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最好有实力的公司把弱小公司整合起来(4)
2009年08月13日 09:10汽车商业评论 】 【打印共有评论0

以企业为主,联合大学组建一个合资公司,用新机制、新体制进行研发和产业化转移,把我们宝贵的资金,把每一分钱都用在研发上

《汽车商业评论》:现在新能源汽车比较热,各种说法都有。

九五期间,您还在东风,就已经在搞电动车了。那时的电动车是什么样的电动车?

苗圩:电动车当时被炒得火热,我们就根据中国的情况和东风的情况,确定了几个事:第一,纯电动车我们还不具备条件,就把混合动力作为第一步产业发展目标,因为这种半电动车,即混合动力车最有可能在未来实现产业化。

第二,我们的研发体系非常不好。我跟前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有过一次交流,我跟徐部长说,您按照我这个思路再试一把。以企业为主,联合大学组建一个合资公司,用新机制、新体制进行研发和产业化转移,要调动所有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把我们宝贵的资金,把每一分钱都用在研发上。

我还说,你(徐冠华)把国家的这笔钱作为风险投资给我们,我们组建合资公司后,争取3到5年作为高科技公司去上市。当时中国还没有创业板。上市后,1变10也好,1变8也好,我向你徐部长借的钱再还给你,甚至还可以加倍还给你。从此把它(合资公司)送入轨道,以后就让它自己在市场经济大海中闯荡。

我就提了这么一个计划。然后徐部长就说,后一段我不需要,前面你如果能做成,我代表科技部倾全力支持你。后来我就在武汉,联合省、市开发区,以及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武汉理工大学三所院校,共同组建了东风电动车公司。

《汽车商业评论》: 具体是在哪一年?

苗圩:2001年。我跟徐部长谈完后就干了。我在内部公开招聘电动车公司总经理,经过笔试、面试,最后是电视答辩。反正我有自己的闭路电视,场内场外互动,每个人上去讲半小时,所有员工都可以给他们提这样、那样的问题,几方股东坐到一旁打分。最后选了清华大学毕业的一位同志为第一任总经理。

我们几方股东共出资2650万元,其中东风出了1000万元,相对控股。为鼓励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我们请北京的律师事务所设计了既合法又能操作的一个方案,让这些员工都持股。正好武汉开发区有个汽车大市场,没办起来,有很大一块地,还有个漂亮的门楼,现在这个门楼还在,还有一个烂尾楼建了一半,我们就把这块地盘了下来。

我告诉这个总经理,这2650万元是种子,只允许保值增值。此外,我再到科技部申请科研经费,十五期间,我们一共投了2亿多(元)的投资,全部用在混合动力车的研发上。

《汽车商业评论》: 公司名字是电动车公司,但研发方向是混合动力?

苗圩:是的。公司这些人怎么办?开始必须艰苦奋斗。他们也很不容易。像这样的公司一般组建后,买车买房买家具,办公楼装修,都很正常,但他们没有。他们最早期出去办事都是打的。像这样的高科技公司,组个团周游列国,考察考察,都很正常。包括我们的一些“863”课题,都是这样。了解国外最前沿情况,编个词嘛。他们两年内没有出国。一开始我就说,你们赚了钱后,你买车买房,你出国,我都不反对,但现在必须艰苦奋斗。

他们怎么办?后面不是有个汽车大市场吗,有一排平房,他们把平房装修后,出租给卖汽车零部件的公司,这样每年就有些收入。他们研究的第一款电动车是电瓶车,达到了真正的产业化,到今天据说已经做到全国第二,我没去考证过,反正一年卖几百台,效益出奇的好,比做轿车还好,一台卖四五万块钱,用在大学、公园、高尔夫[综述 图片 论坛]球场里。

《汽车商业评论》: 他们会不会赚到钱后就不搞其他研究了?

苗圩:那不行,还必须兼顾,以这个来养活其他研究。后来他们搞轿车,在城市公交车上装混合动力。在这个过程中,现任科技部部长万钢同志就开始了解东风电动车公司,并跟我们在工作上结成了相互信任的关系。有次他给政治局常委讲课,还提到了东风电动车,也提到了产学研如何结合。可以说,这两任科技部长,都跟我们建立了相互合作的模式。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贾可 葛帮宁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