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切勿头痛医头 公车改革急需顶层设计 (3)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周丽君
2013年03月12日 09:20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周丽君

作者:周丽君

核心提示:公车改革关乎国计民生,真不应当像耍猴一样,来回讨论瞎折腾,急需顶层设计,明确改革思路,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再加当下中国政府,在现行机制下,根本就没有对公车使用进行有效监督的能力,这进一步迫使我们急需顶层设计,在敢于承认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如何设计一个行之有效的公车制度。

问题六:公车是否得采购中国车?

明确了采购数量,接着就得回答要不要采购自主公务车的问题。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挺复杂的,至少在我自己的内心,也是时不时会有思想斗争。在我自己的主流思想中,我高度崇尚市场自由竞争,始终坚信市场的优胜劣汰,更能选出最经济实惠的公务车,这不仅能减省大量财政支柱,而且能鼓励优质车企的发展。

诸如欧美日国家,在每年几万辆的公务车采购中,也并非清一色采购自主品牌,也有其它国外的品牌。尤其是在造车实力不强的国家,公务车采购外国品牌极其普遍。另外,明目张胆的自我保护,也很容易引发国际贸易纠纷。2012年,我国工信部,为了避免国际纠纷,也是建议各级政府采购自主公务车。

问题是,我国每年的公务车采购量,并非几万辆,而是十几万辆,甚至上百万辆。如果多数,甚至全部都采购国外品牌,不仅影响本民族的经济发展,而且政府的合法性也将受到挑战。况且我国汽车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大力发展,已逐步形成吉利奇瑞长城比亚迪等能制造主流车型的本土车企。

目前上述车企的年销量都有四五十万辆,再努力努力,或许在2015年前后,就会出现几家年销售突破百万辆的本国车企。其意义非同凡响,意味我国车企真正具备初步的国际竞争力,这对做大做强我国汽车产业至关重要。

在目前最关键得时候,恰恰需要政府拉一把。

中国企业需要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发展势头不错的车企,但支持又不能过度,以免违法WTO原则,引发国际贸易战。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折中,部分采购自主品牌,尤其是省部级以上高官的座驾,因为他们更具示范效应,更能号召中国百姓购买本民族产品的欲望。诸如美国、日本、德国等造车强国,它们的国家元首、高层等,都是清一色乘坐本国的汽车,美国总统的座驾是林肯凯迪拉克,日本天皇、首相是丰田皇冠雷克萨斯,德国总理是奔驰宝马奥迪等。

在采购量大,切实关乎财政支出的基础公务车采购方面,绝大多数国家仅要求在本国制造,并没有明确的品牌区分,能促进国本就业、提升百姓可支配收入,加速经济发展就可以。如美国地方政府,可以采购美国造的雪佛兰,也可以采购美国造的丰田等。

在实际采购中,更多的地方政府会很自然倾向于本国品牌车型的采购,尤其是在本国造车实力很强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即便没有任何保护政策,很多地方政府都会主动采购本国品牌。

中国作为越来越强大的政府和经济大国,首先,我们的政府高层,尤其是省部级以上领导,应义不容辞乘坐本国品牌的汽车。这事关大国的基本脸面问题,高度体现了政治家的自身素养。另外,为了确保本国利益,以及体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基层公车采购领域,强调采购中国造的前提下,不分国别,鼓励竞争,优胜劣汰。

只要我们的国家主席、总理、部长等高管,都能身先士卒,乘坐中国品牌的公务车,会助中国本土车企一臂之力,加速它们提升实力,届时地方公务车也会积极采购本国品牌的公务车,而且不授人话柄,不易引起国际纠纷。

问题七:公车按什么标准采购中国车?

明确了具有一定示范效益的省部级公务车,务必得采购自主品牌外,接下来讨论的就是采购的标准问题。

这在现阶段,或许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2013年初,自主公务车采购捷报不断,吉林省采购了13辆红旗H7,北京市也有意向采购肾宝D系列。笔者为一汽、北汽等的自主车型能获各地政府支持的庆幸之余,留有几份忧虑。中国高层政府采购本民族品牌的公务车,这是理所当然的,但究竟采购什么车?是不是吉利省就得采购吉利产红旗,北京市就得采购北京产绅宝,上海市就得采购上海产荣威950?还是按照销量与质量原则,择优录取?

如何取信于民?相信最好的标准,不是政府说了算,而是市场。是驴是马拉出来遛一遛就知道,谁在市场销量多,口碑好,经济实惠,谁就有资格成为政府高层公务车采购的首选。

按照市场说了算的原则,在能满足省部级领导的自主车型领域,表现最成熟的,远远不是红旗H7、绅宝D系列,而是比亚迪G6帝豪EC8、传祺GA5、荣威950等。前两者甚至都还没有正式上市,其产品质量究竟如何,根本没有参考对象。采购这样的车型,无异于拿国家财政开玩笑。而且这种论资排辈的采购思维,与北京、吉利等各地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思维没什么区别。

是否有魄力,根据市场优胜劣汰原则,采购成熟的自主公务车,是对“习李新政”是否有能力驾驭市场改革的一次小小测试。

问题八:谁来负责公车管理与采购?

几个标准明确后,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谁负责具体执行。

目前公车改革并不是没有标准,而是标准太多了,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各有各的标准。如2012年工信部出了建议购买自主品牌的标准,结果不少地方政府,诸如公安、法院等,依旧是我行我素购买外资品牌的车型。另外,我国军车一直逍遥法外于各项公车标准,腐败现象及其严重。再者,诸如校车、救护车等急需制度建设的公共用车领域,又是极其缺失标准,以及财政保证。不少边缘地区的中小学,即便有了校车,也不敢用,因为雇不起司机。

有些改革宜统不宜分,诸如教育、医疗、养老等关乎国计民生的改革。在美欧日,虽然也有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但诸如教育等,无论某些地方再怎么落后,其校舍、教材、师资等,都是与经济发达地区旗鼓相当的。

如果2012年我国公车消费,真有2.6万亿,那将是令每一个中国人瞠目结舌的数据,当年预算用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方面的民生支出不到14万亿,大体仅有公车消费的一半!公车消费哪怕少个零头,我们的教育、医疗等关乎民生的问题,都能得到极大改善。

管好公车采购与使用,是当下中国最大的民生工程。各种政策和措施,必须高度统一在中央的领导之下。

首先,得有统一管理部门,如交通部、国务院办公厅等,统一负责公务车、军车、校车、救护车等公车的采购与使用。及时、准确公布采购、使用、数量等各类信息;其次,得有统一管理标准,如公车牌照统一白色,并在牌照上醒目著名“中国政府、仅为公务使用”等字眼。应像管理坦克一样去管理公车,尤其是军车;再次,一个原则,谁的专车、谁的部门下的公车,谁就得负责。再出现类似马莎拉蒂这样的公务车,一律免职,不管你是亲儿子或干女儿开的。

笔者的建议未必周全或妥当,或许也称不上顶层设计,只想算清三本帐,一是民生账,公车消费关系国计民生;二是财政账,不能老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拖欠老百姓;三是市场账,在保护与开放、本民族经济与国际经济间,寻找可以驾驭的平衡点。

思路也简单,先明确公车改革的核心目的在于民生工程,接着明确公车改革范围,绝非公务车而已,更包括校车在内的公共用车,再根据国情确定公车改革数量,推进“公务车换公共用车”的活动。然后省部级领导一定要坚持市场优胜劣汰原则,身先士卒带头坐本国成熟型自主公务车,带动民族汽车产业发展,形成为全民消费本民族汽车的热潮。最后就得统一部门、统一标准、统一原则,切实推进公车改革。

只是觉得,如公车消费真占了我国财政支出的九分之二,2012年达2.6万亿。那当下没有任何一项改革,能比公车改革,还能体现“习李新政”的核心要义。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新闻、经济专业人士,资深汽车评论员。创建个人汽车评论网站《君临车市》,以犀利、风趣的风格在汽车行业独树一帜。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