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梁洪:这里是来自FM103.9兆赫,北京交通广播直播节目汽车天下,每周二我们为大家送上《汽车非常道》,我们的节目由北京交通广播汽车天下、凤凰汽车、中国汽车画报联合出品。在2014年我们全新栏目《汽车非常道》当中分成几大系列和大家一起来分享精彩纷呈的汽车文化。

我们在伟大赛事系列当中,和大家一起来分享那些让我们血脉喷张、感动不已的著名的汽车赛事。在大玩儿家系列当中,我们结识了很多对于汽车有独特品味的一些好朋友。而在汽车城市当中,我们又以世界上最著名的几大汽车城市为根本,为大家介绍了汽车的发展。那些年,我们追的车,在这个栏目当中我们和大家一起品位回味着那些在我们记忆当中难忘的车。

今天我们要和大家聊的这些车型和目前最火热、最火爆的话题是息息相关的。虽然这个节目是一个怀旧的节目,但是我们要从现在大家最关注的一个话题索契冬奥会说起。大家目前都在把目光聚集在索契冬奥会,在我们今天的汽车天下节目当中,也要把目光再次聚集到那个曾经我们如此熟悉的土地上,和大家一起来追忆那些在我们记忆深处难忘的车型。

今天的《汽车非常道》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进入到今天的那些年,我们追的车“东欧车系列”。在节目一开始也想和正在听节目的听众做这样一个互动,在你的印象当中,我们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聊的都是前苏联的那些车型,有没有一些车型在你的记忆当中留下过非常深刻的印象,不管是您小时候还是您身边的叔叔、大爷这些亲戚朋友,他们曾经拥有过,曾经开过或者您曾经见过,你都可以通过短信平台网络和我们一起互动,移动、联通、电信发送HD加你想说的内容到10621039,我们的论坛是在WWW.FM1039.COM,欢迎进入汽车非常道,欢迎和我们一起追忆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车。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车,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前苏联的车型。在直播刚刚开始我们一说到这个话题,我看到短信平台网络上就已经热闹了,很多人给我们发来了很多的车型。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直播间三位和大家聊车的我们好朋友,首先欢迎来自合作伙伴凤凰汽车事业部的总经理刘晓科。

刘晓科:大家好。

主持人 梁洪:欢迎晓科,晓科是刚刚从索契冬奥会回来,所以可以和我们聊一聊,今天的俄罗斯你所看到的那些车型。在直播间的另外好朋友是来自《车主之友》的编辑白宁,白宁好。

白宁:大家好。

主持人 梁洪:白宁在这个节目当中和我们一起分享了他自己珍藏的126p,那期节目都给很多朋友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有很多人还想追着认识你的,跟你分享一下。白宁是一个百分之百的车迷,所以不仅仅自己收藏126p,而且对这些老车是如数家珍,非常的了解。今天得好好给我们讲讲,同时在直播间还有另外一位特殊的来宾是咱们北京老一代的的哥,曾经开过三辆拉达出租车,我们欢迎宋建国,宋师傅。

宋建国:听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梁洪:今天要请宋师傅好好给我们讲故事,您的这些故事我们爱听。咱们先来看一下第一时间大家的反馈,一下屏幕就全满了。说明大家对这些老车还是很有感情,5092说必须拉达啊,咱儿熟啊。8439说伏尔加啊,机关单位领导的标配。0751说吉姆,7884说那时候的车真是小时候温暖的记忆,伏尔加、莫斯科人,2679说搞不清楚波罗乃兹是哪国的,反正我喜欢波罗乃兹和伏尔加。4703说拉达,最爱拉达,说我现在都觉得拉达那长相挺酷的。希望大家继续通过短信平台网络来和我们互动,说了这些车之后,能不能再给我们讲讲当年这些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记忆,你在哪看到了这些车,什么样的人有这些车。可以和我们来分享。在节目一开始我们先请白宁把前苏联的这些车型大概的给我们讲一讲,有哪些著名的车型,有哪些车型引入到了中国?

白宁:大家好,聊苏联车,我觉得其实中国人记忆中的苏联车挺碎的。提到有吉姆、吉斯、拉达、伏尔加,实际上这些车就来自于那么两三个车厂。苏联最早的车厂叫高尔基汽车厂,1930年成立的。它的最著名作品就是咱们领导人坐的吉斯后来叫吉姆,再到后来的伏尔加。还有它的卡车,高尔基汽车厂的缩写是GAZ,中国人管它叫GAZ,好多人提到苏联车还出来GAZ的名,其实GAZ不是一个车,是车厂的名,GAZ车厂出的卡车。

主持人 梁洪:好像咱们就管大卡车叫GAZ。

白宁:后来吉普车GAZ69,咱们212吉普车就是仿它而来的,其实也是GAZ车厂出的。GAZ车厂最早的作品就是二战后,1946年它开始给领导人量身定制巨大的车,就是吉斯。那个车有6米长,当时是斯大林坐的车,他也送给咱们的毛主席。吉斯分110和115,110是普通版的,115是防弹版的,当时的防弹就没有什么太多先进技术,苏联人造东西全靠厚。 它的钢板有8毫米厚,咱们现在车的钢板基本上0.8毫米,厚点的1.0毫米。

主持人 梁洪:它这个油耗得有多高?

白宁:差不多有咱们10倍那么厚,那个车的玻璃有7厘米后,我见过一次那个车,那个玻璃你如果降下来一半的话,就像一个板砖塞在门上的感觉。吉斯车的发动机更夸张,它是直列八缸,那个车的车头放在那就跟一个老解放差不多那么长,是一个巨大的汽车。

主持人 梁洪:这个车在中国只能是领导人们曾经用过,在马路上看不见吧?

白宁:建国初期的时候,斯大林送给中国几辆,不太多,这个车整个保有量全国也不超过20辆。防弹的115就格外的少。

主持人 梁洪:这是大家所了解的第一个前苏联的汽车生产厂,高尔基汽车厂,就是大家俗称的GAZ。第二个就是要聊到听众很多人都非常非常熟悉的从开始到现在,提到最多的拉达了,这是哪个厂?

白宁:拉达叫AvtoVAZ,VAZ车厂,拉达这个车厂是1966年的时候,前苏联中央委员会和它的部长会议一起决议的,说咱们建一个小型车厂,要给老百姓造国民车,咱们要实现全能开上车。这时候在前苏联差不多有40多个地儿选出了一个城镇,当然把这个城镇的名字改叫陶里亚蒂,这个名字哪来的呢,因为拉达这个车,它当时没有造小车的技术,它从意大利引进了菲亚特124的技术,造拉达。它为了感谢意大利,纪念这件事,它用意大利当时的资深共产党主席陶里亚蒂,用这个人的名字把这个小城市给命名了,当时就开始兴建车厂。

这个车厂是一个巨大的车厂,有18万人,180万平米的面积,当时是很先进的,它有500个微电脑来控制它厂房的空调,让它能够恒温,因为苏联冷嘛,它能恒温。它要保证生产线上工作的9万人,它保证9万人在15分钟之内能完成午餐,这样每个工人有固定的座位,你到固定的时间赶到那,你事先点好的东西就会上来。尽快的完成,当时还是雄心壮志,想成为世界小车巨头的意思。实际上在那会他们也算成功了,它最火的时候,年产量达到60多万,70多万辆,很厉害。

主持人 梁洪:主要全是生产拉达这个车?

白宁:全是拉达,但是就是因为前苏联这种体制,实际上它一直在造1972款的菲亚特124,即使后来改进多少回,还是那个。因为我在修复菲亚特126p的时候,126p和124是一个时代的菲亚特车。我去买配件,人家卖给我一大堆拉达的配件,说你拿回去装肯定能装。

主持人 梁洪:都能使。

白宁:它的刹车总泵,刹车分泵,等于从1970年那会一直到90年代的拉达,这些东西一点没改过。装在菲亚特上用的好好的,位置完全一样,技术过于陈旧了。

主持人 梁洪:一直在重复自己。

白宁:对,即使后来到2000年以后它想革新,它造出来的车依然比其他国家的要差的很远。这个拉达车厂在2002年左右,曾经来参加过北京车展,当时搭了一个很大的展台,拿的最新款的轿车过来,说在中国想卖8万块钱。当时人们就摇头,说你看看旁边展台的奇瑞车,他们可能是去看了,就没后来了,再没回到中国市场。

主持人 梁洪:这是第二个前苏联的汽车工厂叫VAZ,如果按照缩写来念的话,最主要生产的产品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拉达,另外在前苏联还有另外一家工厂,白宁。

白宁:还有一家工厂,俄语名字应该叫Moskvich,懂俄语的朋友可以给我纠正纠正。这个厂子有一个著名的产品就是莫斯科人车。这个厂子其实也很古老,也是1930年就有了。莫斯科人当时的产量也很大,跟拉达差不多。但是这个厂到了2003年左右就彻底死掉了。莫斯科人车,也是技术很落后,我跟这个车还有点交集。当时我的大学曾经跟前苏联有过,因为是机械方面的学校,有过一些生意,给他们做过东西。

前苏联解体,还不起账了,后来通过国际仲裁,仲裁了半天,最后说他们有两台新车,作为财产就抵给你们,结果这一抵,就来回交割,十多年之后就到了我们这。两台新的莫斯科人,那时候的车已经在咱们这不能上牌了,太古老了。就作为我们学汽车的学生,了解汽车结构拆车用。你发现它的结构跟咱们的车根本不一样,它的车发动机纵置的,皮带轮在最前面,顶着中网了,这个车稍微顶一点就坏了,水箱特别小,正方形的,放在侧下部,整车的布置和咱们车都不一样。里面所有东西都傻大憨粗,进气管看起来就像锅炉里的暖气管一样。

主持人 梁洪:我简单听白宁跟我们梳理了一下,我们今天要和大家聊的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车。简单为大家梳理了一下,前苏联的这几个汽车工厂,以及我们这些听起来那么熟悉的车的名字,你就会发现前苏联的这个汽车工业曾经有过自己辉煌的时候,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现在肯定是非常非常的落寞了。但是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环境下,我们来回忆那些车,会发现当年这些车是那样的让我们觉得亲切,又是那样的遥不可及,就像7884说的时候,当年我在部队当兵,我们领导是一辆伏尔加,我们只能远远的看着,那感觉太棒了,曾经有一次我偷偷坐过一回,老舒服了,后排就是一个大沙发,那在我的印象当中,是我迄今为止都是觉得它是最牛的一部车。

5950也是,相同的观点,他说伏尔加印象太深刻了。那个车给我第一次感觉就是什么叫做宽敞,什么叫做豪华。还有9366说,拉达对我来讲是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款车,好像在我的印象当中,是我坐过的当年认为最豪华的一部车。所以我们在梳理过了这几个汽车厂之后,我们就来讲一讲,那些年的那些事。三位其实跟这些老车都曾经有过交集,都曾经有过故事,都分别来给我们讲讲,我们最想听宋师傅先跟我们说说。您看第一时间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拉达,可见拉达对于咱们北京人来讲,是印象很深刻的。您跟我们说说,您第一次开的第一辆拉达出租车是什么时候?那车怎么来的,开的过程当中有什么故事?

宋建国:我开出租的时候是1993年,1993年考完出租车驾驶证,那时候好像叫两证。我先报了一个公司,那个公司全是小面,可是我们等了将近两个月,车老买不来,着急啊,也没工作。你得吃饭怎么办,当时我们是哥四个都不错,其中有一个朋友在科院里面有一个科技公司,说那有拉达,咱们上那去得了。当时拉达车确实是漂亮,就看好它漂亮才去的。可是唯一没想到的是不好拉活,车虽然漂亮。

主持人 梁洪:贵是吧?

宋建国:不贵,因为它是黄的。我们刚开始1993年的时候活也不是特别多。

主持人 梁洪: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打车的概念吧?

宋建国:基本上全是公款打车,自己消费的也有,很少。那时候挣钱也不是特别多。

主持人 梁洪:您开出租都得到宾馆饭店门口去等着去,应该不会满街拉活,因为街上没人招手。

宋建国:我跟你说,我们开出租的时候,我们哥四个第一个活就是上机场。因为不懂上哪拉去,不知道,马路上扫。不能说扫不着吧,反正很困难。

主持人 梁洪:大家当时为什么对拉达车觉得不好打,什么车好打?

宋建国:不是不好打,是不愿意打。后来我琢磨着,一方面觉得这个车特别的漂亮,那时候拉达车属于很漂亮的车,1993年的时候车也不多。

主持人 梁洪:漂亮干吗不爱打啊?

宋建国:嫌贵呗,就跟现在开黑车的道理是一样的,你开一个破车开黑车可能有人问,你要是弄一个宝马,我有的是钱,我就愿意拉黑活,绝对没人敢问。人家想,你那么好的车可能拉黑活吗。

主持人 梁洪:人家想你那么好的车,还不得好几块钱一公里?

宋建国:我感觉应该是。

主持人 梁洪:您在开始使用这个车之后,觉得这个车怎么样?

宋建国:新车开可以吧,那时候我也没开过什么好车,我上班的时候就开212、121、130,开拉达是第一回开。

主持人 梁洪:觉得真好?

宋建国:那肯定是不错的,好像不怎么踩,那个车就往前窜。

主持人 梁洪:动力这强。

宋建国:关键就是什么,开了有不到半年吧,基本上三万公里左右,车不好的时候就出来了。开始烧机油了,不是我一辆车,所有我们公司的车基本上都是这样,三万公里左右就烧机油,烧完机油以后就开始换油封,无休止的换油封。

主持人 梁洪:其他的毛病多吗,您的车有空调吗?

宋建国:自己装的。前苏联车都没有空调,后来到咱们国家开出租汽车,后来自己装的,边上装一个风箱。

主持人 梁洪:在哪装一个大风箱?

宋建国:副驾驶。

主持人 梁洪:副驾驶?

宋建国:背着一个大箱子。

刘晓科:那会所有的东欧车,因为之前我三叔有一辆拉达吉普是涅瓦,还有我爸当时他们单位有一辆伏尔加,都在副驾驶装一个大风箱,基本上能够感觉到,副驾驶的腿能够磕上它。

主持人 梁洪:没法坐人了。

刘晓科:也可以,当时能有空调就很舒服了。

宋建国:拿一个纸壳子扣上,扣上之后,司机这块就有风了,边上这也不是特别凉,只能这么干。风两头吹。

主持人 梁洪:坐后座的也没什么风了?

宋建国:基本上是没有了。

刘晓科:而且那会那个空调开下来,就相当于我们当时空调刚走入家庭那种窗机,那个车开的也是那种感觉,就是两个出风口,风的声特别大,你就听到呜呜声,但是车里面并不是特别凉快。

宋建国:总比没有强。

主持人 梁洪:总比没有强。

宋建国:你要有风箱之后,你下雨可以,下雨玻璃可以摇上来没有哈气,你要是没有那个风箱,你下雨摇上玻璃你没法开。

主持人 梁洪:一会还得听宋师傅给我们讲讲用这个车的感受,其实谈到前苏联的这些车型我们可以重点锁定几款,对于北京的听众朋友来讲非常熟悉的车,其中一款就是拉达,我们要和大家重点的先来说一说拉达。宋师傅刚才提到了这个车刚开始开还没问题,开了一段时间之后,各种小毛病就出来了,而且以今天的这种观点上来看,它也实在谈不上舒适性而言。你想连个空调都没有,小毛病又不断,你从技术的层面给我们先来讲一讲拉达车到底在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技术水平,是一部什么样的车?

白宁:拉达车整车就是引进的1970款的菲亚特124,它最早期的几款就是124,那个造型都是差不多的。

主持人 梁洪:完全是从人那搬过来的。

白宁:后来到了80年代左右,它开始出咱们常见的2104、2105,咱们常见的两款拉,2014、2015,这车比较方方正正,比较简洁,这是他们改过一次的。但实际上改只是外形上的改,它的内部,就像我刚才说的,它所有的刹车总泵分泵里面的东西都是跟70年代没有任何区别。发动机也提供好多排量,1.2、1.3、1.5、1.7都有,实际上都是最古老的化油器四缸的单凸轮轴的发动机,这个设计优点就是皮实,而且它来自于意大利的基础,它不难开。我问过很多人,开过这个车的,我说难开吗,都不难开,都觉得还可以。而且它里面好多设计,座椅也是竖条人造革的,还挺舒服的,软软的那种座椅。

比较忠实于意大利的原座,也是跟众多的仿造产品一样,越仿到后面,自主化程度越高,就越差,也是这样。

主持人 梁洪:所以我们在和大家来聊这些车的兴衰史,也可以对我们今天的汽车工业有所借鉴。来看一下很多的听众和网友,他们那些年,追过的车有哪些故事。3042说,我家曾经有一辆伏尔加旅行轿车,没见过吧,二手的。给我的印象就是,我爸永远在修车。2000年的时候你们猜猜以多少钱的价格卖的,1000块钱。

白宁:那时候还没有报废补助,卖亏了。

主持人 梁洪:早知道白宁肯定给收了。

白宁:前两天我看过一台拉达的吉普,在二手车市场,你知道现在卖多少钱吗,那天我去问去了,其实车还不错,但是车贩子给我开的是8万,后来我说这个车怎么那么贵,他说你问这个车就是喜欢这个车,那我就不能按旧车的价卖给您。所以其实要再留个十几年,我估计也能卖8万,这8万有7.5万是卖的手续钱。这个车能坚持到今天,还在验车,还有手续,还能上路,就真是值了钱了。

主持人 梁洪:所以3042你们家真是亏大发了。6268说伏尔加印象特别深刻,化油器的,跟212很像,拉达我当年修过它,一次拿出三个挡板链,我是修理工,对这个车印象特别深刻。301也说拉达是发动机链子传动的,三天两头链子就松,哗啦哗啦的响没治了。说这个车毛病大了去了,玻璃窗也经常的坏,种种的小毛病。4272说出租当年有两毛一公里的华沙、胜利20,后来有波罗乃兹、伏尔加、斯柯达、达契亚、拉达、莫斯科人,都有,这些车在咱们北京都曾经跑过。说1992年,那你是一位小老弟了,这可能是一位老师傅。还有2023也说伏尔加印象特别的深刻,当年我们大院有一辆,孩子们没事都去摸摸那个车,没坐过也没见过里面到底什么样,只对它气派的外表印象深刻,现在闭着眼睛都能够想出当年停在我们家大院里的那辆车给我的震撼。

所以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回忆这些车,也是回忆当年的那样一种感情和感受,我们在一段路况和广告之后会继续和大家分享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车,和大家一块来聊一聊你印象当中的拉达、伏尔加,还有当年的故事。

北京时间10:36分,梁洪感谢大家继续关注正在直播的汽车天下,这里是《汽车非常道》,每周二和大家见面的这样一档汽车文化节目。今天和大家一起来进入的是那些年,我们追的车系列。我们在直播间的嘉宾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来自凤凰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晓科,《车主之友》的编辑白宁,以及北京老一代的的哥,曾经开过三辆拉达出租车的宋建国宋师傅。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聊的是前苏联的那些车,看看大家的一些说法。

我们的一位网友说,我记得小时候我老得给我爸踩油门,我爸自己去调整小链,我当时不懂什么叫小链,爸爸说机器是小链的,说声音不好。还不如天津大发呢,我们家当年那个车卖了8000,买的时候是花5万块买的。还有一位网友说,拉达车灯特别亮,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一般大灯好像都照不过我们家拉达。还有一位网友说,拉达的吉普也给我印象特别深刻,3940说,对于北京的这些老一辈的人来讲,北京的这几个老牌子的出租车印象都特别深刻。那会真的是没什么车,所以每一辆车长什么样,叫什么牌子,都印象特深刻。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就是站在马路边上数汽车,看谁远远的听声就能听出来,拉达来了。拉达这声到底为什么和别的声不一样,到底什么声啊?

宋建国:实际上这个拉达车最有标志性的就是那个链子。一般车是皮带的,拉达车是链子,皮带得定期换,有的8万的,有的日本车15万的,定期换带,甭管它坏没坏必须得换,如果折了呢,这个车就出大问题了。链条不折,可是不折,它响,声特别大。我们那时候不可能换,开出租也没钱,它不可能老换链条啊。

主持人 梁洪:就让它响着?

宋建国:那也不行,我记着我那个车也没换过链条,没办法怎么办啊,链条有一个顶针,新车也有顶针,顶针特别短,顶着这个链条到一定的松紧度,它就不响。等到开车闯车,甭管什么原因,链子长了,它就响。响完之后,我就买一个加长的顶针往上顶。

主持人 梁洪:自己一修一调整。

拉达:对,加长顶针往里顶,拧紧了,紧了它又不响了。等到它又长了,开个五六千公里又响了怎么办,前面焊一截,没办法,只能自己想办法,焊一截再顶,顶到什么时候顶不了了,就必须得换了。

主持人 梁洪:这是从听觉上来讲很多人都对拉达印象特别深刻,刚才聊太逗了,远远一听拉达来了。在其他的使用这部车的过程中,还有哪些细节让您特别深刻?

宋建国:实际上这个拉达车,最容易坏的就是气门油封,气门拍子,再一个就是单凸轮轴。

主持人 梁洪:正常驾驶的过程中,您觉得这个车开起来的感受到底如何?

宋建国:挺舒服的。

主持人 梁洪:当年乘客对它的评价怎么样?

宋建国:新车的时候还可以,谁都坐说这个车真舒服。不知道夸我呢,还是夸车呢说我就喜欢坐拉达。坐完之后再打不打我就不知道了,你这拉达有后屁股,比如要追尾的话,比较安全,比夏利要强,当着我的面老是这么说,下车之后发现爱打的人不多。

主持人 梁洪:白宁和晓科也可以和我们分享分享拉达这个车,刚才白宁也分析了它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实际上跟菲亚特的技术完全就是拿过来的技术,真正使用过程当中,有没有听过一些故事。

刘晓科:原来我三叔有一台拉达吉普,所以小的时候当然是偷着摸的,那时候还没拿本呢,偷着摸的开过就在大院里面。我的感觉就是这个车拉达吉普的感觉,挂一档的时候特别不好挂,不像现在挂档很顺畅,它有两个感觉,你先推上然后再使劲一点。还有这个车印象特别深的就是特结实,当时我跟我叔我们俩去北京老国展去看车展,看了车展以后,出来以后我们的车在国展对面一个小停车场被一个面的给堵上了,堵上了后来我们就找半天人,人也挪不开,就们就被封里面了。

后来我叔叔说得你上车吧,我说干吗,开着那个车生给它顶出去了。因为老的拉达吉普保险杠是一块铁,顶完了也没有什么刮蹭,什么事都没有,你就看面的底下都已经弯了,特别结实。而且还有一次我们在二环上,那会刚修的二环立交桥,有一个车追尾就追到我们拉达吉普的后头,它一追上以后,我三叔下去一看,它那个是塑料的保险杠都碎了,后来还问人家说,你没事吧,人家说您没事吧,我们有什么事,就开车走了。就给我印象特别深,就是它有各种问题,这个车也是特别死沉,不太好开,确实有点沉,因为那会我劲小,但是就是结实。

主持人 梁洪:用料绝对是实打实的,就像刚才白宁讲的。

白宁:我接着晓科说用料的事,我当时修126p不是买了一批拉达配件嘛,刹车总泵、分泵,那个配件我估计那个哥们也存了有几十年了。拿出来跟出土文物一样,我说这还能用吗,他说这样你多拿几个回去。保证你能用,刹车泵它是一个铁的,两边有胶塞,靠踩刹车压它,我说铁都锈成这样了,橡胶不完蛋了,他说没问题,你装上就踩刹车,结果到现在我的126p刹车依然非常灵,就是那套破拉达泵。我那个车门摇窗机里面尼龙走的钢丝的轮坏了,也是用的拉达,当时买了拉达一个摇窗机,但是尺寸不合适,我又锯了,就要那个轮焊到我的车门里面去。那个摇窗机巨沉无比,其实摇窗机没什么东西,就是一个铁棍,几个轮支着窗户上下,很轻的,巨沉无比。那个工人拿砂轮锯了一上午,才把我那带轮的那小块给锯下来。

主持人 梁洪:你说它技术含量这么低,拿今天的先进的技术来衡量,简直是不值一提。但是它却能够经过时间的考验,岁月的磨炼,到今天还能够用,虽然看上去那么不好看,但是还能使。晓科是刚刚从索契回来,我们在私下聊天,他告诉我,说今天在俄罗斯在莫斯科,他都仍然能够看到开了,那得到多数少年的拉达车。

刘晓科:莫斯科是这样的,它有一个法规,只要你这个车能跑,就不论你什么时候它都可以让你跑。所以你能看到,我在俄罗斯一共看到了三代拉达,从最早的大圆灯,我还拍了照片,特别大的大圆灯,一直到后来改了,前格栅被改成方灯的那种,一直到最后,最新的一代拉达是把前面进气格栅改成跟劳斯莱斯那种,镀铬的大鬼脸,这三代都有。而且包括俄罗斯那边还有旅行版,都特别多。

我这次去了俄罗斯以后,发现一个问题,你们发没发现拉达出的这些车,包括拉达吉普都特别小。俄罗斯人我们理解块儿很大,其实我到现场看也是,真的是块儿特别大,除了他们领导人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块儿特小,实际上他们人的身体体型都特别大。坐在车里面实际上挺挤的,但是他们也不觉得挤,特别好。我发现俄罗斯里面有一个特别怪的现象,他们的人就爱睡窄床,一米宽的窄床,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主持人 梁洪:包括这次索契冬奥会我看到也有一些代表队吐槽,包括你说冰球运动员,体型多么的巨大魁梧,他们的小床那个可怜。

刘晓科:是,我们这次去住的时候也有部分的房间被分配到一米宽的床。当然还好,记者是安排一个人一间,他们最后把两个一米宽的床并在一块,要不然咱们实在是睡不惯。所以我估计他们因为睡这个床睡的,对这个车小也没有什么意义。

白宁:车小主要还是因为落后,因为当时你想想1970款的菲亚特124,拉达车的尺寸是4.12米长,宽1.16米,跟咱们现在车,我找了一个类似就是高尔夫6是那么长,但是高尔夫6是两厢车,它是三厢车,还带一个挺长的尾巴。你想想40多年前的汽车,汽车每一代都在长大,但是拉达一直没有能力把它的整个车重做。它一直是用40多年前的底盘在上面改。

主持人 梁洪:人家也有特大的车,像说的吉姆、吉斯,伏尔加也不小啊。

白宁:伏尔加后排还是挺短的,只是宽一些。其实在苏联大街上,现在俄罗斯的大街上,你能够看到拉达还是大家最喜欢的,普及率是相当的高。相当于我们大街上去见一般的大众品牌的车的频度,实际上是很高的。可见他们对这个车的喜爱程度都非常高。

主持人 梁洪:所以我们刚才也讲了,每次回顾这些车的时候,都会觉得有这么一点点迷惑,白宁你也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我们在说这些老车的时候,刚才我也讲了,技术真的没什么可说。为什么他们还能这么几十年,像刚才晓科讲的,目前在俄罗斯的,莫斯科的大街上,你仍然可以看到开了好几十年的车,仍然在使用。虽然这个厂都没有了,但是它还在开,和当地的各方面的大环境背景有关,就车的本身来讲,你觉得说明了什么?

白宁:我觉得首先这个车虽然咱们刚才说那么多毛病,各种响实际上它的技术内核是非常可靠的。我玩过特别简单的老车像212,126p这种车,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到了任何人经过简单的学习就可以去修。212如果打不着了,不是高压电的问题就是低压电的问题,就是一个化油器一个分电器一个白金锋火头什么都没有,谁都可以修。而且在苏联那个国家,修这个车是巨便宜的,很多人开它,当然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有这个情结我喜欢我开,很多人开它就是因为只买的起它,我只修的起它,它让很多人圆了自己的汽车梦,就跟咱们这开个夏利的感觉差不多。

主持人 梁洪:最简单的技术,看起来最原始的技术,可能它往往也是比较可靠的。

白宁:对,你说现在让我开一个车去穿越一个特别恶劣的地方,我觉得你给我一个212,给我两个新的化油器,多给我点白金,我就敢去。你要给我一个新款车,它一旦坏了,电脑不喷油了,或者出点什么问题,那就没命了,就完了。

主持人 梁洪:我们今天和大家在那些年,我们追的车当中聊的是东欧车系列。今天我们聚焦的是前苏联的这些车型,稍后我们会和大家继续的分享,再聊一聊另外一些对于我们北京的听众朋友来讲,从直播开始到现在提的最多的另外一款车伏尔加,在一段路况和广告之后继续我们的《汽车非常道》。

感谢大家继续关注正在直播的汽车天下,这里是每周二《汽车非常道》。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关注的是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车。直播间的嘉宾是来自合作伙伴凤凰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晓科,《车主之友》的编辑白宁,以及我们北京老一代的的哥,曾经开过三辆拉达出租车的宋建国宋师傅,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聚焦的是前苏联的车。刚才重点的和大家来聊的拉达,聊了聊拉达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车,为什么在当年那么的火爆,这部车在开起来使用的过程当中,到底给我们这些当年开过的人留下什么样深刻的印象。

0326说我也是老司机,说1981到1983年我开解放,1983到1985年我开GAZ,1985年到1987年我开212,1987年到1990年我开伏尔加,1990年到现在我也从来没有断过摸车。0326直播完了之后我们得跟您聊聊,您这故事我们太需要了。还有我们的一位网友说,拉达我们家当年有一辆,说前面的保险杆也特爱坏,左边、右边都是塑料的,我经常跟我爸到通县去买保险的杠。

我记得还有一位网友说,当年我爸买了一辆二手小面,连过户一共花了4000,上班的时候拿它赚外块,油钱就赚回来了。过两年5000块钱转手卖了,我觉得特值。这买卖做的行,还有一位网友说,一说起拉达我就激动,当年我爸开着拉达带着我到处跑,轮胎就换二手的,从来也没有爆过胎,现在想想真的不敢想象,当年好像对于交通安全这个事压根就没想过。

我们刚才和大家重点聊的是拉达,在节目的最后我们还有一些时间,我觉得有一部车必须是要说的,说一说伏尔加。白宁先把伏尔加这部车简单的历史跟我们梳理一下。

白宁:刚才我们提到苏联的GAZ车厂高尔基汽车厂,这个车厂除了造吉姆、吉斯那种巨型的给领导人做的豪华车以外,它还有一个系列,就是一个中型车的系列,类似于今天的定位,可能奥迪A6差不多的定位。它的第一款车是1946年到1950年出的叫M20,它的名字还有一个俄语的词,翻译过来就是胜利。就是刚才有听众提到胜利20,其实是这款车。胜利20的下一代就是1956年的时候,当时是参考跟美国人合作,参考了福特的一款车,叫O-Matic这款车,做了一个叫GAZ M21,也就是第一代的伏尔加出现了。这个车国内不多见。

主持人 梁洪:来到中国的是哪一代?

白宁:从M24开始就进咱们这了,M21普京还留着一辆,他曾经带着布什开过那台车,挺有名的,就是M21。后来到1967年,就出现了GAZ M24,就比较现代化的,不像老爷车了,方方正正的那种。咱们国家引进的就是这款车居多,最大特点就是圆灯,竖条的镀铬前中网,发动机是492发动机,就跟咱们的212吉普车很像,四缸92毫米缸径的最原始的化油器发动机。

主持人 梁洪:当年晓科是坐过这个车,你对伏尔加的印象如何?

刘晓科:我对伏尔加的印象是,这个车特别舒服。它的内饰座椅不像现在的车是海绵,它当时里面还有很多的弹簧,有部分网友说的,就跟大沙发一样。这个车后排极度的宽,包括它宽到什么,它的门也特别宽。打开以后,发现那个门的宽度应该比现在车有时候都宽。

白宁:对,它车宽1.8米,1.8米的车宽在七八十年代是非常非常夸张的。

刘晓科:这个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没有助力,所以你开下来会觉得特别沉。所以方向盘开起来就是,当时我爸他们的司机开完一天回去,第一天开新车高兴,回去以后那天吃饭饭量都比平时高,因为太沉了。

主持人 梁洪:你这次到俄罗斯在街上还可以看到伏尔加吗?

刘晓科:可以,偶尔能看到,但是他们都是最新款的,最新款的其实还没有脱离以前124的那个型,它只不过在前灯和后尾灯进行了一些装饰的改变。其实仔细一看,还没有老款的好看。

主持人 梁洪:我们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回顾,那些年,我们印象深刻的前苏联的车。由于时间问题,今天的节目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题介绍

说起拉达、伏尔加这些东欧汽车品牌,现在很多车迷都是非常陌生的。但是好长一段时间,我国领导人的指定座驾就是东欧前苏联产的小轿车。如今,昔日辉煌早已不在,但这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汽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父辈心中挥之不去的永恒记忆。

嘉宾介绍

刘晓科:凤凰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白宁:《汽车之友》编辑

宋建国:北京老的哥,曾经驾驶过三辆拉达出租车

凤凰解密

    说起前苏联汽车,现在很多车迷都是非常陌生的。但是好长一段时间,我国领导人的指定座驾就是前苏联产的小轿车。时代变迁,前苏联汽车昔日辉煌早已不在,渐渐为人们所淡忘,但对我们父辈而言,嘎斯车、伏尔加这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汽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们心中挥之不去,将会留下永远的记忆。

    这些车往往还是作为馈赠外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贵重礼物,1959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红旗轿车诞生之前,每次国庆阅兵毛主席乘坐的都是斯大林赠送的吉斯110型豪华汽车,吉斯品牌在当时而言,其地位相当于英国的劳斯莱斯。查看更多

经典车

    毛主席故居里的“吉斯110”:据了解,中国目前一共有三辆吉斯牌轿车,一辆在北京中南海封存,一辆在广州私人收藏家手中,最后一辆由武汉东湖宾馆毛泽东故居保存,成为毛泽东故居陈列馆的“镇馆之宝”。毛主席曾乘坐该车跑遍湖北各地,这是主席在鄂期间的唯一用车。查看更多

    宋庆龄故居里的吉姆车:“我是中国第一个领到汽车驾驶执照的妇女,我这辈子大概就是得了这么个全国第一。”宋庆龄生前十分喜欢汽车,在年轻时她就已经学会了开车。她生前坐过的的两辆轿车--吉姆和红旗,也停放在故居主楼下的车库里。查看更多

精彩图集

投票调查

你知道吗?

网友评论
分享到: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