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险情
添加剂的问题却没时间解决。当天我们试车,在途中油管子还不断冒油冒泡。当时也想不出别的办法,就弄了一个大油盘,在汽车底部四面用铁丝绑好,这样冒出的油不会掉到地上。这可以说是当时不可告人的秘密。
8月2日下午开大会。这个大会说起来也惊险透顶。几点钟开的我记不住了,那可真是万人大会。主席台搭好了,红地毯铺在锦程大街上,省委书记吴德带着全省领导都来了,工人们聚集在共青花园北侧。设计处也有块地方,我不在其中,领导安排我站在主席台下面,等着发言。
万事俱备,只欠红旗,这时红旗应该从试制车间开到台上来。猛地,大会喇叭响了:“刘经传,赶快到试制车间。”轿车没出来,却叫我赶紧回去,还会有啥事?我想肯定是变速器坏了。
我赶紧找了辆解放牌卡车,开到试制车间。车间里只有两三个司机,其余的人都开大会去了。大会上人们都在那里等红旗,边唱歌边等。
司机见到我,就像见到救星似的说:“钥匙打不着火,车子启动不了,怎么办?能不能用推的办法打火?”
“当然不行。”我解释说,液压变速器在前面转,相当于泵一样带动后面走,后面跟前面连接后转动起来,用油压把离合器离合上。要是发动机没转也没用。
我仔细检查,发现是启动马达上一个齿轮坏成了两半。再一看,原来是齿轮的材料用错了,热处理也错了,这样做出来的齿轮又脆又硬。打火时,齿轮被冲坏了。
再找人肯定不行。我爱人就是电器科科长,叫她也来不及。我就急着找配件。我想电机可能会有两个,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替代齿轮。电机科我很熟,哪个人坐哪我都知道。桌面上没找到,我就打开抽屉找。
真是老天爷保佑,在制动车间,我找到一个齿轮,跟装车的那个一模一样。我拿起齿轮赶紧装,现场还有那么多大领导等着看车呢。装好后,我想车坏前曾启动过,钥匙应该还能打,但也不保险,齿轮太脆,说不定就断掉了。
想到这些,我对司机下命令:用钥匙打发动机,只能打一次。打着了就直接开到会场的红地毯上去,中间不能熄火。但到位后必须熄火,否则会冒油。
我重申说,打火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你一打齿轮就裂了,我们就只能到大会上宣布“今天汽车来不了了”,当然这很煞风景[综述 图片 论坛]。
这个事情真的很玄乎。司机杨工长第一次打就打着了。他就慢慢开,一直开到锦程大街,稳稳当当地停在那里,然后再熄火。
这时天都快黄昏了。领导看到车后,就宣布大会开始。强光顿时打在红旗车上。我仍然站到指定位置,等着主持人叫我代表技术人员发言。那时也没写发言稿,我上台后就说,看到红旗造出来非常高兴,然后歌颂“三结合”,歌颂工人的品质和精湛的技艺,歌颂我看到的东西。这完全是我的真心感受。接着就宣布散会。
我走到杨工长跟前。杨问我:如果这次车子启动时齿轮裂了,怎么办?我对他说:“你就待着,等人家全走光了,我们弄个车子把它拉回去。”
神奇的是,杨工长又打着了车。这时天全黑了,人群都散开了。车子下了坡,从昆仑路开回来,散开的人群又围过来,就人挨着车、车挨着人慢慢往回走,最后开回了试制车间。
接下来一汽总厂决定,立刻接着做红旗。这次要送到北京,而且要做检阅车,向十一献礼。最后,检阅车做了2辆,红旗做了二三十辆,都是用手敲出来的,
送红旗进京时我们还派了个红旗维修队,基地在首都汽车公司,由当时的锻造车间主任陈子良带队,饶斌亲自送过去。车到北京后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
检阅车上装的是机械变速箱,液压变速器终究不成熟。虽然做出来了,但还不可靠。实际上,在装第一辆液压变速器时,旁边就摆了个机械变速器做备件。这是为保险起见,我们当时有苏联提供的机械变速器G4110图纸,如果液压变速器发不出装车信号,就把机械变速器装上替代。而且,机械变速器对高级轿车也没有影响。最后在装车时,一汽确定了用机械变速器。
在做试验时,我们请了4个苏联专家过来帮忙。他们跟我们一起到展览会去看高级轿车,搜集相关资料,帮红旗过国家鉴定关。别小看了试验,尽管现在提的人很少,这方面的资料也不多,其实很重要。
红旗的试验很艰苦,当时正是困难时期,没有吃的。由试验室主任庄群带队,到大连、沈阳、丹东等东三角地带进行试验,把国家规定的里程[综述 图片 论坛]、各种路面的可靠性、驾驶性能等全面试验完毕。1962年红旗申报国家鉴定。
实际上,鉴定前红旗已经在批量生产了。尽管不是那种连续的工序,不是那种自动或半自动的流水线作业,但应该算流水线加工,机床排列起来零件都是单机的,用手工加模具的方式生产,外形用模具,小的翻边都用手工。从1959年至1961年我们一直用万能办法做红旗。
1962年,红旗通过国家鉴定正式量产,有了东风、红旗后,国家要求这两个轿车都要做,但首先是红旗,因为是给国家和政府用的车。但要同时做两个轿车产品,一汽能力又有限,在这种情形下,一汽决定全力保红旗,东风不再生产那么多,但也不是不做了,而是先放在那里,这样就把东风压下去了。
一汽总厂决定给红旗独立的生产车间,产品设计和开发也都从设计处独立出来,形成封闭式的轿车生产车间。史汝楫带了一队专业人马,包括吕彦斌、贾延良等去了轿车车间。后来,轿车车间变成了轿车分厂,最后变成了轿车公司。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葛帮宁
编辑:
ou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