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观察
【热点事件】
近日,一起被形容为“蛇吞象”的收购案在国内炸开了锅,仅有30多亿市值的吉利,准备购买超130亿元人民币的沃尔沃,这个收购案立刻引起了外界的质疑。对此吉利表示,吉利将“引入国际投行”,并获得“国内银行的支持”,有完善的融资渠道,“钱不是问题”。
经过了近半年的猜测,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终于有了定论:10月28日,福特汽车正式对外宣布,将吉利作为沃尔沃的优先竞购方。同时,吉利也向外发表了官方声明,称此次福特首度承认吉利为优先竞购方,为以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谈判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对于此次收购,吉利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志在必得”。目前,谈判已经进入实质性的细节阶段。
记者热评
“汽车大国”不是梦
“腾中收购悍马”尚未尘埃落定,10月28日,“吉利成为沃尔沃优先竞购方”再次让业界沸腾起来。中国车企怎么了?吃“伟哥”了吗?各种揣测和看法铺天盖地。我们暂且不去关注事件本身的可行性,因为这是吉利和福特之间的姻缘。但如果我们跳出事件本身,把视角再放宽一些,就可以发现:吉利、腾中的这种“勇气”和“壮举”,似乎也在表明,中国汽车在夺得“市场第一”的桂冠之后,开始朝着“车企第一”的大国梦迈步。
从今年2月开始,中国的汽车销量就已超越头号选手美国。接着,一发不可收拾,在3月份突破100万辆之后,连续4个月稳定在110万辆左右,9月份更是超过130万辆,双双创出历史新高。10月20日,中国汽车终于迎来了里程[综述 图片 论坛]碑式的一天:第1000万辆车正式诞生。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今年我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达到1200万辆。由此,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
然而,市场第一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车企也是第一,更不意味着“汽车大国”的崛起。过去,中国车企基本上是拿市场换技术,自主创新之路走
得分外艰难。直到2006年开始,中国车企尤其是自主品牌车企的综合实力才“显山露水”:华晨的1.8T发动机功率和技术赶超国外品牌;长安的杰勋[综述 图片 论坛]混合动力技术可与同级的任何品牌媲美;比亚迪的电动车更是惊动世界,引得股神巴菲特也折腰;今年1-9月,自主品牌的销量更是首次超越了合资品牌,成为中国这个“全球第一大市场的领头羊”……
与此同时,中国的车企开始在全球车市的舞台上初露锋芒,除了长城、吉利、奇瑞等大举出口海外市场外,吉利收购沃尔沃、腾中收购悍马、长城通过欧盟认证、奇瑞等自主品牌大举出口海外、中国汽车销量超过1000万辆,2009年,对于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的中国汽车来说,可谓是坐上了火箭。从这几件看似不相干的事件中,我们或许能够看出一些端倪:随着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能力的进一步增强,羽翼渐丰的中国车企自信心大增,他们不甘寂寞地试图在更大范围内引人注目,甚至在全球车市的舞台上与国际巨头相抗衡。也许,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后,我们会看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大国”。
链接
J.D.Power:自主品牌缩小与国际品牌质量差距
10月30日,本报记者从J.D.Power亚太公司获悉,在该公司2009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SM(IQ[综述 图片 论坛]S)报告中,中国整体新车质量较去年提高14%,自主汽车制造商正在缩小与国际品牌之间的新车质量差距。
J.D.Power亚太公司中国新车质量研究SM报告已连续第十年发布,主要关注新车车主购车后2-6个月内遇到的问题。新车质量问题被明确划分为两大类:设计质量和生产质量(包括产品缺陷和功能故障)。综合得分以每百辆车的问题数(PP100)来衡量,分数越低表明发生故障的频率越小,质量也越高。
2009年,每百辆新车平均出现178个质量问题,较2008年207[综述 图片 论坛]个PP100的得分减少了14%。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的新车质量差距从2000年的396个PP100下降到2009年的116个PP100,十年间取得了240%的提升。2009年自主品牌的整体新车质量平均得分为258PP100,较2008年提升了60个PP100。2009年,国际品牌的整体新车质量平均得分为142个PP100,较2008年提升了31个PP100。
J.D.Power亚太中国区研究服务总经理梅松林博士表示:“虽然中国自主品牌的新车质量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但过去十年来,整体的竞争力一直在稳步提高。由于在价格和质量方面取得了巧妙的平衡,部分自主品牌在紧凑型车和微型客车等某些汽车细分市场中表现强劲。” 记者黄明君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黄明君
编辑:
quanmi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