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底我离开BP公司,回到美国技术公司做老本行,在广州设立了办事处,为中国南部和上海区域的石油公司提供各种设备和作业服务。公司当时代理了40多家公司的业务,客户涉及到航空、船舶和钻井等,BP也是客户之一。
“不如跟一汽二汽谈”
上海正跟大众谈,标致跟广州谈,克莱斯勒跟北汽谈。但你注意到没有,这三个合作都发生在外国人认识到的中国的三个城市里
这时候我就跟克莱斯勒有了联系。1985年美国技术公司被美国花旗银行收购,我成为花旗银行副总裁,同时也是美国技术公司(中国)总经理。这时克莱斯勒想进入中国市场,有人给他们介绍了北汽的一个项目。
克莱斯勒海外项目负责人找到我们,让我们做项目顾问和销售代理,他说:“我们有一个潜在的项目在中国,但不知道这个伙伴怎么样?中国汽车行业还有什么公司?”说实话,刚开始我们也对中国汽车行业和市场一窍不通。
我讲个小插曲。那时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非常肤浅,看中国,眼中就只有北京、上海和广州这几个城市,其他的都很模糊,甚至不知道中国除了这3个城市外还有哪些城市。当时还没有美国直达中国的飞机,广州是因为广交会,所以很多人都知道。
我刚来中国时,我们这些住在北京的外国人,只要离开北京市区,就必须到公安局办一张旅行证。要办旅行证,就需要单位开介绍信。哪怕我们去近郊的密云玩,也需要旅行证。当然,公安局还不一定能批准。
我记得有一次,好像是1980年的一个周末,我们几个外国人想到密云玩,我的主管单位是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介绍信很快就开好了,但其他有些人就没这么幸运,最后也没去成。
由于中国没开放,外国人很难去内地城市。当时也没有任何公布的汽车行业的资料,连电话簿都没有。我们就通过汽车行业的主管单位,跟国家计委,跟一机部的汽车局合作,来逐步了解中国汽车行业。了解后却吓了一跳,当时中国做整车的单位有1500家,规模最小的一年只生产12辆。比较典型的像河北有家企业,通过买车桥、发动机,来拼成一辆车。
我们还了解到,做得像样的汽车公司没几个,除了一汽和二汽这两大外,第三大还没有,北汽、广汽和上汽都排不上号。一汽、二汽主要生产大卡车,轿车有一汽的红旗,上海的大上海(上海牌),但很笨重,而且耗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葛帮宁
编辑:
bu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