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剪刀手徐和谊:站在北汽船头的指南针(11)
2009年10月10日 18:58汽车商业评论 】 【打印共有评论0
不甘心做“肢体国”

《汽车商业评论》:徐总邀请你过来,你就过来了。你在上汽的位置很好,上汽又是中国本土汽车公司中最有实力的企业,你来到北汽有点自讨苦吃的感觉。是什么吸引你来到北汽?

汪大总:这句话就是实话了,我也想过这个问题,我们这种人,反正就是喜欢干这种自讨苦吃的事。我们这些海外回来的有个特点,就是比较喜欢挑战,越是困难的地方干得就越是有劲。

再一个,我比较喜欢北京汽车。我当知青的时候,开的第一部车就是北京130,坐的第一辆乘用车是北京212吉普。70年代初,我在河南郑州郊区五七青年农场插队,那时北汽就风靡全国了。所以想起来,我和北汽还是有一点缘分的。

我这个举动也是很清楚的,要振兴北汽。北汽也是很有名的,为振兴北汽做一点贡献,我感觉荣幸,也是一个机会。

《汽车商业评论》:那你觉得像北汽这样的汽车公司,搞自主品牌它的胜算有多大?或者是整个中国的汽车自主品牌,现在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外资的合资品牌价格越来越往下压,中国汽车的立足点越来越小,这一点您是怎么看待的?

汪大总:我觉得确实是自主品牌挑战很大,而且越来越难做,但是你不做,就会越来越难做,就会更难,现在就很难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实事求是讲,很短的时间内,让这个自主品牌赢利,或者有很多的赢利也不是很现实的。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是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你这个企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企业就必须有核心竞争力。这样,你才不会受制于人。现在,国家政策对于自主品牌汽车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是将来不能依赖这个东西,必须要进行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怎么达到?靠空想靠说是不行的,还是要通过自主品牌的建设,自主产品的开发,来达到自主的核心竞争力。所以确实很难,再等会更难,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别无选择。

我个人有这样的情结。我在国外很多年了,几年前,看了一本书,书的名字是《虚拟国家》,说在经济全球化意义上的国界是模糊的,很多国家在经济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头脑国”,这类国家的跨国公司,他们掌握了资金,掌握了资源,掌握了品牌,掌握了关键的生产要素,不一定很大,不一定是地理上很大的国家;另外一个是“肢体国”,他们没有掌握关键的要素,变成了生产国家,说白了就是打工。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震撼。所有的国家都想当“头脑国”,我想中国也是一样的,我们这样聪明的民族,我们不甘心做“肢体国”。我想我们今天的企业,一定要达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改变这种状态。我愿意为改变这种状况,做出自己一点小小的贡献。

简单对复杂

《汽车商业评论》:你来到北汽,应该说挑战很大,主要的挑战在什么地方?

汪大总:北汽对内对外各项合作不是很强。对外,国际合作做得不是很强。上汽的合资企业很强的,北汽的合资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内来讲,就是北汽集团凝聚力不是很强,不是一个比较强有力的集团。我现在还基本上从外面看的,三个月以后我可以说得很清楚。

换句话说,第一个挑战是北汽核心竞争力比较差,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就是空壳企业,空壳企业是不行的,再一个挑战,是企业的造血功能比较差,赢利水平低。企业要发展,就要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很大的挑战。

《汽车商业评论》:去年,徐总在北汽做了很多走集团化道路,加强内部管控力的工作,现在看起来颇有成效,你是否觉得这方面也是你到北汽给你信心的地方?

汪大总:对!针对我刚刚提到的这些挑战,徐总他们做了深入的分析,做了很多战略性的思考,提出了五大平台,走集团化道路,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战略框架,我认为是正确的。

你看国内国际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上汽,从上世纪[综述 图片 论坛]80年代国产化开始,历届领导很重视打造一个凝聚力强的集团,这么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也培养了一些人才,应该说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这还不算,在上海,作为上汽的员工都感觉自豪的。我是公开讲,上汽的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要很好地向上汽学习。

从国际上看,通用汽车公司,1923年,斯隆担任总裁,他面对的也是一盘散沙。销售还不及福特的四分之一,它是48万辆,福特是200万辆。但是五年以后他打了翻身仗,到现在还是第一,80多年还是第一。

他靠什么?靠的就是我认为的两个法宝:第一个就是以创新为动力,通过技术创新,经营模式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打造一个凝聚力强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第二,就是走国际化的道路。他去的时候,美国的汽车工业高速增长,竞争也很激烈,300多家汽车企业。那个时候,他的眼光通向世界,1928年买欧宝,1931年又买了霍顿。这些企业到现在还是通用汽车重要的力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和徐总对走集团化道路,跨越式发展这一点上,是有同感的,这个比较吸引我,这也是我到北汽的一个原因吧。当然我也很感谢上汽集团,也很支持我的工作。

《汽车商业评论》:你提出来要走,胡总(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怎么跟你说?

汪大总:他是希望我留下来在上汽工作,他也认识到,北汽现在挑战比较大。徐总也去过好几次,跟他沟通过,最后两个人都比较支持我。

上汽本身就比较好了,这几年我们在体制建设方面,应该说规章制度建设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特别是自主研发,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应该对上汽的前景产生很大的影响。

目前我们(北汽)的合作合资企业还有很大的改善的空间。跟其他合资企业比,我们的盈利率比较低,我们的销售也比较差,就是还没有做得特别好。北汽的其他基础也比较薄弱,经验不足。

《汽车商业评论》:你之前有没有听说过北汽内部系统比较复杂,有的人听说过这么复杂的系统就不敢来了?

汪大总:我听说过。但是我们这种人经历很简单,也没干过别的事,出国20多年,都是在汽车公司干,在零部件公司干,回国后,也是在汽车公司干,经历比较简单,想法也比较简单,就是说把学的这点知识,这点经验用上。简单对复杂,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能还会有信心,复杂对复杂就不行了。我简单嘛,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当然要搞好团队建设,搞汽车不是一个人的工作。

2009中国网民汽车消费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贾可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