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研讨:自主创新与共性技术研究实录
2009年09月05日 16:07凤凰网汽车 】 【打印共有评论0

2009年9月5日,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凤凰网汽车作为独家新媒体第一时间直击,互动研讨:自主创新与共性技术研究论坛。

主持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汽车工程院院长 王务林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领导,下午好!我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王务林。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遇重创,但是中国汽车市场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些政策利好的拉动下,表现抢眼。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目前还只是汽车制造大国,与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要缩小这种差距,并超越汽车制造强国,自主创新和共性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介绍一下研讨嘉宾: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付于武先生

陕西中性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红卫先生

天津夏利[综述 图片 论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群先生

中石化滑润油公司副总经理 李亮耀先生

理特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大中国区总裁 托马斯·席勒先生

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付于武先生发表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构建先进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付于武:构建共性技术平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付于武:尊敬的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今天的会议非常热烈,上午和下午的很多演讲嘉宾都脱稿演讲。在来会场之前我也准备了演讲稿,但受气氛的感染,我也脱稿演讲,这样就可能会讲的比较随便,我希望我提出的观点能够跟各位同行交流,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我的演讲题目是“构建先进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我想讲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学会在提高产品开发能力调查方面的情况汇报。第二是关于组建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的做法。

近三年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进行了产业界的全覆盖的调查,第一次调查了105个整车生产企业,取得了15万个数据。第二次对零部件的200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获取了20万个数据。马上要进行的是关于汽车电子的大面积调查。通过这三次调查,我们希望能够把中国汽车产品开发能力的现状有所把握。

这次零部件的调查,因为受能力所限,只限于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悬挂和转向。但是,从样本数来看,也基本上能够反映汽车零部件存在的状态。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数据足够准确,35万个数据、300多个企业,每户企业400个问题,得出的答案基本呈正态分析,也就是说样本提供数据是基本准确的。

第二,300个企业的样本也基本能够反映行业状态,也基本摸清了我国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报告一下取得的结果。从技术层面看,哪些是优势,哪些是短板。调查结果显示,在底盘、车身造型、系统集成等方面,企业自我感觉能力还可以。短板是试验验证手段、NVH、汽车电脑。也就是从整车的技术上看,最薄弱的是汽车电脑。从资源因素看,因为自主创新的开发能力不单单是技术,还有资源、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人力资源、资金。调查结果远远出乎我们想象,或者说是我们根本没有想到的。资源因素当中,中国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最缺乏的是产学研。在座各位,如果没有接触到我们这个报告,可能也不太理解这个结果。为什么企业认为在资源因素方面最缺乏产学研。管理因素当中的战略、企业文化、领导者的行为、信息,这个结果也是出乎我们预计的。企业最不缺乏的是战略,今天方红卫董事长也在这里,他们的“德”文化。陕汽的文化就很好。优良的企业有文化、有战略。缺的是什么呢?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觉得最缺乏的是信息。再大的企业也需要足够的信息支撑。从技术层面来看,最缺乏的是汽车电子。最管理和资源因素看,最缺乏的是信息和产学研合作。这说明共性关键技术的缺失是制约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问题。得出了如下结论:

第一,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加速发展,汽车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比较大的差距。汽车自主创新明显加速,但差距依然巨大;

第二,零部件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我们与国外朋友交流关于中国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的时候,比较了解情况的国外专家,比较隐讳地提出一个问题,虽然你们的产量可能达到了1200万台,但是在汽车零部件的一百强甚至二百强当中都没有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解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我觉得这是我们的实际状态;

第三,共性的关键问题是核心技术的缺失。这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软肋。刚才我提到的汽车电子,每一次技术标准,每一次法规的升级,都牵涉到汽车电子。所以,零部件行业的状态是低端比比皆是,高端产品几乎是困难。比如发动机的控制部分,无论是汽油机、柴油机,发动机的控制部分基本上没有被我们掌握。我们谈商用车的产品升级,我们谈乘用车的产品升级,无一不受到高端汽车电子产品的制约。所以这个问题已经相当明确。

怎么办?我觉得有两个现状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就是在九十年代,科研院所的下放和大学相对的市场化,已经使我们的基础性、前瞻性的核心技术研究基本上处在停滞状态。企业为什么选择了产学研,为什么企业家觉得很“孤独”,就是觉得后方的支持乏力。实际上,今天上午钟志华校长已经很好地剖析了大学的现状。前瞻性、基础性,都要靠企业来解决,我们没有后方的支持;第二个现状是商用车有比较优势,自主品牌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轿车的起步比较晚,只是进入新世纪[综述 图片 论坛]以后才有了长足发展,所以我们对轿车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因而暴露了核心技术的缺失。

<< 前一页12345678后一页 >>

相关专题:

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