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18种“悍马”心理(7)
2009年07月01日 14:50新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只有歌剧院无歌剧

歌剧院心理:“歌剧院”就是高雅文化,就是阳春白雪,就是和世界先进文化接轨,就能成文化中心,就能提升城市品位。

2004年开工的广州歌剧院,最初预计总造价为8.5亿元,到2009年已经追加至13.8亿元;将于今年国庆动工的珠海歌剧院,预计投资10.8亿元;洛阳歌剧院耗资1.3亿元,号称“中西部数一数二”;大庆歌剧院耗资2.7亿元,被誉为“和威尼斯大剧院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湖南的攸县也有名为“东方”的歌剧院,花费500万元改造而成……

有些城市则愿意取名为“大剧院”。据不完全统计,除上海外,重庆、杭州、宁波、青岛、武汉、太原、绍兴、东莞等城市都新建了大剧院。投资也都属于亿元级别:重庆大剧院近16亿元;青岛大剧院13.5亿元;上海大剧院12亿元;杭州大剧院10亿元;武汉琴台大剧院10亿元;山西大剧院7.9亿元;宁波大剧院6.5亿元;东莞大剧院6亿元;绍兴大剧院3.1亿元。

名单已经列得太长,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还会不断有城市加入建设大剧院、歌剧院的行列,届时的表述将不再是“哪座城市有了大剧院/歌剧院”,而是“哪座城市还没有大剧院/歌剧院”。而且,这些城市的文化部门官员在谈及本市的大剧院/歌剧院时,口径都惊人地一致:振兴本地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将成为本地的标志性建筑,提升本地文化品位。像洛阳歌剧院,本名是人民会堂,之所以命名为“歌剧院”,为的就是提升城市品位。

据说洛阳歌剧院的建造是受了刺激的结果,哈萨克斯坦国家剧团本来想到洛阳演《天鹅湖》,听说没有歌剧院就不来了,于是洛阳方面咬咬牙建了这么一个市民觉得超前的歌剧院。但问题是,建了歌剧院,却未必有用武之地。大多数剧院恐怕免不了这样一种局面:一年嗨个一两次,其余时候,倒也还是地标,不过是游人在门前合影留念的地标。

(文/谭山山)

相关专题:

四川民企腾中重工收购悍马

相关报道:

腾中重工并购悍马阻力重重难以速达

腾中被疑炒作无诚心收购 悍马已是死马?

悍马心理学:悍马是什么?

腾中购悍马进审批程序 发改委:未收到申报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陈旧 编辑: fengbin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