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60年:通用汽车如何来到中国
2009年10月09日 10:56汽车商业评论 】 【打印共有评论0

从1978年到北京,这位留着棕色卷发、精通汉语的英国绅士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怎样的历史?那些老生常谈的历史背后还隐藏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编者按:

他微笑着向我们走过来,点头,握手,问好,落座,然后操着一口熟练的中文说:“我很奇怪,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

石伊恩,英文名字是Ian J.Stones,在中国大家都叫他石头。这位留着棕色卷发的英国人迄今已在中国生活了31年,但岁月几乎没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单纯从外表,你很难猜出他的真实年龄。某种程度上,他所经历的这30年,使他从一个西方人的角度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30年发展的艰难历程。

《汽车商业评论》本期口述历史,我们请这位原通用汽车亚洲公司总经理为你讲述其从1978年8月到北京,到1998年离开通用汽车,这20年的亲历亲为,希望能给所有热爱汽车的人士有所启迪。

根据石伊恩的个人经历,我们将他的讲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克莱斯勒为何会在一汽败走麦城的故事,一部分是通用汽车前期成功开拓中国市场的故事。一张一弛,一抑一扬,一转一承,展现的是两个美国汽车企业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悲欢离合。

尽管这些历史片断已多次被人提及,并不断见诸媒体报端,但如此完整、细致而又不乏新见解的讲述,并不多见。

艾柯卡败走一汽

克莱斯勒,一个占尽先机,最有可能成为一汽轿车合作伙伴的汽车制造商为何以抱憾告终?换一双眼睛看这段历史

我从小在英国长大,在英国彻斯特大学读生物化学专业。1975年大学毕业后,在默沙东制药公司工作了2年。那时我们很少接触到大陆人,但有些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同学,在他们的带动下,我有了学中文的愿望。正好我拿到一笔奖学金,就在伦敦的一所学院里报了中文速成班,一年的课程,实际上了9个月。

学完后,我通过英国文化协会申请到中国做交换留学生,1978年8月到北京语言学院。学校是4年制,要一级一级往上考,入学考试后我的成绩被录取到4年级,在学院只上了1年。坦白说,当时学校住的环境不好,但是给我们提供的学习的氛围环境非常好——我所在的班只有8个同学(外国人)。

1979年毕业后,我去了一家总部在休斯敦的美国公司——美国技术公司,这家公司主要做石油行业的代理。当时中国刚刚开放,外国公司还不允许在中国注册办事处,根本没有代表处的概念,签证也没工作签证一说。除了外交官[综述 图片 论坛]和记者,几乎没有常驻北京的外国人。我们在北京饭店租了间房子,算是办公室。在这工作期间,我有了长住中国、长住北京的念头。

2009中国网民汽车消费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葛帮宁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