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开:“黄河”再造记(7)
2009年09月03日 16:28汽车商业评论 】 【打印共有评论0

他俩最后问我怎么办?我说干不了。没别的办法,干出来就要负责,这个车是用来拉导弹,而不是拉别的玩意儿,我在兵工厂当过工人,知道这里面的历害关系。周部长和李司令知道我生产过越野车,就让了一步,让我先把原先要求独立悬挂的“251”这个车停下,不生产了。

根据部队的要求,我建议,首先利用现有黄河零部件,做6×6的“253”,三个桥六个轮都驱动,但不是独立悬挂。他们给了我半年时间。半年后,“253”搞出来后就给了二炮,当时我们生产了150辆,为部队的急需缓解了燃眉之急。

“汽车厂也很难”

制造了“253”这种车之后,我们又搞了8×8独立悬挂的“252”车。这是我们特意在“251”和“253”之间留出的一个位置,把独立悬挂的车叫做“252”。这就是35周年国庆节邓小平阅兵看的拉导弹的那种车。

我虽然不是技术权威,但每个关键点都要我参与决策。做8×8独立悬挂时,我们把以前的设计全部推翻。以前用的是小弹簧,大弹簧用钢棍缠起来。我说不行,这样不保险。我们就改用扭力杆,相当于弹簧的作用,这是采用坦克的结构。

回想起来,汽车厂的发展真是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后来,咱们国家改革开放,1983年成立了中国重型汽车经营公司。重汽公司第一套领导班子的党委书记叫方劼,他是原一汽党委副书记,在山西省当过经委主任,他被调来筹备组建重汽公司。公司成立后,他兼任董事长,我是副总经理。

后来重汽引进斯太尔技术,我参与的就很少了。当时,公司分工还是让我抓老产品的升级和改造。斯太尔新产品有专门一套班子研究。现在看来,引进斯太尔技术是必要的。搞8吨黄河时,我们已感到很落后,产品结构跟不上市场的要求,生产技术也很落伍。当时邓小平的方针政策已经很明确:改革开放,引进先进技术。方劼就带了一些人去美国进行了考察,最后选了奥地利这个产品,用的是德国技术。我非常赞同引进德国技术。斯太尔技术引进后,陕汽、济南和四川三家分工,图纸一样,三家都装车。重汽集团也实现了较快的发展。

1986年我离休,离休时61岁。干了这么大半辈子汽车,现在虽然不干了,我还是很关注重汽发展的。2000年重汽重组,下放山东省为省属企业市级管理。短短的7年重组,重汽实现了惊人的发展,应该说这是一个奇迹。

现在马纯济是党委书记、董事长,他原是市委副书记,管理企业还是很有经验的。他对我们老干部很关心,每年的商务大会都请我们这些老同志参加。重汽现在的产销量都达到了10万辆,我真是感到从心里头高兴。作为一个中国重汽发展史上的见证人,我更由衷的希望重汽的未来能真正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为我们民族的工业增光。

<< 前一页1234567后一页 >>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葛帮宁 编辑: o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