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式”搞电动汽车是中国最大的问题

2012年05月07日 10:01
来源:南方都市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汽车业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变,又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各国政府提出了各具特色新能源发展战略。各国汽车制造商纷纷开发节能环保的新技术,以抢占新一轮的技术制高点谋求产业升级。

在我国,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基于驱动技术的重大升级和转型,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

我国很早已着手布局新能源。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直接投入研发资金达8.8亿元。当时我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投入集中在研发领域,直到2009年初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开始迈步。

“政策热、市场冷”

我国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涉及面非常广泛:宏观来看,从《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电动汽车十二五专项规划》,到刚刚发布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以及中国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实施层面亦有不少措施,比如在公共交通领域,主要以政府补贴形式推广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参与推广的新能源车可以获得0.4万元~42万元不等的财政补贴;私人购买领域,我国2010年5月开始在国内5个城市开展试点,消费者购买纯电动车可以获得6万元补贴。

对比之下可以看出,我国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力度,丝毫不逊色于任何其他国家,此后政府又多次发布通知,要求加大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工作。甚至有外媒惊呼,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在中国。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总结说,我国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无疑都将有力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过,尽管目前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将面临更多挑战。

具体而言,经过3年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却遭遇了“政策热、市场冷”的尴尬局面。尽管政府不断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但新能源汽车却在终端市场上遭遇“冷遇”。至2011年6月,新能源汽车国内保有量仅1万余辆,私人购买仅百余辆,与推广目标相去甚远。

另一项数据显示,财政部原来预留的50亿元新能源车补贴预算,至今用于私人购买补贴资金不到1亿元。

企业整天盯着政府有点危险

我国政府投入新能源汽车的力度之大,可谓有目共睹?为什么如此之大力度的政策和补贴,仍然撬不动新能源汽车市场?近一年多来,业界也在不断反思。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认为,虽然他认可电动汽车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但他同时认为应坚持多元化发展路线。“我们中国最善于搞运动,而‘运动式’地搞电动汽车是中国最大的问题。”付于武说。

全球领先的电动车辆网络和服务提供商B etterplace中国区运营总监周江龙总结认为,目前发展新能源汽车有4个瓶颈:一是电池价格太贵;二是充电不方便;三是续航里程限制;四是消费者对电动车安全性存在担忧。

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认为,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应该在技术创新、加快推广试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环境这四方面下功夫。

王秉刚透露,2011年他曾经去新能源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检查,发现他们计划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后来讨论发现,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技术研发方面比较慢,企业推出市场汽车的数量和装备都不够。“很多城市资金准备好了,但是采购不到比较好的车子。”王秉刚说,这表明要真正使新能源汽车普及,最关键的还是在技术研发。

王秉刚说,新能源技术研发要以企业为主体,同时紧密结合市场。“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大家看到政府是非常强有力的,目前是政府在主导,但是我想最终新能源汽车能不能够成功,不是取决于政府,是取决于市场。”王秉刚警告说,有些企业整天盯着政府,政府怎么讲,我怎么做,这有点危险。他强调,新能源汽车是谁做得成功,最终一定是市场说了算。

付于武同样强调,尽管政府对发展新能源有一个引导方向,但作为市场的主体,汽车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选用适用企业的技术路线。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付于武说,这不仅是因为国务院刚刚通过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划,更重要的是今年产业化进程确实在今年会明显地加速。据悉,今年很多企业都有强制性推广目标,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今年将正式起步。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北京车展
最贵8000万房车详拍最贵8000万房车详拍
国货精品红旗H7国货精品红旗新车H7

展望汽车产业未来十年 回望入世十年

独家对话齐P小钻裙车模独家对话齐P小钻裙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