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跑不赢合资 自主品牌应多反思自身问题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王概
2013年06月26日 09:38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王概

作者:王概

核心提示:当这样的道理被普遍性重新认知的时候,消费者们会以更加挑剔的眼光来看待自主品牌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尤其是那些进入第一辆车或者第二辆车的家庭来说,多花几万块钱可不仅仅是面子和虚荣心的问题,在自主品牌的成长过程中是不是也应该把“看不见的地方”做的好一些呢?

凤凰汽车评论 五月份,自主品牌们虽然取得了9.85%和6.83%的增长速度,但由于合资品牌的增速更快,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由四月份的39.62%下降到五月份的39.43%。由于前五个月的市场占有率没能跑赢合资,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在市场占有率方面的颓势会成为定局。

当然,自主品牌们也确实在不断的改变。在过去的五个月里,奇瑞上海车展前宣布回归单一品牌,意图通过资源的重新整合以成为汽车界的“SAMSUNG”。与之相似,吉利汽车最近也呈现出品牌收缩的迹象,或许用不了多久独立品牌会变成车系品牌。与之不同的是,长城正在把车系品牌变成独立品牌,在其第一百万辆的交车仪式上,长城正式宣布了哈弗的新LOGO以及品牌的独立计划。

这一系列的改变,反映了自主品牌对前几年剑走高端的领悟与反思。壮士断腕,不见得就是坏事。而步子太大,确然不是好事。自主品牌需要经历好事多磨的阶段,尤其在品牌号召力还不够的情况下,做好品牌储备与基础建设方面的工作十分必要。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你得推出让消费者们普遍感到满意的产品。

可惜的是,自主品牌们在卖车的过程中不太关心用户们的感受。山寨不说了,做工不说了。拿产品品质来说,人人都见证了自主品牌的惊喜变化,但是并不代表自主品牌有多么的厚道。拿江淮汽车的钢板生锈事件来说,虽然江淮汽车很好的化解了这次危机,但江淮也说了,采用单面镀锌钢板的不是只江淮一家,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七万元一下的车型几乎全都是这种钢板。当笔者回到上海,看到一年前帮他选择的某吉利汽车也深深的领悟到了这样的道理。按理说,像引擎盖和后备箱的镀铬条处会有一定的处理。而恰恰在这些地方出现了明显的锈蚀痕迹,甚至在后备箱某处还出现了生锈导致的油漆鼓包现象。而吉利的官方答复是是油漆质保只有半年,客户需要付费维修。半年,验证了江淮汽车的说法,在车界的各种潜规则下,一分钱一分货确然是有道理的。

当这样的道理被普遍性重新认知的时候,消费者们会以更加挑剔的眼光来看待自主品牌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尤其是那些进入第一辆车或者第二辆车的家庭来说,多花几万块钱可不仅仅是面子和虚荣心的问题,在自主品牌的成长过程中是不是也应该把“看不见的地方”做的好一些呢?

另外,在品牌方面,自主品牌确实与合资有较大差距。这里面既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性的。先天性的可以归结为“理论准备不足”,毕竟自主品牌的真正发展才十几年的时间。后天性的是品牌意识不够,自主品牌大多热衷于卖产品,不重视品牌的持续性建设。拿最简单的社会责任感一环来说,福特在没有与长安合资之前就引入了环保奖项目,宝马在被“开好车的都是好人吗”之后搞起了非物质文化保护等项目,至于日产跑青藏高原搞支教助学、丰田在北京西边植树造林、雪弗兰新进张罗着的红粉笔计划等等,这些项目虽然都不能直接为产品带来效益,但是能拉近用户与品牌的距离。不管这些项目成效如何,品牌的担当必不可少。而自主品牌呢,在其事业上升阶段虽然每年也在慈善公益方面花了不少钱,但大多数是“王老吉”这样的砸效应模式。反正遇到大灾大难就是捐钱嘛,至于实际捐了没捐,总共投入多少,如何实施与支配,成效如何,几乎无人过问。

试问,从品牌到产品,既不能在单车利润方面跑赢合资,又不能在市场占有率的增量方面跑赢合资,难道不很正常吗?(文/凤凰汽车特约评论员 王概)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标签: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科班出身的资深评论员、专栏作者、独立研究员,观点独到、文字锐利、务实求真、视角多元,致力于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