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18日,是中国汽车工业应该永记的日子。这一天,陈云同志主持了中财委会议,研究确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你们可以看一下这份文件,这是中财委于1951年1月16日发出的“密”字头通知。
兹定于星期四(十八日)下午两点在本委(陈主任办公室)讨论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及综合电机厂的厂址问题,请准备意见,准时出席为荷。
出席人员名单如下:
重工业部:刘鼎、徐驰、孟少农;
铁道部:滕代远;
燃料工业部:陈郁;
交通部:章伯钧;
计划局:钱昌照、孙越崎、陈大受、杨公兆。
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 一月十六日
正是这次会议确定了中国第一个汽车厂的建厂方针,以及中国第一座汽车厂的选址范围。1951年1月26日,中财委正式下发关于建设中国第一个汽车厂的决定。
中财委1951.1.26. 财经密计(建)字37号指示
关于汽车制造厂设计问题,根据各种条件,经详加考虑,决定如下:
一) 厂址:因原材料及电力供应关系,该厂厂址决定在四平街至长春间选择一适当地点。
二) 产品种类:[齐斯]150型四吨卡车。
三) 规模:年产上项卡车三万辆,一次建设完成。
四) 设计及完工时间:1951年开始设计,1953年开始建设,1957年开始生产。
此外厂房和附属房屋等设计标准,应适合中国情况,标准不宜过高,由重工业部与设计组洽商提出标准报本委核定。
以上各点请即转知苏联设计组。
重工业部重总办字44号通知 1951.1.30
之所以定在长春附近,是由于当时东北的重工业相对较强,可以节约不少运力成本。这一决策是非常英明的,保证了我国第一个汽车厂能够顺利建成开工。
命令一下,父亲他们立即行动了起来。父亲陪苏联专家奔赴东北。长春解放后,市里只有两辆吉普车,市政府就派了这两辆车,带着他们跑遍了长春市郊。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就确定了厂址设在长春郊区的孟家屯。
曾经有人开玩笑地问我:为什么在那么多的备选厂址中确定了孟家屯?是不是老爷子姓孟?这其实是纯属巧合。孟家屯这个地方土地开阔,有铁路线,有车站,水电基础好,又有一座日本关东军为残害中国人民建造的细菌工厂,有建筑物可资利用,这与它叫“孟家屯”,或是“张家屯”、“赵家屯”没有任何关系。
我看到父亲在选址后给中央写的报告,内容精细到“工作开始后,必须指定公安部队(两个连),担任厂址的警卫”等。
厂址确定后,苏联开始为中国的第一座汽车厂做初步设计。之后父亲他们就开始和苏联专家一起讨论这个初步设计。在父亲的工作日记中有这样一段:
(1951年)2月18日至23日 审查设计,参加人:江泽民(老江泽民,汽车工业的元老之一)、郭力、孟少农、陈祖涛、王煜京、茅於荃、胡亮、吴敬业、张树梅、严机、张世英、张荣禧、陆孝宽、王人璇、邵蔚林。
2月27日 设计送部,附简要说明。
2月28日 与苏联专家谈审查意见。
3月1日 上午在部审查设计。出席:何部长、刘部长、徐驰、张方、陈雷、沈鸿、柴树藩、谭立、江、郭、孟、陈祖涛、三个苏联专家。
3月15日 报告及议定书由部送财委。
父亲还保留了3月1日的会议记录。
1951年4月,苏联工程师们把初步设计的讨论结果以及中方的意见汇编成资料,送回苏联进行改进。当年秋天,他们又带着项目文件回到国内。
筹备组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来做翻译和其他配合工作。父亲的英语、德语非常好,可这时他不得不去自学俄语。他用的是英俄教科书,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到1952年他已经能用俄语阅读和会话了。在他的笔记本上能看到他写的大量俄语资料。他写的俄文、英文和中文一样,都非常漂亮。改革开放后,日本汽车开始进入中国,他又在晚年自学日语。直到他去世前,我还看见他随身带着日文资料在看。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葛帮宁
编辑:
bu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