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863计划” 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专家组专家孙逢春(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自然成为了我们的首选突破口。记者先是通过正规的媒介渠道联系到了北京理工大学新闻中心,向他们提交了对孙逢春副校长的采访提纲,但很长一段时间未得到任何答复。后记者又到北京理工大学现场采访,“蹲守”在会议室门口,但在会议结束后被工作人员以孙校长没时间接受采访为由婉言谢绝。
另一拨采访北京市发改委和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队伍也铩羽而归。
普天海油市场运营总经理谢子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公司规定,他本人作为普天海油公司的员工不适合发表言论。
四个采访对象集体缄口不言,这种突然沉默的现象,看起来似乎有些反常。
记者辗转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宋健和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口中得知,这一系列标准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牵头起草。
随后记者立刻致电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得到的结果却不令人乐观。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闻发言人高昂表示,目前电动车标准的部分技术研究工作确实在由汽车标准化研究所进行,但是并非唯一单位,关于记者提出的标准进程与技术门槛设定等问题,高昂表示目前很难回答。
一时间企业纷纷表示要参与制定,而政府、机构又都谈“标”色变,标准问题的漩涡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界资深人士表示目前包括工信部、发改委都在委托人研究标准,再加上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大型国企加入后,利益纷争越来越难以平衡,因此大家在没有明确消息之前大都选择缄口不言。
标准乱象依旧 谁能早日终结?
目前已经存在的各种“标准”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方似乎都将标准的制定视为己任,纷纷欲将自己的标准“扶正”。
早在2009年4月,工信部召集日产、通用、比亚迪、戴姆勒等企业,联合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商讨电动车的产业化和配套问题。彼时,日产作为此论坛的协办方,成为最大的赢家,参与并制定了包括充电网络的建立和维护等的综合标准。
谁知,相关标准审批的消息刚刚传出,立即引来阵阵反对声。7月份十大央企成立的“电动汽车产业联盟”也是嘘声一片。
随后,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起草的《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出台,参与拟定的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学会电动车分会主任陈全世概括道:“除了续航里程,其他标准都要向传统燃油汽车靠拢”。
在这场电动车标准的争夺战中,外企也不甘心袖手旁观。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零部件集团之一,麦格纳公司也表示已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商讨,准备直接参与到中国电动车技术标准的制定中。
2010年9月21日,安徽合肥市新能源汽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合肥供电公司主持召开审查会上,通过了《合肥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技术标准》,这一标准将由合肥市新能源汽车领导小组授权合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
国企、民企、外企,甚至地方政府都在加紧出台自己的“标准”,到底哪个“标准”才“标准”?
记者截稿时,依旧没有标准出台和《规划》进程的确定消息。12 上一页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李洪超 张喆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