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城市消协联合认定“加价售车”行为违法
14日,北京、上海、重庆、长春、香港、澳门等21个城市的消费者协会(消委会、消保委)联合发布维权观点,认定汽车经销商针对紧俏车型的“加价售车”系违法行为,实际上是收取商业贿赂。近两年,“加价售车”在中国内地渐呈公开化、外表合理化趋势,尤其是2010年底利好政策的淡出及北京实施治堵限牌政策等因素,都成为汽车经销商收取巨额加价提车费的良机。 [详细][评论][参与微博讨论]
汽车消费沦为投诉重灾区
车市火了 消费投诉跟着“上火”
据中消协近日公布的2010年投诉情况显示,去年全年有关汽车的投诉达1.4万件,同比上升50%以上,创下历史新高——汽车召回国内销售汽车频频缺席,汽车“三包”规定不明,车险理赔艰难,汽车配件市场存在暴利,消费者投诉无门等。健全我国汽车召回的法律法规、成立相关职能部门组建的统一执法体成了今年亟待解决的问题。 [详细]
-
紧凑车型投诉比例最高
在车型属性分析中,有53.02%的投诉来源于紧凑车型;另外有22.13%的投诉来源于中型车;小型车比例位居第三。而在车价属性分析中,8万-12万的车型以272宗占据浙江所有投诉量的32.19%,位居第一; 5万-8万的车型则以224宗居第二位,占浙江投诉量的26.51%;而12万-18万的车型以158宗占据浙江投诉量的18.70%,位居第三。[详细]
20万以下车成重灾区
在3.15前夕,汽车投诉机构车人网发布了截至2月底的汽车投诉分析报告,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投诉数量增长20%。在投诉的质量问题中,车身附件及电器问题反馈比例最高,而且质量问题投诉主要集中在价格为20万元以下的车型。据了解,截至2月底车身附件及电器问题投诉比例高达24.78%,其中反映最多的是车厢内噪声大以及车身密封性差,在车身锈蚀、暴漆、密封性不严、内饰质量差以及仪表问题上自主品牌要比合资品牌反馈多;其次是发动机问题占20.34%。[详细]
凤凰调查
|
加价提车 公开的潜规则
加价售车五宗罪
加价款是急于提到紧俏车型的消费者,为超越排在前面的购车者额外支付的“加急补偿费”,或称“加塞儿费”,导致正常排队人等候时间延长,提车时间推迟,使用权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所以加价款应作为对正常排队不能及时提车的消费者的“补偿费”,其权益属于正常排队的消费者。经销商将这笔费用塞进腰包,变相侵害了消费者的财产权。 [详细]
-
最高仅罚五千元 杯水车薪
北京市消协指出,加价售车涉嫌不正当竞争、偷税漏税、收受商业贿赂、侵害消费者财产权、违反价格法等五大问题,按规定可最高罚款5000元。据了解,近两年加价售车已经呈现公开化、外表合理化的趋势。有经销商利用消费者急于提车的心理,在厂家指导价外,要求消费者额外再支付一笔费用,从三五千到三五万不等。[详细]
“加价售车”被指涉嫌受贿
22家城市消协维权联盟因此一致认为,加价售车是供求决定价格论掩盖下的一种违法行为,不但违反了国家价格监管法规,而且侵犯了正常排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价款实际也是一笔为超越排在前面购车者额外支付的“加塞儿费”,变相侵害了消费者的财产权。同时,经销商提前将车拿给“加塞儿者”,收取加价款也涉嫌收取商业贿赂,强制搭售汽车装饰则涉嫌不正当竞争,不提供任何发票有偷逃税款之嫌。[详细]
相关内容
车商停止加价只为暂避3.15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近日深圳部分汽车经销商暂停加价提车,只是暂时现象。因为随着“3·15”的到来,经销商加价提车必然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成为投诉的热点。如果在这时候顶风作案,有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得不偿失。[详细]
深圳开先河查处加价售车
为何去年4月立案调查,时隔11个月才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罗湖市场监管分局稽查科科长李广斌表示,由于该部门首次办理加价售车类案件,调查、处理等各环节均较为慎重。同时由于该行为涉嫌违反的法律法规多达五六种,究竟应适用哪一种,部门内部意见最初也不统一。[详细]
维权道路上 顾客不再是上帝
加价提车形式多样 狡兔三窟难以认定
近日记者走访了京城汽车市场,经过调查加价形式有以下几种:1、直接现金加价。就像降价一样,这是指购车者要直接支付现金作为加价费。2、购买装饰变相加价。让购车者凭空多掏出几万元,毕竟是有点说不过去。很多经销商都采取这种购买装饰的方法“变相”加价,其实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强制行为。3、赠送等值售后服务卡。这算是各种加价方式里最让人容易接受得了。[详细]
-
解决效率低 维权成本高
对于有争议的投诉,往往要经过几个回合的往返才能确认。先由车主向4S店报障检测,然后由4S店向厂家进行反馈、备案,如此几个来回下来,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一年半载,车主的维权决心也就这样慢慢地被消耗完,最算有最后坚持下来的,也会被迫在有限的维权成果面前妥协下来。[详细]
加价提车内幕源于“饥渴营销”
汽车厂商的营销做得非常成功,忽悠起买车的热情以致很多消费者都一窝蜂去买车。某一款车在市场上一直找不到有效的竞争对手,而这款车又广受消费者欢迎,那么这款车即使加价数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销售商不断制造这种车很紧俏的氛围,就会不断有人加钱买车,这个时候你来定车,其实就是白给他们交钱,你的订金放在哪里呢?当然不是公司保险柜,是银行,利息当然是他们吃了。等汽车销售火爆期过了,他们才开始正常地给那些没加价的顾客提车。 [详细]
相关评论
汽车“三包”刻不容缓
很多消费者都是只会开车却不懂汽车方面的常识,一旦车辆出现质量问题时,对于究竟是消费者自身使用不当还是车辆本身缺陷造成车辆故障,也始终缺乏一个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机构予以检测认定,这就导致厂家或经销商推诿扯皮、消费者无可奈何的情况。消费者在与厂商的较量中处于弱势地位。[详细]
加价卖车能否等同商业贿赂待商榷
黄海波认为加价卖车能不能定为商业贿赂有待商榷。因为这是买车人急切希望提车而给经销商的一种好处费,另外还有要看是不是暗中入帐。如果经销商按照汽车指导价的方式给我开票,但是加价的部分是没有发票,落入个人的腰包的话,有可能定为商业贿赂,而且还有一个偷税漏税的问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