。我国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通讯设备由模拟系统升级为数控交换机的时候,全靠引进技术和引进设备,中国市场被七国八市所瓜分,而巨大中华首先在程控交换系统上进行了技术突破,改变了竞争格局,接着,华为、中兴在全球无线通讯兴起的时候,加大研发投入,紧追不舍,很快成为全球通讯技术装备的黑马。

很多行业的孕育期都要十年、十五年,甚至要更长的时期,而最终成为行业领导者的大都是一路拼杀过来,并取得成功的企业。现在,汽车动力的技术革命进入了产业化孕育期,也出现了如上类似的情况。国家从战略角度大力推进的目的,就是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实现技术超越。那么在汽车行业,能不能重复中国电讯行业技术追赶的进程呢?在这个过程中,能不能出现中国汽车行业的华为呢?谁能成为汽车华为?对今天的形势如何判断?以怎样的理念[综述 图片 论坛]来决策和行动?将决定未来。

机会稍纵即逝,回顾五十年代的半导体,六十年代的激光,在研发阶段,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小,进入产业化阶段之后,差距就拉大了,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最终导致引进,引进,再引进,主要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至今没有改变。

现在,我们国家的产业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作为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面对汽车产业百年来最为重要的一次技术革命,中国的企业家必须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来判断今天。如果在起点上就放弃了,那么将前功尽弃。若干年后,在电动车上,将再度重复燃油汽车走过的技术模仿、低端制造、受制于人的历史。我想这是我们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

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jiazhen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