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易新:摒弃唯销量论 自主必须淡泊名利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易新
2013年01月03日 08:46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易新

作者:易新

核心提示:自主品牌要想成为下一个德国制造,要彻底改变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树立自己美好的品牌形象,就必须借鉴德国制造成功的经验,摒弃唯销量论,唯排名论,实实在在追求质量、追求技术、追求创新。

凤凰汽车评论 “厚颜无耻”,这是125年前英国人给德国制造的产品扣上的帽子。当时德国人不得不“不择手段”,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并廉价销售冲击市场。偷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制造厂商……德国产品因此被扣上那顶不光彩的帽子。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Made in Germany”,以此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今天的自主品牌汽车的处境与当年德国制造的处境可谓如出一辙,偷窃设计、复制产品……。如模仿专业户众泰,旗下的T300照搬天语SX4,T600模仿奥迪Q5,华泰B11模仿宾利宝利格模仿卡宴双环小贵族模仿奔驰smart比亚迪F3模仿花冠,比亚迪S6模仿雷克萨斯长城精灵模仿菲亚特熊猫……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四川汽车工业集团公司,赤裸裸地原样照搬了大众、奥迪、英菲尼迪相关车型,然后贴上自己的标签——“野马”。

125年后的今天,德国制造已经成为高性能高质量的代表,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消费者宁愿多花钱去买德国制造的产品,也不愿意买自主品牌的产品,桑塔纳捷达的热销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么,自主品牌的未来会走向何方?会是下一个德国制造吗?自主品牌成为下一个德国制造又有多长的路要走?

客观地说,自主品牌已经呈现出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奇瑞A3帝豪EC7、比亚迪速锐长安CS35逸动等车型都渐渐摆脱了山寨的影子,技术质量有了较大的进步。

第三方调查公司的调查也证明了自主品牌的进步:根据J.D. Power亚太公司12月21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SM(VDS)报告,中国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的车辆可靠性差距从2011年的 139个PP100缩小到了2012年的80个PP100。自主品牌车辆可靠性的平均分数从2011年的327个PP100减少到了2012年的250个 PP100;国际品牌车辆可靠性的平均分数为170个PP100,与2011年相比减少了18个PP100,自主品牌魅力指数平均得分为781分,创下了 自主品牌的历史新高,大幅缩小了与国际品牌之间的差距。

但这一切都还只是开了个头,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知并未改变,直接反映就是自主品牌的销量并未得到提升,尽管九、十、十一月份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连续出现了反弹,但是自主品牌的销量数据统计是包含海外销量的,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汽车累计出口85.14万辆,占自主品牌总销量的10%左右。 也就是说,在自己家门口的市场——中国市场,自主品牌汽车的销量份额是下降的。

所以,自主品牌要想成为下一个德国制造,要彻底改变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树立自己美好的品牌形象,就必须借鉴德国制造成功的经验,摒弃唯销量论,唯排名论,实实在在追求质量、追求技术、追求创新。

实际上,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把自主品牌逼到了一条绝路上。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爆发式的增长,自主品牌也都被大好的市场冲昏了头脑,争相跑马圈地、恶性扩张,典型的如长安短短三个多月,先后与7个省市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国建了九个生产基地。对自主品牌来说,现在船已经驶到了海洋深处,无法回头,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追求销量就会导致导致经销商破产、导致供应商破产、导致员工失业,引发一连串的破坏效应。

但是,自主品牌如果现阶段仍然追求唯销量论、唯排名论,而不追求质量,不追求创新和技术,只会加速灭亡。在品牌形象和品牌忠诚度缺失的前提下,自主品牌要求销量只能打价格战,而打价格战又会引发一连串的恶果,价格降低企业利润减少,供应商利润减少,零配件质量降低,员工工资减少,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品牌形象越来越差,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出局。

在这种矛盾的情况下,自主品牌就必须借鉴德国制造的经验,拿出壮士断腕的大无畏精神,暂时放弃对销量和排名的盲目追求,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意识到没有质量的销量其实是饮鸠止渴,重新回到追求质量和技术的正确的轨道上。奇瑞和比亚迪就已经认识到了自己对速度和规模的片面追求所导致的恶果,实施了转型战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奇瑞比亚迪们显然还没有完全放下身段,还处于一种纠结状态,还没有坚定决心。所以,奇瑞、比亚迪们对自己犯的错误的认识必须再深刻一些,转型必须再深入一些,对质量和技术的追求再坚定一些,对销量和排名的追求必须再淡泊一些!损一时的销量和效益,追求长远的发展,走一条德国制造的成功之路。

本文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曾在多家汽车企业从事品牌传播工作,爱汽车,爱评论,爱生活,希望在凤凰汽车和每一位热爱汽车的朋友一起聊聊汽车,聊聊生活。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